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也持續高速增長,北京市的人口容量已經接近極限。城市的擁擠、資源的耗竭直接限制著北京市未來的發展。
一、北京市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發展系統的建立
1.系統的建立
人口方面,選取人口規模作為人口模塊的代表指標,北京市的人口規模受出生、死亡、遷移三方面的因素影響。
資源環境方面,以資源開發利用量與后備資源量為代表指標。將生產用與生活用的資源消耗區分開,以區分人口數量與經濟發展雙方面對資源壓力。
經濟發展方面,以經濟增長作為代表指標。以就業崗位的提供作為人口與經濟發展的聯系;以污染排放作為經濟增長對資源環境的壓力。
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共同構成承載力因素,人口規模受到承載力的制約。
根據人口、資源環境、經濟選取的各項指標,考慮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建立北京市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發展系統,如圖1所示。
2. 系統內各模塊關系簡述
(1)人口與經濟發展。北京市的人口規模受出生、死亡、流動人口遷入三個因素的制約。長期的人口控制政策使得出生率下降,經濟發展也帶來死亡率的下降。這兩個因素都不是影響北京市人口規模的主要因素。經濟的不平衡發展與首都的特殊地位引來的流動人口遷入是北京市人口發展的主要問題。流動人口來京的主要目的是就業,通過就業獲得更高的收入。因此考慮人口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就應從就業著手。
經濟發展包括經濟增長與經濟結構調整兩個方面。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北京的經濟飛速發展,隨著經濟的增長,越來越多的結構性問題也開始被我們所關注。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是新時期經濟工作的重點。
就業包括兩個方面,即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人口的不斷遷入使北京市的勞動力供給不斷增大,過多的勞動力供給帶來巨大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奧肯定律告訴我們,經濟增長會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但是經濟結構調整會帶來機構精簡、淘汰落后產業,使就業崗位減少,勞動力的需求受經濟增長與經濟結構調整雙方面因素的限制產生不定向的變動。人口規模的不斷增長使得勞動力供給上升,經濟的發展不能帶來足夠的勞動力需求,使充分就業難以實現。
(2)人口、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資源環境是人生存、發展的載體,包括水資源、大氣資源、能源、土地資源等。資源開發利用量與后備資源量是資源環境的核心,即量化組成資源環境的兩個部分。后備資源量的逐漸減少使之不能再承載過多的人口。北京市擁有的資源極其有限,相當部分的資源需要從其他地區調用。以水資源為例,北京市屬于重度缺水地區,人均水資源量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的南水北調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北京地區的用水問題。
北京市人口問題主要是流動人口遷入帶來的人口規模不斷上升。人口規模的不斷增長帶來了更大生活用資源耗用,這是人口增長對資源環境的壓力。這部分資源耗用是維持人口生存的基本資源量,可調控幅度不大。政府號召的節約資源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隨著人口規模的過快增長,生活用資源耗用仍不斷提高。
在經濟方面,經濟增長會加大生產用資源耗用,這是經濟對資源的依賴,也是長期以來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特征。經濟增長不惜耗用大量的資源,這種落后的生產方式還廣泛存在于經濟發展之中。經濟結構調整會減少經濟增長對資源的耗用,高耗能的落后產業會被不斷淘汰,隨著科技的進步降低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
人口與經濟發展在耗用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污染排放,進一步對資源環境產生負面影響。資源環境的污染使得后備資源量進一步降低,為降低這一消極影響,污染治理勢在必行。經濟增長會加大對污染治理的投入,通過污染治理凈化資源環境,提高資源環境的承載力。
二、北京市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發展系統中存在的矛盾分析
1.人口-經濟發展系統存在的矛盾分析
(1)產業結構調整與持續上升的勞動力供給間的矛盾。改革開放以來,城鄉收入的較大差距使得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北京市的勞動力就業結構隨之發生變化。第三產業的發達是大都市的象征,北京市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也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第三產業行業眾多,北京市優先發展的第三產業中的高附加值的行業,這類企業以知識密集型為主,就業吸納能力低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對勞動力質量要求高于數量。一方面產業結構調整使勞動力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勞動力供給仍在上升,勞動力市場的供需難以平衡。新增就業崗位不能使所有人的就業需求得到滿足。
(2)流動人口規模的增長與相對飽和的就業市場間的矛盾。流動人口來北京的最主要目的是就業,他們大部分時間滯留在北京從事工作,即使失業也停留在北京市繼續尋找工作,他們也是北京市勞動力市場的一部分,他們的到來,加劇了本已飽和的勞動力市場。流動人口受教育水平低于本地戶籍居民,加上享受不到北京市民就業政策的待遇,自身條件與政策使其在勞動力市場中處于弱勢的地位。因此流動人口的就業大多集中于一些本地居民不愿從事的行業之中。近年來,北京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吸納了大量人員的就業,較高的工資水平吸引了更多的流動人口來到北京,其速度高于北京市第三產業的發展,使得流動人口的就業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本身的競爭力低下的流動人口可以接受比本地居民更低的待遇,這是他們成功就業的重要手段。過快增長的流動人口規模會加劇流動人口之間的就業競爭,供過于求的勞動力市場會令企業壓低用工成本,使流動人口的利益受損。
2.人口、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系統的矛盾
系統中把生產用與生活用資源耗用加以區分。人口規模影響生活用資源耗用,經濟發展影響生產用資源耗用。北京市人口規模不斷上升,目前1900萬的常住人口的生活需要大量資源支持,北京市作為首都,其對人口的引力也將轉變為對資源的引力。人口膨脹帶來的資源缺口需要向其他地區索取,長期下去,北京市將成為一個資源的黑洞,周邊地區不能從北京市發展中受益,反而成為北京市發展的犧牲品。
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的影響是雙方面的。經濟發展、經濟規模的擴大會加大資源的消耗,目前正在推進的經濟結構調整使北京市的產業結構偏重第三產業,第一、二產業規模進一步萎縮,經濟發展對資源耗用量也在逐步減少。環境污染也隨經濟的不斷發展得到根治。
經濟承載力可以通過政策在短時間得到提高,但資源環境的承載力長期超載下去終會不堪重負。因此,我們在充分利用經濟發展對環境的正向影響提升環境承載力的同時,也要通過經濟承載力引導人口協調發展。
(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