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銷是一門學問。既然是一門學問,就表示它涵蓋很多知識和內容,而其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如何抓住客戶的心理。好的產品或企業之所以行銷成功,最為重要的經驗,就是他們善於抓住顧客的消費心理。
很多人小時候應該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街上有兩家雜貨店,兩家的生意好壞很懸殊,生意很差的那家店,老闆粗枝大葉的個性,老是先抓一大把放在磅秤上,然后「一把一把減回去」;生意很好的店,老闆則都慢條斯裡「一把一把加上去」,萬一加過頭,老闆還會說一句:「哇!超過了,沒關係啦!老客戶就多給你一點。」感覺上多舒服,當然顧客都往這一家跑了。
情緒左右你的能力
推銷談判時也如同這則故事一樣,要把給顧客的「福利」慢慢說出來,不要一見面就想一桿進洞,你先放一個條件「試水溫」,看看對方的「耐受度」,然后再決定「出什麼菜」,記住!可以給他「意外的驚喜」,這種推銷員是最成功的高手。
缺乏自信的推銷員都很擔心吃閉門羹,因此一開始喜歡「通通脫光光」,希望看到對方歡喜的眼神,其實「太急了」,反而讓對方感受「不稀奇」,這就是你自己的信心不足「牽累了」你的能力表現。
信心夠,你會慢慢推出去,信心不夠,你會衝太快,甚至摔跤;能力跟個性有關,美國著名的運動員心理諮商師艾森豪說過:「想成為一流的運動員,必須先修練好自己的個性。」
用想的,你想怎樣都可以
2010年5月初看到一場歌唱比賽的評審對著選手說:「你想著自已是大歌星,你想著自己很會唱,你會唱的很有信心,而且很輕鬆自然;如果你一直想著在比賽,你會擔心自己唱不好,你也會很緊張,當然唱不好了。」是呀!這是心理問題,不過真的說的容易做得難嗎?
我自己演講過千場了,至今上臺也有緊張的時候,很奇怪,心裡沒建設好就上臺,還真的會緊張冒汗耶,所以我在教學生如何上臺不緊張,就是先在教「冥想」這種功夫。
你看電視上那些演員演得多像?他們要幫助自己「入戲」,都在事先要「培養情緒」,這種功夫就是靠「冥想」。
你真的不要急,一步一步攻上去
有一次在講授「推銷技巧」時,我提到「敲門磚」這個詞,人家為何要開門讓你進去?這是推銷員必須先學好的「入門課」,其實,還沒機會介紹產品之前「別急」,你要先得到對方的「喜歡」,也就是「興趣」,甚至可以「當朋友」,這樣才能進行下一步驟的「課程」。
很多推銷員就是「太急」,所以做不成生意之外,連朋友也交不成,我常給年輕的業務員「心理建設」,你剛出來社會工作,有叁個目標,一是交人脈,二是學習,叁才是賺錢,所以看見顧客,你要先顧好前兩項的目標;「可是沒業績怎麼向老闆交代?」你的問題看出你又在急了?還沒學會?
顧客要掏錢給你之前,都在觀察你是否真的為他好,他只是不說,而你若是誠懇的話,也自然會做出「窩心的動作」,最后,生意是跑不掉的,就好像雜貨店的老闆「始終不急」,他所以才可以「抓到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