2008年是我鎮第七次村委會換屆選舉年,為切實抓好換屆選舉工作,全鎮干部全力以赴,筆者與另外3名干部負責仁和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仁和村上一次村委會換屆選舉也是我負責的,選舉過程簡簡單單,可謂一帆風順;可這次選舉卻是風起云涌,一波三折。
初定人選
仁和村是一個只有781口人的小山村,按照區里文件的規定,800人以下的村子要實現 “一肩挑”。鎮里準備在3個村推行“一肩挑”,仁和村就是其中一個。村黨支部書記劉炳星對我說:“這次選舉別的沒有什么,就是‘一肩挑’的問題,仁和村有5個組,每個組都要去一個村干部,不然工作不好開展。”我知道劉炳星話中隱含的真實意思,那就是如果實行“一肩挑”,他與村委主任誰上誰下是個問題,弄得不好,會激化雙方矛盾。
4月29日,按照鎮里的統一部署,村里召開黨員、組長、村民代表會議,對現任班子進行測評、摸底。因為是春耕生產大忙季節,只有晚上開會。負責仁和村選舉的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張飛軍以及同事陳燕萍、何華文和我來到村里的時候,天色已經微黑,我們和劉炳星書記一起來到村委鄧秘書家里,他正在抄寫“選民花名冊”。鄧秘書說自己年齡大了,想退出來,讓兒子鄧俊平接班,劉支書也支持,畢竟鄧俊平高中畢業,又是復員軍人,在村里也算一個不錯的人才。
我拿起《選民花名冊》一看,有劉、蔣、鄧、伊、李、何等12姓,依據農村的現實情況,村里選干部要考慮幾個姓氏多的人,這樣,工作才好開展。
村委會辦公室在村小學校,在這里劉炳星支書主持召開了黨員、組長、村民代表會議。會議一開始,所有的人都把矛頭集中在與鄰村交界處的一個煉鉛廠。
一個村民代表說:“哪個人有能力把煉鉛廠搞倒,我們就選他。”一石激起千層浪,小小的會議室沸騰起來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起來。
這個煉鉛廠是2007年底幾個個體老板沒經批準擅自建立的。當時,常務副鎮長凌永根就與鎮城建環保辦的干部下了停工通知書,但這些老板不聽,依然我行我素,偷偷摸摸地生產了一個多月,在鎮政府三令五申之下,才停止生產的。但群眾不放心,強烈要求拆除。
看到這種情況,武裝部長張飛軍站起來,聲音洪亮地表態:“煉鉛廠一定要拆除!”這一句話贏得了參會人員的熱烈掌聲。
接下來填寫《現任村班子民主測評表》、《推薦村支兩委干部候選人摸底表》,現任村班子成員都被推薦上了。
罷選風波
5月7日上午,張飛軍部長告訴我,鎮黨委開會研究了,仁和村不搞“一肩挑”,根據上次摸底的情況,同意現任村班子為下一屆的候選人,只是鄧秘書的職務由他兒子接任。我把消息告訴了劉炳星和鄧秘書,劉炳星說:“我考慮一下。”我知道他會找村里幾個頭面人物通氣,把鎮黨委的意圖化為選民的意愿。
按照鎮里選舉的日程安排,5月10日前要組織召開全村選民會或者村民小組選民會,提名村民委員會候選人并發布公告。我與劉炳星支書商量怎么開展這項工作,他說:“就照以前的老方法,召開黨員、組長、村民代表會推薦就行。”我向分管選舉的鎮領導匯報,他表示同意。但我還是擔心,再次問他:“不召開全村選民會或者村民小組選民會提名候選人,會不會出問題?到時候責任誰承擔?”他把握十足地說:“沒問題,不會有人告狀的,要告就告我好了。”
下午2點鐘,我們來到村會議室,有人告訴劉炳星書記:“那些村民代表正在商量,不投現任村干部的票,各組另選一個人出來。”
不久,一組組長老劉來了,他的臉紅彤彤的,看樣子喝了不少酒。他一來就鬧:“不把煉鉛廠的事情處理了,選舉選不下去。”接著,他一屁股坐在辦公桌上,大聲嚷:“不搞倒煉鉛廠,就不選舉,看政府怎么辦!”
