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楊劍昌的設想,設立接訪室是個探索,由此來輻射其他代表,結果卻推展不開,很多人都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情愿做“花瓶代表”
每月的最后一個星期三,都是楊劍昌與他的同事們最為忙碌的日子:這一天,楊劍昌開門接訪。6月30日是星期三,上午,照舊有大批的訪民涌來。
這是自5月21日楊劍昌以高票當選為深圳市第五屆人大代表以來的第一次接訪,場面與往日一樣熱鬧:來訪者多達五六十人,以排號方式逐一反映情況,由楊劍昌當場進行分析,并就解決方法予以指導。
爭議也由此而起,“有人不理解,說我這個人大代表都成了接訪員了”。
也許是作為一種妥協,就在這次接訪中,楊劍昌表示:這是他最后一次面對深圳全體市民,“從明天開始,只為羅湖區的人接訪”。而原因是,“有人說我是羅湖區選出來的代表,只能管本區的事”。
問題真正得到解決的只有40%
第一次定點、定時接訪,楊劍昌記得是2005年8月3日,地點也是羅湖區工商分局消委會的辦公室,一下子來了100多人,市人大還專門派人過來觀摩。
“接訪室”設立之初,楊劍昌每周兩次接訪:每月第一周與最后一周的周三,因“工作量太大”,2008年底改為每月一次。而之所以要設立這樣的“接訪室”,楊劍昌說,“平時很多市民來找我,我就想,不如指定時間,指定地點,陽光、透明地面對市民”。
據統計,自“接訪室”設立以來,楊劍昌共接了近3000個案子,涉及人群逾兩萬,遭際各種各樣。36歲的武學倉是河南人,來深圳3年了,在一家物流公司當司機,2009年6月發生車禍,由于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公司對他在車禍中造成的身體損傷不做任何賠償。武學倉的傷勢不輕,目前仍行動不便,不能工作,妻子從老家趕到深圳照顧他,由于沒有收入,只能以撿垃圾為生。通過老鄉介紹,武學倉知道了“楊代表是個為民辦事的好人”,6月30日,一大早就趕到羅湖區消委會,希望能得到楊劍昌的幫助,得到合理賠償。
同來反映問題的還有趙小姐,她原在一家公司做財務,因為身兼其居住小區業委會副主任,就辭了原先的職務,一心一意為業委會服務。趙小姐的問題是,2010年的業主大會在6月份召開一次后即得到社區工作站的勒令停止通知,業委會對此表示不解,多次發函詢問原由,都未能得到答復。
對于反映過來的這些問題,楊劍昌通常的工作方法是,“先把意見匯總,寫好材料,交由市人大常委會轉交有關部門辦理”。楊劍昌介紹,這其中,“能得到答復的有60%,真正得到解決的,只有40%”。
前一段時間,楊劍昌的“接訪室”曾接到這樣一個案件:鹽田區某村出嫁外村的一個女兒,既不能在婆家所在村拿到村企業的分紅,在娘家村也拿不到了。這個問題沒能在當地解決。楊劍昌就此寫了一個意見給市人大,市人大批轉給鹽田區人大常委會辦理,結果鹽田區人大給市人大回復說:楊劍昌不是鹽田區選出來的代表,不受理。
“如果每個代表每月解決一個問題”
設立“接訪室”之前,楊劍昌曾算過一筆賬:當時深圳有市級人大代表300多人,每個區有區級人大代表近200人,深圳共6個區,兩級人大代表加起來約1500人,“再加上全國人大代表、各級黨代表、政協委員”,這個群體有5000多人,“如果每人每月為老百姓解決一個問題,每年就有6萬件,社會就和諧了,就無須往省里、北京上訪了”。
按照楊劍昌的設想,設立“接訪室”是個探索,“通過我的探索,來輻射其他代表”,結果卻“推展不開”,“很多人都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情愿做‘花瓶代表’”。
楊劍昌則不同,有時他會像一名記者那樣去調查案件,甚至暗訪。回憶起來,這些大都發生在“接訪室”設立之前。2004年前后,一種被稱作“分時度假”的騙局開始在深圳出現,楊劍昌及羅湖區消委會不斷接到投訴,大致情節是:交一筆錢成為某公司“時光商務度假”會員后,按照公司的承諾,可免費入住該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會員酒店,但是,會員到指定旅游點消費時,卻發現不能免費住宿。
為了能查出真相,楊劍昌自己花幾萬塊錢,買了偷拍設備,他是當地媒體報道的常客,被很多人認識,自己不便出面,就安排同事進到這家公司偷拍,接收信號的設備放在外面的車子上。
