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6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5月份房地產市場最新資料顯示,大陸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和二手住宅環比價格首次回落,樓市調控效應正在顯現。在此關鍵時期,政府似乎更加堅定樓市調控方向,強化調控執行力度,努力進一步實現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目標。
進入5月后,大陸政府房地產宏觀調控「藥效」發揮,開發商的日子日益難過。尤其是近期對於二套房貸定義最終落定,使得各地房地產市場迅速轉入低谷。傳統上房地產業的「紅五月」變成「黑五月」,無論是消費者還是開發商都進入觀望期。而對於開發商來說,屢屢出新的調控政策似乎讓「降價」成為必然之選。曾經讓他們狂歡的舞臺是否真的已經風光褪去?
是拐點還是新開端?
6月上旬,來自美國的房地產大亨、猶太領袖杰克 . 羅森在大陸訪問的時候表示,「長遠的看,我會對大陸房地產進行投資,因為大陸90%的人口仍然需要住房。但是我不會在接下來這24個月投資。我認為,中國人正在經歷美國人四年前同樣的痛苦——買房者不是住房者而是炒房者。這就是泡沫,你將看到泡沫會破的。」他坦言。
隨著這一波房地產宏觀調控的「重拳出擊」,大陸樓市已經不堪重壓地抖了幾抖。根據CREIS中指資料顯示,2010年5月,大陸29個城市成交面積環比下跌,半數城市成交量下跌接近或超過50%;10個重點城市成交面積環比全部下跌,杭、寧、深、京、渝、滬六市環比下跌接近或超過50%。這是否表示大陸樓市泡沫正在破滅,樓市拐點已經來臨?
萬科總裁郁亮認為,這不是房地產市場的拐點,而是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的新開端。郁亮表示,「這次調控不是嚴厲打擊的開始,而是重新建設的開始,市場格局重新變化,行業發展趨勢也將發生變化,開發商必須主動配合這種趨勢。」
只是,開發商作為房地產界的上游該如何配合這種趨勢?定價無疑成為開發商「主動配合」的最直接反映。6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5月份房地產市場最新資料顯示,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和二手住宅環比價格首次回落。可見,雖然各大開發商各有各的妙招,消費者的觀望態度也很強烈,但是「遏制價格上漲」似乎也成為各大房地產商迎合市場的必然之選。據《中國房地產報》對16家房企5月銷售資料的調查顯示,有13家環比降幅在27%~69%之間。而實現逆勢上揚的恒大地產之所以能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降價急先鋒」的角色「功不可沒」。
宏觀調控是否會轉向?
這一輪的樓市調控政策讓房地產開放商叫苦不迭。從產業利潤的角度上看,受政策調控的影響,傳統的「紅五月」遭遇「滑鐵盧」,整個市場都處於觀望期。在此之前,新政的每一步舉措,對開發商來說都是雪上加霜。有鑒於政府宏觀調控對房地產業界造成的嚴重影響,很多業內人士樂觀估計,未來政府政策層可能會適當「放鬆」調控力度,畢竟調控不能操之過急。加上本次調控之前的幾次樓市調控最終都以「放鬆」或「救市」告終,有專家預計,2010年下半年或者2011年年初中央可能會推出政策救市。
不過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在6月中旬發表的言論似乎揭示了樓市調控政策不會「半途而廢」。「中央已經對此次樓市調控有可能帶來的影響做好了充分準備,調控政策不會半途而廢,」王玨林說。據王玨林透露,「大陸今年GDP的目標是8%,一季度已經達到11.9%。加上4萬億的投資是分兩年進行的,去年投了一半,今年還有一半,投資和消費的帶動效應在今年將繼續發揮作用。從這能看出,中央已經為調控預留了很大的空間。所以最終為救市而放棄樓市調控是不太可能的。」
無獨有偶。在呼吁宏觀政策重新轉向寬鬆的聲音不絕於耳之時,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夏斌、李稻葵也幾乎在同一時間作出表態:從緊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仍將持續。夏斌表示,大陸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同時,接下來要儘快出臺「簡單易行的、便於打擊炒作房地產稅收政策」。而李稻葵也指出,大陸經濟增長態勢向好,本輪房地產調控不會造成經濟增長動力的匱乏,而「抑制房地產過快上漲的政策也還會持續」。
但是正如大陸知名房地產業內人士、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志強所說,「市場中有兩隻手:一只是看不見的市場之手,一只是看得見的政府之手。」對房地產市場而言,市場之手和政府之手的競爭和博弈才能共同決定房地產的上下。有鑒於此,房價會不會出現拐點、會在什麼時候出現拐點等問題恐將繼續引發爭論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