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地方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職業教育已經越來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關注。地處浙江東南沿海的臺州市,歷來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在職業教育上加大投入,形成了規模優勢。2008年以來,臺州市政府進一步加強了對職業教育的統籌規劃,強化職業學校的內涵建設,注重對職校學生的創業引領,使臺州市職業教育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本期特別策劃選取在臺州職業教育中獨具特色的幾所學校,探尋他們在職業教育工作中的成功做法、先進經驗以及所取得的教學成就。
2008年對于浙江省臺州市職業教育的發展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杜_州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若干意見》的出臺,為臺州市職業教育的長足發展指明了方向。從基礎能力建設向內涵建設轉型,從抓布局建設向抓質量提升轉型,臺州的職業教育發展邁入了新紀元。
11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5所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8個中央財政支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19個省級實訓基地、3個省級公共實訓基地、35個省級示范性專業,實現普、職比例1∶1,各職業學校之間錯位發展、各有特色……臺州的職業教育發展欣欣向榮,其速度之快、各縣(市、區)擁有重點職校比例之高,連教育部專家都驚嘆:這樣的發展規模在全國都很少見!臺州的職業教育緣何能獲得如此迅速的發展?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采訪了臺州市教育局職成教育處的李敏文處長。李處長總結了三條經驗:
第一,加強職業學校的內涵建設,增強學校和專業的吸引力。首先,加強課程改革,推行彈性學分制。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臺州市各職業學校都取消了會考制度,加強了對學生的應用性技能測試,學生只要拿到足夠的學分和技能等級證書就可以順利畢業。通過彈性學分制的合理引導,增強了學校在課程設置上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使學??赏ㄟ^適當增加專業課課時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其次,落實專業結構調整,引導學校布局優化。一方面做強主體專業,另一方面拓寬先進專業,同時改造傳統專業,這使臺州市逐漸涌現出一批國家級、省級示范專業。不僅如此,臺州市還注重堅持各專業的錯位發展原則,重點發展主體專業,積極拓展相近專業,形成專業群。在此基礎上引導學校優化布局,辦強第一職教中心,辦好第二職教中心,并實現兩者的錯位發展、形成各自特色。最后,加強政策扶持,做好教育規劃。臺州市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加強職業學校發展的政策,扶持特色專業和新興專業建設,繼續評比示范性實訓基地,扶植一批示范性社區學校,保證了臺州職業教育的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
第二,引入行業概念,加強對職業學校的創業引領。一方面,臺州市積極將行業概念引入職業教育,作為溝通學校與企業的橋梁,引導學校的專業設置,形成產、教、研聯合體,讓學校跟企業一起搞研發,開展各種形式的校企合作,將松散的單個企業變成緊密型的聯合體。另一方面,積極開展中職學生創業行動計劃,以三門職業中專為試點,讓學生在創業實踐中接觸社會、磨練技能。臺州是個適合創業的城市,民間資本的活躍讓眾多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為此臺州市加強了職業學校的創業教育。建立創業園、形成創業一條街、提供創業貸款、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舉辦創新創業大賽……多措并舉,在臺州范圍內推廣創業計劃,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第三,通過各種技能比武,促進職校學生的技能提高。作為提高學生技能和師資儲備的有效手段,臺州市職業教育的以賽促練得到格外重視。將技能大賽常規化,注重其層次性、全員性和選拔性,做到“學校層面面向每個學生;縣市區層面面向全部職校;市級層面面向所有縣市區”,努力避免技能大賽只惠及個別學生的弊端。通過各種技能競賽,讓臺州各職業院校更加重視先進設備的引進和師資隊伍的建設,促使整個臺州放開了非師范教師的招聘,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機會和動手能力,真正實現了以賽促練、穩步提高。
置身于黃巖第二職業技術學校,撲面而來的是濃郁的育人氛圍。據了解,該校的機械、烹飪、旅游等專業學生供不應求,甚至出現了學生挑選企業的現象。這不禁讓人疑惑:在當今連大學生就業都舉步維艱的嚴峻形勢下,為何該校的學生能如此供不應求?