就是以這種調查與暗訪的方式,在那幾年里,一些黑屠宰場、黑水廠、賭博窩點等被連連打掉。這些場所大都設在關外,有的設在山上,楊劍昌說,他都是先取得證據,再向市里報告,之后協調公安、城管、工商、環保、技術監督等部門聯合打擊處理。
2005年,深圳梧桐山上發現有公司在生產“黑水”,日生產量高達兩萬多桶,外賣時稱為礦泉水,實則只是從蓄水池里直接灌裝,并未經過嚴格處理。楊劍昌回憶,當時這家公司還跟深圳一些報社合作,“訂報紙,每年送12桶水”。之前,省打假辦也接到投訴,進行過處理,但由于“背后有一個利益團伙”,沒能打掉。楊劍昌三次上山調查,之后組織了公安、工商、城管、衛生、國土、地質、法院等10多個部門聯合執法,才將其取締。
楊劍昌因此付出的代價是,接下來幾年,他的名字不能在當地報紙上出現。
市領導認為他“不容易”
市人大代表之外,楊劍昌的另一個身份是羅湖區消委會主任科員。自1994年到消委會,他已在這個崗位上干了16年,先是普通科員,后是副主任科員,2009年又升為主任科員。
羅湖區工商分局現在的名稱是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羅湖分局,楊劍昌的辦公室在八樓,引人注目的是懸掛在墻上的幾幅題詞,其中一幅寫著“正氣”兩個大字,另一幅則寫著:揚正義利刃,維百姓福昌;數真心英雄,乃布衣青天。
“現在消費者的權益被侵害,很多部門都參與進去了。”楊劍昌說。
這些思考顯然來自于他的現實工作。楊劍昌辦理的案件數量非常之大,這是由于他兼具了消委會工作人員、人大代表、公眾人物三種身份,而且深圳是移民城市,羅湖區又位于“金三角”地帶,每年從口岸進出的人口多達9000萬人,產生的消費者投訴就更密集。一個現實是,“深圳其他5區的消委會,加上市消委會,每年接到的投訴都不如一個羅湖區消委會多”。
2009年年中,楊劍昌接到投訴,由人大、政府、國土等部門規劃的作為便民工程的位于羅湖區筍崗物流園區的一個多功能停車場,在2008年建成后被改變用途,成了出租攤位的舊貨市場,以致周邊企業停車問題不能解決,企業主們聯名上告。這時,恰逢王榮調任深圳市委副書記,楊劍昌就寫了一份材料,連同媒體對他的報道一并送到市政府秘書處。不久,王榮的秘書給楊劍昌打來電話,說王書記已認真看了材料,認為他“不容易”,“有什么事就找他”,并已就停車場問題作了批示。
差點未能連任人大代表
爭議并未因此休止。6月底,由幾名深圳市民自發組成的民間觀察組經過對2008年至2010年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所提建議、議案和提案數量進行統計,發布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履職情況的報告。在這份報告中,兩次提到楊劍昌:今年407名人大代表共提出520件建議和11件議案,其中提建議最多者是楊劍昌,主提建議36件,而楊劍昌的“關于立項制定我市交通發展大計建議”卻被評為“最具爭議建議”,在這個建議中,楊劍昌提出寶安、龍崗、光明新區、坪山新區的車輛不得進入深圳市區。
剛剛卸任的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邱玫對楊劍昌的評價很高,認為楊劍昌“急公好義,敢于與歪風邪氣、不公平行為作斗爭,說話不怕得罪人,是很好的代表”。邱玫介紹,楊劍昌是深圳市三屆、四屆人大代表,一般來說,兩屆之后就不能再選了,當時區里也請示了市里,說楊劍昌都當了兩屆了,不讓他當了,而市人大常委會則認為由市里出指令性意見不合適,還是由區人大代表來選擇,結果楊劍昌再次高票當選。
邱玫說,在市人大,“一半以上的人支持楊劍昌”,“有人頭疼他,嫌他提問題太多,我的理解是,政府部門也想解決問題,但有輕重緩急,人大代表提了,也不能說第二天就給你解決,要等以后才能解決,但楊劍昌就等不了這個,他會一直找你,很堅持,有些人就覺得頭痛”。但是,在邱玫看來,“老百姓會說,選這樣的代表有用啊”,“看人要看大節”。
在工作中與楊劍昌接觸頗多的深圳市人大選聯任工委主任科員劉德永是楊劍昌的堅定支持者,對楊的評價很高,而對于爭議,劉德永的看法是,“他的出發點應該肯定,用意是反映老百姓的問題”。
但在劉德永看來,“代表收集到的問題,還是要通過組織來傳遞。如果缺乏一個把關環節的話,就分不清楚這是代表身份的行為,還是私人行為。全市幾百名代表,如果都以個人名義給黨委、政府等部門反映問題的話,去找他們,跟蹤督辦,這樣會影響他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