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行教學技巧訓練,注重課堂效果
1.教師要端正教學態度
教學改革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題,高等教育也不能例外。雖然經過幾年的磨合,各個獨立學院都根據自己的辦學指導思想,探索出具有學院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特色,但是教師是教育的主導要素,教師的教學態度、行為方式直接影響教學改革的效果。所以,對新教師而言,端正教學態度是第一位的,對于教學不能有一點馬虎和大意,必須一絲不茍,這是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只有端正教學態度、認真備課,把課講得有聲有色、生動活潑,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沉浸在知識和興趣的氛圍中。
2.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
每節課上課、下課提出教師對課程內容掌握的要求,并對違反紀律的學生及時進行批評、指正。使教師的角色定位在既是嚴師又是慈祥的親人,二者統一起來。
3.教師要理論聯系實際
不同的專業班級課堂紀律也不一樣,學習氣氛迥然不同。給不同的班級上課時充分地考慮各班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班級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數。如在比較活潑的班級上課,教師應該嚴肅,在不太活潑的班級上課教師應該充滿激情。同時注意把所要傳授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到理論在生活中也是很具體的,并不是都是抽象、枯燥的。只要教師運用得當,就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4.靈活巧妙地處理各種情況
在講課中要隨機應變,案例教學一定要遵循科學性、準確性的原則,而不能上課臨時發揮。
5.語言要生動
教師講究語言藝術,運用豐富生動形象的語言傳授知識,學生就會感到意味無窮,就不會覺得課程枯燥無味。
二、構建和諧課堂,搞好師生關系
獨立學院的教育對象學生,相比普通高校具有其特殊性——多數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較差、勤奮程度不夠。一些學生家境較好,學習動力不足,但同時個性又強,自我約束能力不夠。針對這樣的學生施教并將其培養成材,為獨立學院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獨立學院教師在教學中格外注重學生的特點。為了有利于學生適應未來的職業發展,有利于學生體會專業知識與經濟活動的密切聯系,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養成,有利于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有效地形成科學思想方法、策略、技巧,在日常課堂教學中著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汲取知識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石。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掌握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對某種知識由掌握不熟練到熟練也須經過反復的磨合。部分新教師雖也注重師德,不愿意損害學生自尊,但對自己付出辛勤勞動而教學卻沒有取得自己期盼的好效果時,會有抱怨、責怪的行為表現。這既是對學生是一種傷害,對教師自身也是一種精神挫傷。
三、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當前獨立學院教學質量的管理中,還存在一些片面、錯誤的質量觀念:從外適質量觀看,不少高校過分強調學科體系的完整性、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在培養計劃中理論課時過多,不符合培養實用型人才的教學方針。其結果是作為衡量獨立學院校外適質量的一個關鍵指標,畢業生就業率往往不是很理想。從特色質量觀看,大多獨立學院都具有創建特色的意識,但還沒有開展卓有成效的行動,更鮮見經營專業品牌的膽略和氣魄。
北航北海學院在新版教學計劃中,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如規定學分制下的本科生前兩年按基礎教育階段重在夯實基礎、積蓄力量的要求,主要完成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學科基礎課的教學。尤其是外語、計算機、高等數學等一些重點課程,采取集中強化的封閉教學形式,通過增大課時、增加輔導答疑、增加模擬訓練與考試、增加自習時間等,讓學生及早過級并獲取相應資格證書,以掃清就業路上的攔路虎。第三學年,深化專業課程與拓寬知識面。在完成專業課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專業知識。同時根據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的需求,適當開設校級通識性的選修課,為學生將來順利走向工作崗位拓展職業視野。第四學年,為擇業服務的實踐教育及畢業設計階段。讓學生帶著畢業設計的課題開始自己的擇業實踐。擇業實踐可由學院、教師幫助聯系,但更多是讓學生自己去闖,讓他們體驗就業的艱辛,為以后就業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通過實踐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畢業設計也可以結合實踐順利完成。
(作者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