當記者走進鄭康年校長的辦公室時,恰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領導在與鄭校長商議對學生技能考評的事宜。學生技能為什么要由人保局來考評?原來,學??紤]到教師對學生的技能考核可能會出現偏差,所以每年都聘請人保局等專業部門的人員對學生的技能進行考核,以確保對學生技能的考核真實、可靠、公平、公正,真正做到“基本技能能過關,專業技能有特長”。
除了有嚴格的考評制度,學?!八{海戰略”的實施更是讓人耳目一新。所謂“藍海戰略”,是黃巖第二職業技術學校借鑒、吸收并且創造性地運用了企業的運營模式,而形成的一種辦學策略。包括“一個目標”“二大工程”“三種精神”“四大主題”和“五年發展規劃”的辦學體系。
“一個目標”,就是要打造品牌職校。企業追求品牌效益,學校也一樣。特色就是個性,特色就是品牌?!拔覀兊膶I要追求特色,同樣,我們培養的學生走出校門也是我們的品牌!比如學校的烹飪專業,因為學生出色的手藝屢屢獲得上級領導的好評?!?校長鄭康年說:“學校根據烹飪專業人才緊缺的實際,在發揚黃巖本土特色的基礎上開發研究新菜系,追求獨一無二性,鼓勵創新。在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還對該專業學生承諾:畢業后,至少可以到三星級酒店就業。這大大增強了學生的信心。”
“二大工程”,就是以“雙元辦學”為主體工程,強調與企業的合作是過程的合作,讓企業參與到對學生的培養中,企業和學校共同承擔起對學生的培養。給鄭康年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精誠模具企業。當時該企業的梁董事長特意找到他說:“我要投資,跟你們一起合作培養學生。我們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崗位,對困難學生實行補助,對成績優異的學生實行獎勵?!蓖瑫r,學校實行六部法學習模式,把對學生的敬業、愛崗教育跟技能培訓結合起來;把學校管理和企業生產結合起來;把老師的理論與工廠師傅的輔導結合起來。
“三種精神”,就是培養學生“先公后私”的精神、“老黃?!本窈汀皠摌I創新”精神,以增強全校師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培養學生自主創業的能力?,F任臺州市商業銀行黃巖支行行長的94財會專業畢業生李文榮這樣回憶母校:“我們學校很注重專業知識和學生能力的培養,我的晉升除了有扎實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在學校養成了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老黃?!瘛!?/p>
此外,學校還力求通過“五年規劃”,實現“樹形象、提質量、創特色、促發展”四大主題,全力打造職教品牌,為學校更多更好培育現代新藍領打下堅實基礎。
2010年4月29日,學校舉辦了第四屆技能節暨校企懇談會。企業家紛紛進言獻策,對學校的“藍海戰略”給予了極大的肯定。校企雙方經過交流一致達成共識,認為今后校企之間合作應進一步加強交流,深化校企合作的內涵,創新校企合作的模式,為學校拓展新專業、為企業“量身定做”培養人才,為學生就業提供穩定、暢通的渠道。把校企合作做精、做深,以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共同為地方經濟作出貢獻。
此外,學校辦學之初就十分重視德育教育,從開始的德育“四化”,到后來的精神化人文管理,再到現在的“藍海戰略”中的生本德育工程。德育教育在不斷地完善,以生本德育工程和績效管理工程為輔助工程的兩大工程,圍繞著22個子工程,以技能培養適應企業發展的人才為主線,確保學生在品德修養上適應企業發展。
學校重視對學生如何做人、做事的引導,教學生從學禮、知禮、懂禮開始,創造文明的校園環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強了,師生關系也更加融洽了。每位學生都和老師結對子,師生之間相互促進、相互監督、相互關心。下課后,走廊上到處都是師生溝通談心的身影。
為了豐富學校的課余生活,學校組建了10多個學生社團,有圍棋、舞蹈、書法等;舉辦如校園吉尼斯、校園科技節等文化藝術節。日常教學中,學校采取項目法和課程驅動法進行因材施教,學習氛圍活潑,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
談到以后的發展,鄭康年校長說經貿財政是學校的整合拓展專業,今年開始將把財會、物流、市場營銷、商貿等專業整合成學校獨有的商品經營專業進行招生,并作為省級示范專業建設,這是學校的又一辦學亮點。
