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陽市技工學校創建于1979年4月,是富陽市最早從事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的學校,擔負著全市各行業相應工種崗位的初、中、高級技術工人的培養重任。學校地處富陽主城區,校址自1986年8月搬遷此地沿用至今,校園面積雖小,但環境宜人。辦學30多年來,已培養出一撥又一撥技術工人,為企業輸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通過組織各類技能培訓,有力地提升了本地技術工人的素質,為政府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就業準入制度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來,隨著職業教育的改革和推進,學校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考驗,2006年7月學校領導班子調整后,新班子迅速梳理脈絡,及時調整思路,超前謀劃,實施科學管理,在破解辦學難題中取得了新業績,走上了一條“以制度立校、以特色興校、以品牌強校”的新路子,在創建特色技校、精品技校征程中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明確目標,準確定位,以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引領學校發展方向
1.立足現狀,確定適度的辦學規模
學校原有的教學、生活硬件設施及文化軟件基礎相對落后,據此我們確定了適度辦學規模,明確提出“小而精、有特色、上層次”的辦學定位。從2007年開始改革招生辦法,做到既保數量又保質量。目前在校生規模已連續二年穩定在650人以上;同時在控制流生方面下功夫,實現了“招得進、留得住、出口暢、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辦學承諾,滿足了部分初中畢業生想學一技之長的愿望。穩定的學生數量使得現有場地、設備、師資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專業建設上,學校始終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瞄準市場,守住烹飪、機電二大傳統專業,與職業高中專業形成錯位發展,將其做精做強。
2.明確辦學目標與辦學理念
技工教育有別于普通教育的最大特點是具有明顯的職業性和終端性。職業性是指培養的學生應具有基本的職業素養和明確的職業定位;終端性是指學生畢業主要往企業生產一線輸送,直接成為產業技術工人。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了穩定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水平,強化辦學特色的理念,并最終制定了學校近期辦學目標、辦學宗旨、辦學思路、辦學模式、校訓、校標、形象色彩等一系列內容,并通過宣傳,使“厚德重技”的育人理念深入人心,從而把全校教職工團結、凝聚到以“技”字為中心、一切圍繞“技”字轉的辦學氛圍之下,從總體上確保學校向“和美與共、和睦有序、特色精品”的方向發展。
二、全力打造教師隊伍,營造團結、和諧、富有激情的工作氛圍
針對本校專業教師嚴重缺編、人員年齡結構不合理的情況,本屆班子探索了一條以制度規范教學行為、以制度保證教學秩序的有效方法,重新調整并完善了教學管理制度、教職工學習制度、集體備課制度、考勤制度、教師技能培訓制度、安全目標責任制、聘任制度、分配制度等,用創新的制度文化來引導教師積極工作。
1.建立雙師型教師培訓機制
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2007年4月學校擬定并出臺了《富陽市技工學校2007-2010年師資隊伍建設規劃》,通過院校高技能培訓、進企業頂崗培訓、校本培訓等方式加快師資隊伍建設步伐,目前學校雙師型教師已達到全部專任教師的70%。在實施教師培訓工程中,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各領域的學業進修、培訓,參與各種層次的技能競賽、比武,經過培訓和建設,使一批中青年教師在專業教學和科研方面逐漸有所建樹。
2.全面推行崗位聘任制
通過雙向選擇競聘上崗,實行更為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則,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做到“全員有制度,崗崗有職責,人人有量化”,在工作分配上注重平衡性和協調性,確保人才匹配,并合理有效地對每一位教職工作出科學、客觀的評價。
3.大力弘揚敬業愛崗的職業精神
堅持教職工兩周一次的政治學習和集體備課制度,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業務能力,讓每一位教職工都樹立“校榮我榮、校衰我恥”的思想。同時積極探索制度管理和人文關懷有機結合的途徑,營造團結合作、相互幫助的氛圍,讓教職工產生歸屬感,激發教師活力,形成和諧、向上的工作環境。
三、完善教學常規,扎實推進教學改革,凸現技能教學特色
1.完善教學常規
教學常規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規范,近年來在對教學常規執行情況檢查時發現,原有的一些規范已不適應新課改要求。從2006學年第一學期開始,學校對原有教學常規進行修改,新出臺了聽課評課制度、集體備課制度、實訓課教學管理制度、考試考核與成績評價制度、《教學事故與處理辦法》等,并在實踐中加以完善,真正體現教學常規的主體性、針對性、可操作性,使教學常規能適應現代技工教育發展的需要。
2.辦好技能節
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是技工教育的特色與優勢。近幾年來,圍繞專業技能教學,學校在規范教學基礎工作的同時,著力搞好技能訓練教學。近三年來技能教學成果累累,有30余名學生在杭州市技校、富陽市職高學生技能比賽中獲獎;畢業生職業資格證書取得率在95%以上。在成功舉辦2009年首屆技能節后,我們立即籌劃今年的技能節活動方案。新方案擴大了師生參與面,延長了活動時間,豐富、整合了比賽內容,新出臺了專業教師競賽項目,將技能鑒定與技能競賽同步進行,以賽代評,以賽促教,把學生吸引到操作臺前,把教師逼到操作室去,使技能節成為檢驗學校辦學水平的窗口。
