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門實踐的藝術,優秀教師大都注重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教學過程的反思以及語言藝術等方面的提升,從主要環節上超越自我。然而,許多時候我們往往忽視一些細節,如教學環節中的過渡。成功的過渡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催化劑,更重要的是它能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從整體上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教學環節中過渡的重要性
在教學環節中的過渡指的是教學內容由一個問題向另一個問題或從一個環節到另一個環節的銜接,在教學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巧妙的過渡可使教學過程水到渠成、自然流暢,教學內容之間巧妙銜接。
二、教學環節中過渡的必要性
1.過渡是教學內容得以銜接的必要形式
課堂教學的“過渡”是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粘合劑”,是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然而多數的教學過程只是按部就班直接引出所要講授的內容,如“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二部分的內容”,這樣的過渡顯得索然無味。巧妙的過渡,使整個教學脈絡連通,增強教學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而且能使教學步驟及教學內容相互銜接,縮小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產生渴求知識的心理,有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一種體現。
2.過渡是教師引出課題、啟發學生求知欲的主要手段
法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只在于傳授本領,更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這也就是說老師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中要做到這一點并非易事,需要教師不斷摸索和完善各個教學環節,特別是過渡環節,通過巧妙的過渡激發學生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自主性,活躍課堂氣氛,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
3.過渡是提高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渠道
教學藝術的創作主體是教師,優秀的教師不僅表現在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藝術、課堂組織管理藝術、板書藝術和課堂提問藝術上,還應具備過渡藝術。筆者認為,過渡藝術是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更注重教學知識的聯系性、內容的完整性、結構的緊湊性,而這往往是老師們容易忽視的重要環節。
三、影響過渡的關鍵要素
1.學生的多元思維方式
現代教學觀提出:“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嚴的具體的現實個體,尊重學生的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不僅是真正教育的條件,而且是教育根本目的的內在規定。”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有著豐富情感、主觀意識的學習主體,所有的教學活動均為這一主體服務,教師則應視主體的個體差異而做到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2.知識的內在聯系性
知識結構是個有機整體,具有整體性和層次性,組成整體的各部分之間,都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在導入知識點時應當注意知識的結構化和系統化,明確各環節之間的邏輯關系,理清思路,使學生更系統的理解知識。
3.突破點的新穎性
新穎包括了教學內容的新穎和教學手段的新穎。新穎有趣的過渡,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課堂上能集中注意力,圍繞問題的核心,積極思考,開動腦筋,主動探求教材中的知識。
四、過渡的方式
1.案例引用
所謂案例引用包括了引用時事政治、歷史典故、幽默故事、現實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等。案例引用的方式可以是多樣化的,比如通過多媒體展示、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己閱讀等。
2.活動突破
德育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文明禮儀知識和為人處世名言,而是通過理論教學上升為思想認識,最后升華為行為意識,達到“知、情、意、行”的德育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往往采用活動,使得教學與活動相結合,寓教于樂。運用活動能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參與性強,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突出主題,銜接上水到渠成,自然合拍。
3.情境創設
情境創設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通過生活展現、實物演示、圖畫再現、音樂渲染和語言描述等情境,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引導學生產生各種問題意識,展開自己的思維和想象,尋求答案,分辨正誤,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使學生在極為輕松的情境中更加形象、感官的掌握知識。
4.遞進式承接
教學中,知識內部存在著一定的邏輯關系和聯系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在過渡時可以巧妙的設計懸念,提供學生思考的空間,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層層遞進,歸納總結。
(作者單位:海南省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