仙居縣職業技術學校在職業院校中算不上是發展最快的學校,但卻是變化最大的學校之一,可以說學校近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靠特色管理走出了原來的困境,從2002年的在校生只有100多人,到如今已達到了2000多人,每年就業率均在95%以上,畢業生常常供不應求。這樣的奇跡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發展成就,主要原因是學校在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談起學校這些年取得成就的原因時,校長楊相平毫不猶豫地將這一切成就歸功于學校的管理制度。
2002年,楊相平初任仙居縣職業技術學校校長,當時學校只有108名學生、28名老師、2個專業、6個班級,發展舉步維艱。面對這樣的教學現狀,楊相平痛下決心要改變學校的面貌。他知道學校的硬件設施一時半會兒難以改善,只能從軟件建設著手,全面改善學生的精神面貌,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校的美譽度,讓家長心甘情愿將子女送到學校學習。
楊相平別出心裁地提出在職業院校搞封閉式、半軍事化的管理,以此杜絕社會上的不良風氣,讓學生安心在校學習。為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學校還制定了晨跑制度,每天早上六點,全校師生要在操場集合,排成方陣進行晨跑。這種嚴格的教學管理方式受到了家長的青睞。還有些家長為了證實學校是否真的如傳聞中所說的那樣嚴格培養學生,曾三番五次到學?!懊卓疾臁?。采訪中,楊相平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2007年上半年的某個清晨,一個老伯在仙居縣職業技術學校門口轉悠,他一直站在門口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楊校長發現這位老伯已經連續來了好多次了,“他是不是要找自己的孩子?如果是,那他為什么不進校內呢?” 楊相平心生疑竇,便走上前去詢問:“老伯,我看您來了好多次了,我是這個學校的校長,我能幫你做點什么嗎?”“我只是來看看你們的學校?!崩喜f完后轉身離去。奇怪的是,隔了沒幾天,這位老伯又來到學校門口往校園內窺視。楊相平這次不打算像上次那樣三言兩語結束對話,他決定“打破沙鍋”問到底。可這次大伯似乎很主動,還沒等校長說什么,他就說:“孩子初中的老師推薦來你們學校讀書,說你們學校管理很嚴格,每天都組織學生晨跑。我剛開始不相信,以為你們是裝出來的。這一個多月我都在觀察你們學校,原來你們真的是天天都要進行晨跑。”因為相信在細節上能夠做得如此到位的學校肯定能嚴格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老伯陸續將四個孩子全都送到該校接受教育。
然而,嚴格的教育制度雖然受到了家長的普遍歡迎,但同時也令部分學生望而生畏。楊相平認為,僅僅靠制度的嚴格是不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學生的。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升學生學習熱情,學校為組織他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每天下午,學校定時安排學生開展課外活動,如舉辦籃球賽、乒乓球賽、拔河比賽、校園吉尼斯評選等等。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讓學生的專長得到了充分發揮。學校還根據不同專業特點,組織具有專業特色的活動,如每年都為服裝專業的學生組織校園時裝秀,在這個活動中學生自己設計、制作服裝,還自己上臺表演,展現了自我,找回了自信。
楊相平始終堅信,只有真正為學生著想、關心學生,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為了改善辦學條件,他總是在不斷地努力著。今年5月份,長期和學校保持合作的華順公司為了感謝學校多年來為公司培養和輸送優秀人才,主動提出要送給學校一輛小轎車。楊相平校長本來想拒絕,但是一想到學校地處山區,交通不便,每次學校領導、老師出去開會、辦事都非常不方便時,就勉強答應了,可后來他轉念又一想,“酷暑將至,學生公寓條件極差,如果能給學生寢室配備空調,不是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和生活嗎?”