“鎮里在做工作,昨天已經剪了電線。再說,鎮里又沒有強制執行的權力,要是有,這污染廠我們早就拆除了。”我們耐心地向他們解釋,可是沒有人相信。
到了下午5點鐘,我提醒劉炳星書記:“該喊他們投票了。”他喊了幾次,可沒有人投。
“一個家都有當家人,村里還是要把村班子選出來,才好搞事。”一個老黨員說。但是對這種正面的意見,沒有人愿意聽。
一直到最后,開會的35人,只收回19張選票,全是村干部和黨員填寫的。老劉等人走的時候說:“我們村民代表一個人都沒有投,全是你們黨員、干部投的,不算!”
他們的意思很明顯,就是以罷選來要挾鎮政府,鎮政府不炸掉煉鉛廠,村民就不選舉。其實他們不理解鎮政府的苦衷,現在不少權力早已上收到縣級職能部門,鎮政府哪有這種強制執行的權力呢?
5月8日上午,張飛軍告訴我,煉鉛廠的事情已經向縣環保局反映了,但縣環保局要鎮政府自己組織力量解決。可是事情的解決總要有一個過程,需要時間的。5月20日就是全鎮的選舉日,時間這么緊,看來煉鉛廠的事情在選舉之前是無法解決的,這樣選舉工作的難度就大了。
撕掉名單
5月9日下午,鎮黨委決定,仁和村候選人必須如期公布,不能受少數幾個人控制。
我與劉炳星書記商量,他說:“短時間要做通他們的工作很難,要給我時間。”不過最后他還是同意先把候選人名單貼出去看看情況。
5月10日,村民委員會候選人名單貼出去了,但接著就被村民撕掉了。又貼出去,又被撕掉了。連續3次都是這樣的結局。
村委會換屆選舉是政治任務,必須如期進行。為了化解這個僵局,5月14日晚上,我和何華文、陳燕萍來到村里了解情況。在上屆村委主任家里,上屆村委主任李小星說:“貼出去又撕掉了,硬是不讓貼了。”
這時候,村民代表何民躍來了,他說:“這次投票村民代表沒有投,不算。污染廠的事沒處理好,大家不信任這些村干部,所以就會有人撕掉……”
劉炳星書記聽到后,臉有點紅了,說:“你們可以另選一班新人。”
“你們上一屆的村干部事情沒有搞好,誰愿意接這爛攤子?”何民躍說。
我說:“你有什么好辦法?”
他說:“還是要到各組去推薦候選人,這樣大家提名的誰還會撕?”
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決定按《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有關選舉的要求,由全村選民提名候選人。
假票事件
5月15日晚上6點鐘,我們來到仁和村,組織村民用直接投票的方式提名村干部候選人。可是,鄧秘書在鄰鄉一個廠子做事,回來時忘記帶《選民花名冊》了,這樣一來,選民資格的認定只有靠村民小組長把關了。
由于沒有選民名單,發票時就出現了混亂,有的人拿到一疊選票,有的人則一張選票都沒有拿到;有的人明明投了票,卻說自己沒有投,又來拿選票……看著這亂糟糟的場面,我預感到選舉會不成功。
晚上11點20分,在村小學教室里,工作人員把5個組的票疊在一起,準備唱票,一個年輕人拿來兩卷票。11點35分,又來了不少年輕人,我數了一下,有26個人。熱情好高啊!
