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搞街頭運動起家的民進黨,在兩岸6月29日簽署ECFA之前再次使出看家本領——號召民眾6月26日游行示威。非常滑稽的是,這次大動干戈的游行示威,竟然只有2成民眾認可,也就說,民進黨絞盡腦汁發動的626游行并不被絕大多數民眾接受,顯示民進黨志在必行的反對活動,根本就是缺乏著力點。
民進黨6月中旬公佈的一項民調顯示,有21.1%民眾認為應「把握時機儘速簽訂ECFA,以免被邊緣化」;有45.6%認為「等完整配套后,再來簽訂ECFA,不必操之過急」;另有23.3%認為「根本不應該簽ECFA,以免造成經濟災難」。該項調查顯示,即便是民進黨有目的找來的民調樣本,也有66.7%的人支持兩岸簽署ECFA。
臺灣之所以在民進黨和臺聯黨不遺餘力反對ECFA的情況下,仍有這麼高比例人支持兩岸簽署ECFA,再次說明民進黨和臺聯黨沒能順應時代主流,更沒能看到臺灣危機所在,只是為反對而反對,或者說是為了年底五都選舉選票而反對。
首先,兩岸的現況已人所共知,臺灣對大陸每年有逾500億美元貿易順差,臺灣人民一年赴大陸逾450萬人次,在大陸生活的臺商及眷屬早已超過百萬人,大陸民眾赴臺參觀旅游亦已突破每年百萬人次。
其次,所有的企業界,幾乎無人反對兩岸簽署ECFA,就算是受到衝擊的企業,也只是希望自己的產業早一步納入早收清單,爭取多一點時間保護,而不是反對或拒絕ECFA。企業是社會發展的命脈,企業家的眼光就是社會的前景所在,政府施政的方向就是要積極推動企業發展,政府有責任保障企業生存活力和競爭動力,馬政府積極推動ECFA,其目的就是要臺灣企業更健康發展。
再次,東協10+1已經上路半年,大陸與東盟的貿易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臺灣很多企業早已感覺到火燒眉毛,只有民進黨政客才會利用資訊不對稱的民眾達到自己政治目的。
民進黨只追求一黨之私
與此同時,民進黨自從反對ECFA以來,自始至終都沒有告訴臺灣民眾臺灣的危機所在,更沒有告訴民眾如果不簽ECFA對臺灣帶來的深層災難。
作為反對黨的民進黨,作為高喊愛臺灣的本土政黨,民進黨沒有理由只思考一黨之私,更何況民進黨一度撿到過8年執政權,更應當清楚臺灣社會所需、民眾所要、企業所盼。ECFA對臺灣固然有一定瑕疵,因為它是一個經貿合作協定,不是單方面的施予或給予的恩賜,既然是經貿合作協定,就應當照顧彼此利益,儘管大陸在最大可能范圍內對臺灣「讓利」,也不可能對臺灣開出的條件「照單全收」。臺灣政治人物擔心選民壓力,大陸官員又何嘗不要考慮百姓感受!如果民進黨只是一味放大ECFA對臺灣不利一面,而忽視大陸的真誠,作為與大陸談判籌碼,與國民黨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也無可厚非,但是應當適可而止;如果作為指導臺灣發展的政策方向,把反對ECFA進行到走火入魔程度,對臺灣并不是好事,同時也顯示民進黨以此為著力點,實在是缺少有力的支撐。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黨和政治人物,利用一切機會撈取政治資本是本性所在,但是,政治人物和政黨存在的最大價值,就是為人民謀福利。兩岸簽署ECFA,既可化解臺灣被急速邊緣化的危機,又為臺灣經濟發展做出長治久安的政策安排,如此利民政策,民進黨若再繼續胡鬧下去,最后肯定會被選民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