第二天,楊相平就給華順公司打電話,要求公司不要給學校送小轎車了,而是用同樣的錢給學生寢室安裝空調。“小汽車只能幾個人用,要是換成空調,全校學生都可以用。” 楊相平說。知情者私下里都笑話他犯傻,說他不知道享受,但楊校長心里卻很滿意。這些空調沒幾天就全部安裝好了,但記者在采訪的時候發現,很多教師辦公室卻沒有安裝空調?!澳潜緛砭褪枪舅徒o學生的禮物,老師哪能和學生爭?” 楊相平幽默地說。
如今,仙居縣職業技術學校已經進入全省重點職校的行列。從2002年至今,在校學生人數翻了十倍以上。目前,學校正不斷加強和浙江省內職業名校的合作,以進一步促進學校發展壯大。
一座“落魄”的兩層小樓,赫然屹立在不足20畝的校園邊上。一樓,學生們正專心致志聽老師講課,二樓廊檐下,整整齊齊掛滿了床單等生活用品,這顯然是學生宿舍……這就是天臺縣天成職業技術學校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時下人們處處講享受,而該校師生面對簡陋的校舍,卻能甘之如飴。稚氣的學生與同樣青春的教師,對外界的蠱惑和躁動不聞不問,堅守艱苦,平心靜氣地讀書、授課,如入世外桃源。
“我們職高生不能完全和普高生、大學生比,因為職高學生在整體素質上跟他們的確存在著不小的差距,而差距是不能回避的。”天臺縣天成職業技術學校校長汪傳魁向記者直言,“常言說‘鶴立雞群’,可職高生為何不把這個策略反過來,做到‘雞’立鶴群呢?!”汪傳魁認為,一只鶴站立于一群雞當中,很扎眼,同理,一只雞如果站立在一群鶴里面,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那它同樣也能引起關注。
農民企業家出身的汪傳魁校長,治理學校的方式也是別具一格。他沒有給學生提供舒適的環境,他要避免“溫水煮青蛙”的慘劇發生在學生身上。于是就有了一所“藍領訓練營”式的職業技術學校。
2003年夏天,日本企業電產科寶老總五十嵐正兩次從嘉興來到天成職業技術學??疾?,五十嵐正非常認同學校的教學環境,“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條件差并不是件壞事,在這種環境下熏陶出來的學生,到了企業才不會無理攀比。此外,他們的生存能力將會很強?!笔聦嵶C明,五十嵐正說的沒錯,汪傳魁校長的出發點也沒有錯。當年,五十嵐正的企業要挑選20人送到日本總部研修。在100多名候選者中,天臺天成職業技術學校就有10多名學生被選中。“能吃苦,執行力強,有團隊精神”,這是包括五十嵐正在內的諸多企業家對天臺天成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評價。
由于學校實行的是“2+1”教學模式,所以到高二時,學生還要接受學校設定的各種挑戰。這一次,他們必須拿到三家企業老總的名片,并且還得讓整日行色匆匆的老總停下來給他們填寫三張“老總簽名”表格。
汪傳魁透露,這樣做是讓學生首先學會自我推薦。時下待業的大學生、大專生比比皆是,職高生尤其得不到企業的注目。針對職高生普遍缺乏自信的問題,該校從2004年開始,讓學生到企業以自我推薦的方式和企業方面交流,鍛煉自己的表達、溝通能力。
“2009年上半年,我們做了一個調查,結果發現我校半數以上的畢業生都在創業。從天臺天成職業技術學校走出去的學生,不是個體老板,就是企業骨干”。這些成績都得益于學生在校期間參加的各類活動:師生一起為自己訂立座右銘,每天2500米晨跑……這些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們的體能,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師生之間的接觸,通過接觸學生增強了交際技巧。
當大多數職校畢業生為找不到好工作而發愁時,天臺天成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卻絲毫沒有受到這種情緒的影響。由于從天臺天成走出來的學生在工作方面執行能力強,技術過硬,人際關系處理得當,漸漸地,遠近的企業都被這樣的畢業生所吸引,“我們的學生都不需要自己找工作,還沒畢業就被企業開了訂單,企業之間還有來學校爭搶學生的現象?!钡侥壳盀橹梗群笥?60多家企業和學校形成了合作關系。
學校的教學模式、培訓對象也很多樣?!俺寺殬I高中教學外,還有技能培訓,包括企業在職職工培訓,就業前培訓,涉農培訓等?!绷硗猓瑯I余教育也是學校的另一個板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夜?!?。面對這么多分門別類的教育模式,學校一直秉承“沒有工作,幫你找到工作;有了工作,幫你做好工作”的辦學理念。
提及涉農培訓,汪傳魁印象最深的是2007年幫助農民朋友給桃子找銷路時的情形。
當時有位果農來參加營銷培訓,說到自家的桃子總賣不出好價錢。學校知悉后馬上行動起來,專門請來浙江大學農學系教授,把嫁接等技術手把手教給農戶們。在教授的指點下,本來八月份成熟的桃子,成熟期推遲到十月份,這樣就避開了桃子大批量上市的高峰,價錢自然也就提高了。如今,在學校的幫助下,農戶成立了桃園合作社,走出了分散經營的困境,并且注冊了“雷鋒桃”品牌。2009年,“雷鋒桃”收購價漲至每公斤五元,農戶的收入相比2007年翻了好幾翻?!翱吹轿覀優檗r民朋友解決了實際問題,并且為農民帶來了收益,我們感覺很欣慰?!?/p>
天臺天成職業技術學校為學生謀出路,為企業謀發展,雖然規模不大,可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上,卻是別出心裁。小小的教學樓,非但沒有大煞風景,反而成了被外商看中的特色。如今,天臺天成職業技術學校仍在延續著“驕傲”,為社會、企業輸出著大量的優秀人才。
