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備課是戰前的運籌決策,那么教學后記則是戰后的休整擴充。重視收集和積累教學資料,并善于總結、研究平時點滴的教學經驗,正是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功之一。
一、教學后記是積累教學經驗和資料的寶庫,是教師走向成功的鋪路石
“為學之道,首在集積”,實踐證明,經驗再豐富的教師在教學中也可能出現失誤和疏漏,把失誤、疏漏記下來及時汲取教訓,化教訓為經驗,使經驗更豐富;同樣,每位教師在教學中都會有獨到的成功之處,把平時教學的點點滴滴記下來,日積月累,就能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盡快適應和勝任教學工作,并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所以每位老師都應各有側重地在每一節課后,通過學生的反饋,結合本堂課的教學,認真反思和小結,把教學中的成敗得失,包括教材的處理、教具的設計選用、板書的安排、語言的表達以及學生在聽課、答題、作業中出現的疑難,教師從中受到的啟發、感受、思考,以及今后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等等,一一寫在教案的教學后記中,作為日后的教學參考和改進教學的借鑒依據。長此以往,定能在教學、教研過程中游刃有余,提高教學質量,使自己的教學由適應走向勝任和成功。
二、教學后記是鉆研教材、研究學生的重要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教學中,有些基礎知識看似很簡單,學生掌握運用起來卻很困難,經常會出現錯誤;有些實驗成功條件不易掌握,需要教師不斷摸索改進;有些知識、概念很抽象,需要形象比擬,深入淺出地講解;有些知識在不斷探討、完善更新(如新的理論、技術);有的教材內容在不斷變動調整。學生也是在不斷更替的,學生的心理狀態、智力水平、認知水平及動手能力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要想大面積、持久地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求教師不僅要認真備課、深入鉆研教材,更要深入研究學生,及時發現并解決影響學生學習的障礙,不斷分析學習成績產生分化的原因,進而摸索教學規律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然而經驗的產生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特別是教學經驗,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不斷探索、總結才能逐漸形成。教學后記既是課后的反思回顧,也是今后改進教學、探索規律、研究學生的重要依據,是教師自己的第一手感性材料,具有較高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是任何教學理論和他人經驗都不可替代的。
三、教學后記是教學改革的一項內容,是記載處理教學信息的重要形式
傳統的教學只注重教師的教,不重視學生的學。事實證明,教學效果與質量,還將取決于學生的情感狀態、心理因素和思維規律。根據學生反饋信息,把學生的情感狀態、心理障礙、思維規律記入教學后記,有助于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更深入地鉆研教材,更準確地確定教學重點及難點,更有效地對學生知識的欠缺及時地察覺和補救。學生新穎的創造性思維、獨到的見解,都是他們潛心思考后迸發出來的智慧火花,得到老師的肯定,學生便能看到自己的成功而信心倍增,激發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知識缺陷和失誤,要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思維方式,及時地反饋給學生,如此也會促進學生勇于改正,使教學效果更好。
四、寫好教學后記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及時性
教學后記應在每一次課后立即進行,以便于能清晰地回顧本節課教學過程的每個細節,準確記下自己的體驗和感想,特別是在課堂教學時觸發的靈感,如想到了更恰當的教學方法,對教材某處的新見解,改進演示實驗的設想及學生提問題給予的啟發等。長期堅持下去,就可以為自己積累豐富而寶貴的教學實踐經驗,為改進今后教學提供新的素材。
2.客觀性
教學后記是對教學工作進行自我總結的一種形式,目的是揚長避短,促進自身進步和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必須體現客觀性:要記下成功的經驗,也要記下失敗的教訓。客觀記錄才能留下可信、實用的材料。不能僅僅滿足于教師的自我感覺,閉門造車。應通過各種途徑廣泛地征求意見,如詢問課代表或與學生直接交談,亦或是客觀的問卷形式等,這不僅能真正客觀地反映本次課的成敗問題所在,還可以從中了解相關學科間的制約情況,如數學知識滯后于物理課程要求,導致學生理解困難。再尋找的適當的方式進行彌補。
3.科學性
教學后記不能只局限于對每一次課教訓及經驗的研究,在一章內容結束或一部分教學內容結束后,還應進行全面回顧,從整體上反思這部分教學的成敗得失,體現教學后記的整體科學性。
好的教學后記是教師處理教材、研究教法、分析學生、教學實踐諸方面的總結,是教師智慧的結晶,能力的體現。做好教學后記,使其真正成為積累經驗和資料的寶庫,成為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有效途徑,成為教師走向成功的鋪路石。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