這些人有的坐著,有的站著,眼睛都緊盯著黑板看寫票。上次開黨員、組長、村民代表會,鬧得比較厲害的一個人也站在教室后面看,我走過去問他:“這種方法怎么樣?”“我很滿意,很滿意。”他回答說。旁邊的一個人說:“沒意見,這是群眾推薦出來的,又不是政府指定的。”12點40分,教室里還有16個人在堅持著,有兩個年輕人躺在課桌上,眼睛卻還瞧著黑板。凌晨1點,有人在嚷:“票多了,唱了400多張票,怎么還有這么多張。”
見此情景,我們商量了一下,說:“停止唱票,點一下票,多一張就作廢。”開始清點選票,一共593張,超過13張。細心的陳燕萍在清點選票時,發現有些提名票不對,有一種票紙張很薄、大一些,字體也粗,是用剪刀剪裁的;而我們印的提名票紙張厚一些,而且是用手撕的。經過反復對比,前一種票無疑是假票,共有49張,委員候選人只寫著王某(化名)。我們當場宣布這次提名無效,下次重提。在場的不少人鬧起來了。
回到鄉里,已經是凌晨2點40分。我一直睡不著,打電話向劉炳星書記了解情況,他說:“這次提名有人操縱,估計假選票就是王某印的。”
為了打擊這種破壞選舉的行為,16日上午,張飛軍帶領鎮綜治辦干部和派出所的干警到仁和村去找王某,王某聞訊躲了。人雖然沒有找到,但對那些破壞選舉的人還是產生了震懾作用。
三次提名
5月16日中午,我們第三次來仁和村提名候選人,這次民政員左滿花也來了,5個鎮干部,恰好每組一個鎮干部,由鎮干部掌握提名票,按選民名單發票,發一張勾一個名字,避免重復領票,剩下的票到時再一起匯總。昨天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細節沒有把握好,又是晚上,黑乎乎的看不清,讓個別人鉆了空子。為了防偽,我們把這次的提名票編排了號碼。
第三次提名比較順利。唱票結果是:村委主任候選人提了22個人,村委委員候選人提了48人。村委主任按得票多少排在前兩名的人作候選人(二選一),現任村委主任李小星與村民蔣文貴為村委主任候選人。村委委員按排在前4名的人作候選人(四選三),村婦女主任兼計生專干何小菊、鄧俊平(鄧秘書的兒子),另外還有兩名何姓青年入選。
這次提名出來的候選人與黨員、組長、村民代表會議提出來的大同小異,只是兩名村委委員候選人不同,提了兩名年輕人為候選人,黨員、組長、村民代表會議提名的兩名年齡大的人在這次提名中沒有被提上來。張飛軍部長說:“這種提名比原來的還理想,把年輕人提出來了,還是要相信群眾。”我說:“應該把群眾的權利還給群眾,大多數人的意見總比少數人的想法好,也化解了矛盾。”
5月18日上午,寫著村民委員會候選人名單的紅紙端端正正地貼在那里,沒人撕了。可見,對全體選民提名的人選,大家是滿意的,村民是會珍惜自己的權利的。
結局圓滿
5月20日是全鄉的選舉日。上午8點,我們準時來到仁和村,與我們一道來的還有兩名派出所的干警。這次鎮黨委對選舉情況復雜的村都安排了公安干警,協助維護選舉秩序。我們來的人與村選舉委員會的人分成3個片進行選舉。
我和何華文、干警小趙負責1~2組的選舉投票。當我們來到農戶家開始接收投票時,一個候選人也跟隨來了,故意借口與村民說村里的事,向村民發煙。何華文對我說:“這是拉票,要他走開。”我點點頭,何華文故意大聲對選民說:“到房子里去投票,不要讓別人看到了。”這名候選人聽懂了弦外之音,知趣地走開了。
我們來到一個候選人家,該候選人說他哥哥在鄉集市上做生意,可不可以代投,我們不同意,因為區里要求:只能是一家人(一個戶口本上的)之間可以代投,其他的人不能代投。于是該村民打電話,要他哥哥回來投票。
因為是農忙季節,農民在田里插秧,我們提著票箱,拿著選票站在田埂上,人們便洗凈手上的泥巴投票。一個村民說:“某個候選人買組里樹的錢還沒有交給組長呢!”另一個人說:“選他會吃人(貪污)的。”又一個村民說:“我昨晚也聽說了”……
我想:早不講,晚不講,偏偏這個時候講,這個人的得票肯定會受很大的影響,是不是有人在做手腳呢?
下午3點,選舉結果出來了:總選票數519張,有效票494張,無效票25張。李小星337票,再次當選村委主任;何小菊436票、鄧俊平289票,當選為村委委員。
晚上,劉炳星他們按縣里“村委委員缺額者,可以不再重選”的有關選舉的文件精神,采用了一個折中的辦法,聘請落選了但票數較高的何贊武為村治調主任,以平衡姓氏之間的矛盾。
而對于村民非常關注、一度影響選舉的煉鉛廠,鎮黨委安排常務副鎮長凌永根全力處理此事。凌副鎮長多方協調,在選舉后不久就將煉鉛廠的問題徹底解決了。這樣一來,仁和村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及相關問題總算塵埃落定,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但這個過程是多么的艱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