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秋天,魏欽??既×酥貞c市第一批村官,被分配到黔江區迎新村。為了盡快熟悉情況,初到村里的魏欽海決定走訪全村的8個組921戶。為了避免在山上迷路,他自己制作了一張手繪的簡易地圖。
起初只是為了自己下村方便,后來走多了,他慢慢就知道哪個地方適合種蠶桑,哪個地方適合種烤煙、種蔬菜。于是,他用1個多月的時間,將村里的一草一木都畫在本子上,還用數碼相機拍攝了近百張圖片,一張村道圖就漸漸演變成一張實用的村情圖。
“我們可以把這張地圖放在網上吸引網民對農村生態旅游的關注?!蔽簹J海在圖上標注了哪些地方住著特困戶,哪些院壩的人際關系較為復雜,哪個地方適合打造農家樂,哪個地方準備建設果菜園,都進行了初步規劃布局。
2009年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來到迎新村做返鄉農民工調查,建議當地政府對返鄉農民工進行種菜技術培訓,搞大棚蔬菜。魏欽海利用村情圖,查看到斷溪河邊有一大塊平地可建蔬菜基地。通過考察,村里在那里建成了200畝黔江區出口蔬菜(高山娃娃菜)標準化核心示范基地。2009年底,魏欽海又根據村情圖分析出一個適合種桑樹的地方,他動員村民新栽桑樹130畝,全村每年可增收20多萬元。最近,他制作了電子版的村民檔案,把全村每家每戶的情況都詳細記錄在了檔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