溫嶺處于浙東沿海地區,民營經濟活躍,境內擁有大小企業近3萬家,產業結構分化明顯,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對技術工人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嫻熟的專業技能、一定的文化基礎、良好的職業道德,對新型技術人才的這些要求促使溫嶺的職業教育進入了新一輪的蓬勃發展期。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通過牽頭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多元合作辦學等方式,以全新理念對職業教育進行大膽實踐和探索,走出了一條成功發展之路。
2005年3月,由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牽頭,由2所中職學校和14家當地龍頭企業組成的溫嶺職業教育集團成立。集團的成立進一步優化了資源配置,實現學校之間、校企之間的資源共享,使校企合作更加緊密,初步實現了職業教育集團化,將過去“單兵作戰”變為各合作組織協同作戰,合作內容也更為寬泛。
溫嶺職業教育集團的組建是深化校企合作的一種模式,將學校與企業的結合面擴大,多點結合,從而形成校企合作全覆蓋網絡。職業教育集團化開放的辦學模式使學校實現了自身發展和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目標,實現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實現了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接軌市場的需求,實現了專業師資的立體構建和培養,企業專業人才成為職業學校的兼職教師,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了顯著效益。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是職業學校辦學的核心目標,而職業學校的人才輸出是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目標的具體體現。在人才培養問題上,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有其自身的實力和優勢:擁有國家級實訓基地一個,省級實訓基地2個,基地專業設備總值達3000多萬。這些都為培養人才提供了質量保證。
在集團化的職業教育體系運行過程中,作為職業學校自身也認識到企業給予學校的幫助更多,學校也在思考如何提高對企業的服務功能,使職業教育集團運行更加緊密和順暢。為此,學校開展了“訂單式”教學,2004年,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首先嘗試與“愛仕達”集團合作,開辦了會計和市場營銷兩個專業定向培養班級,畢業后全部服務于定向企業。如今,職業教育集團成員學校中每年都開設有“訂單式”培養的班級,涉及數控技術、電子電工、會計、金融等多個專業。
職業教育集團的社會功能日益凸顯,主動要求加入集團的企業越來越多。目前,集團已發展了80多個成員單位,其中溫嶺境內的上規模企業有30多家,涉及10多個行業。職教集團還實行年會制度,建立企業職工培訓機制,成立職業學校專業指導委員會、行業指導委員會,創立校外學生實習實訓基地,開展產學研為一體的合作。溫嶺職業教育集團化的運行產生的效益,無論是對學校還是企業來說都是巨大的,許多隱性效益也已逐步顯現。
職業教育集團各成員單位間的合作項目眾多,學校與企業間的合作尤為突出。溫嶺市職業技術類學校利用西部地區職業學校生源充足的優勢,通過合作辦學引進西部地區的技能人才,服務溫嶺經濟發展。從2006年開始,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與四川省廣安和南充兩地的中職學校開展合作,合作班學生完成學業后在溫嶺當地就業。2007年5月在四川省省長和浙江省委副書記夏寶龍的主持下,學校與四川藍藝學校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2009年8月,四川攀枝花職業教育考察團考察溫嶺職業教育,簽訂了兩地合作辦學協議。
在全面總結東西部合作辦學成績的基礎上,學校進一步擴大辦學規模,拓展合作領域,先后與四川、湖北、安徽等省份近10所學校實行合作辦學。該合作模式得到了溫嶺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有力支持,合作班學生數每年達到400多人。東西部合作辦學的成功實踐也得到了浙川兩省領導的充分肯定。
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師在企業接受培訓過程中,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攻克生產技術難題,參與集團成員企業的技術革新和新產品開發,實現企業科研和學校教研的雙向聯動。此外學校還幫助相對弱小的企業開展技術革新。如今,支持企業技改已經成為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開展校企合作思考和實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在集團化運作模式下,發展勢頭更為強勁,已成為溫嶺市職業教育的龍頭學校。在其引領下,溫嶺市職業教育實現了全面、均衡發展,已形成擁有國家級重點職校一所,省一級重點職校兩所、二級重點職校一所,公辦和民辦并存的職業教育體系,形成了校企合作、東西部合作、定向定點等多元化、多樣化、多層次的辦學格局,各項育人質量指標均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