3.扎實推進教學改革,創新學生評價機制
技校生是被重高、普高層層篩選后留下的考生,大部分學生學習成績較差、行為習慣不良。如果因為學生成績不理想,一味地指責、埋怨學生智力有問題,甚至挖苦、諷刺學生,單一地依據成績評優、評獎學金以及寫畢業鑒定,只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從而使學校教育失去了本來的意義。因此我們按照新課程理念及技校學生培養目標,組織文化課、專業課教師對有關課程進行模塊內容整合,并實施多元評價,逐步推進職業高中學分制實施辦法,改變傳統的考試與評價方式,實行寬進嚴出,既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文化、專業理論基礎,更要求學生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能,為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德育為先,依托創建平臺,構建充滿活力的技校文化
一所有特色的學校在很大程度上得之于其獨特的、優良的校風。這幾年學校全力做好“厚德”文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1.倡導“四心”教育,著力推進德育工作精細化管理
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思想,始終堅持把德育工作擺在首位。倡導“四心”教育,即將愛心、細心、耐心、恒心運用到日常德育工作中,關愛學生,教育學生,感化學生,出臺并完善了德育學分管理制度,著力推進德育工作精細化管理,以高標準促進工作,以精細化要求工作,以科學化考核工作。學校德育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既嚴格又符合實際的行為、生活管理規范,積極開展班級三項競賽,溫馨教室、文明寢室、優秀團支部、文明班級、行為規范示范生、青年志愿者服務先進等評比活動,樹立典型,宣傳標桿,營造誠信友愛、健康向上的班級集體環境,在學生中形成一股人人爭先的良好風氣。
2.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構建充滿活力、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2008年3月學校自加壓力,確立了創建2008—2009年度富陽市級文明單位的工作目標,兩年來的創建工作,使校園變得更潔凈了,布局更合理了,人文色彩更濃了。2009年11月學校成功舉辦了建校30周年校慶,通過校慶,加大了對外宣傳力度,充分運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站、廣告等各種媒體全方位宣傳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辦學成果,各種文化軟件實施更加規范,校標雕塑、教學、生活公共場所各種勵志性標語、優秀技工人才的宣傳圖板、五個專業操作室內的軟件設施等十分醒目,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與此同時,我們充分利用各種平臺,構建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學校團委以新時期共青團工作要點為基礎,圍繞學校中心工作,以重大節日、事件為契機,結合主旋律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校園風箏節、十佳歌手比賽、主題板報競賽、校園吉尼斯大賽暨元旦迎新文藝匯演等,每年都搞得有聲有色,對激發學生愛學樂學、形成團結向上的集體凝聚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們還借助市中學生社團文化節、與城東社區合作舉辦迎新文藝匯演,擴大影響,提高文明單位的影響面、輻射面。
五、深化校企合作,打響培訓品牌,借力拓寬辦學思路
這幾年學校逐步提出并積極實施“雙業并舉、產訓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在抓好常規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加大社會培訓工作的力度。2007年3月將原職業技能培訓處分拆為培訓辦公室和招生就業處,使學校培訓工作從面向局部到全面對外,職能進一步得到拓展和強化。本著“有保有棄、強化特色、提高質量”的思路,學校在調整培訓思路、規范管理流程、提高培訓質量、拓展培訓生源、深化校企合作、學校與部門合作等方面下功夫。近三年年培訓人數均在4000人次以上,并在提高培訓層次上做了有效探索和實踐,如實施SYB創業培訓共600余人,高技能人才培訓630余人。我們的培訓不僅是技術上的指導,還有先進的理念、全新的服務,比如送教上門、分批次培訓、錯開培訓時間、隨到隨學、學會為止等舉措深受學員歡迎。2009年維修電工技師培訓首次在本校舉行,大大方便了學員,社會反響強烈。培訓業務的有效開展,加深了學校與部門、企業之間的聯系,拓寬了辦學路子,通過互通有無、資源共享,有效地解決了學校因辦學資金短缺、教育教學資源不足等困難,為學生實習、實訓、就業創造了良好條件。學校多次被評為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工作先進單位,2005年被授予杭州市首批職工教育培訓示范基地;2009年4月,學校順利通過杭州市職工教育培訓示范基地復評。
技工學校校園面積不大,盡管已有30多年辦學的歷程及由此形成的辦學財富,但要真正實現創特色技校、精品技校這一目標,眼下要做的工作很多,困難也較大。但我們相信,“投入才會深入,付出才會杰出”,我們將始終秉承“厚德重技”的校訓,堅持“技能至上,就業為本”的辦學特色,進一步凝聚民心,提振士氣,聚集力量,科學發展,苦練內功,創建品牌,為富陽的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浙江省富陽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