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加深對理論觀點的理解”,這句話說明了學習理論的重要性。沒有理論上的成熟就沒有技能上的成熟,故現有人提出“要從學知識升華到學理論”。技校是學習一技之長的場所,但技校里存在的普遍現象是學生重視實踐而忽視理論學習,理論學習較被動,導致所學的專業知識不能“活學活用”,所以研究“如何喚起技校學生學習專業理論的主動性”是很有必要的。
一、學生忽視理論學習的主要因素
1.專業理論課程的教學特點與學生的學習特點之間的矛盾
技校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大部分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學習中存在一些困難,導致他們自信心不足,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他們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喜歡新鮮的事物。而大多數的教師上專業理論課都以傳統的“填鴨式”方法進行教學,在專業理論課里面“教”與“學”的重要環節產生了矛盾。
2.用人單位更看重技能
技校大部分的學生畢業后就會走上生產第一線的工作崗位,只有小部分學生會升入大學繼續深造。而大部分用人單位對技校畢業生在固定崗位上的實踐動手能力相當看重,甚至對理論知識不進行考核。基于這種社會需求,學生們為了畢業后能馬上適應工作崗位,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實操訓練,卻忽視了能快速有效、全面地提高專業水平的理論知識。
二、如何解決學生“沒興趣”和“沒必要”的難題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教學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培養學生以學為樂的志趣。學生成績好壞的決定因素是對學習的態度,這一態度就是想學、樂學。教師可通過以下方法來幫助學生建立“快樂的學習觀”:“小組討論法”——學生分組討論學習的快樂;“課堂演講法”——學生在課堂上講述學習的快樂;“課后輔導法”——教師對個別認識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單獨交流。人的本能是逃避痛苦、追求快樂的,當學生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滿足感、喜悅感,戰勝困難的超越感,以及學習后的輕松愉悅感后,就會發揮最大的潛能去學習。
(2)教師要受學生歡迎。有些學生不喜歡教某門課程的老師,就會排斥這門課程,而同樣的課程,卻可能由于學生喜歡任課老師而喜歡相關課程。有些教師認為對學生不嚴格就會受歡迎,其實不然,這樣不負責的老師只會讓學生越來越討厭。真正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應該是幽默、有耐心、真正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能和他們進行良好溝通,能讓他們學有民得的老師。
(3)多安排一些試驗,啟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把理論變得貼近實踐。比如在服裝質檢課程中學習《下裝檢驗》時,如果老師平鋪直敘,那大部分學生思想肯定不會集中,并且會因為不理解而覺得枯燥。但如果老師讓學生拿自己做的和其他同學做的褲子來按照老師的質檢要求檢驗,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很高,并且對知識要理解得更深。
(4)教師可利用現代化教學條件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多媒體教學軟件集聲、光、動畫為一體,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眼、耳、手、腦等多種器官同時接受刺激。這種新穎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集中和發展,改變了理論課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的首選設備。
2.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學習理論知識的重要要性與優越性
教師可以以學生熟識的人為例來說明學習相關理論的重要性和發展前景,因為這樣更易讓學生相信。比如某一學期筆者在給學生上第一節《服裝質檢》課時,讓學生談談自己對“質檢”這個職位的認識,其中有一個學生說:“我媽媽在一個服裝廠做質檢,就是檢查衣服的質量,她說這個工作在工廠里很重要,工資要比‘坐車位’高。”這時筆者趁熱打鐵地說:“質檢在工廠里確實是一個很關鍵的工種,每件衣服都需要質檢人員檢查,所以質檢人員的工資比較高。但很多同學畢業后都不敢應聘這個職位,因為不了解所以覺得它‘深不可測’。但學好《質檢》后,你就不會再感覺到‘高不可攀’了,因為你已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聽完后學生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學習熱情。
技校學生與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目標有很大的區別,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畢業后馬上就要走上工作崗位。所以教師也要徹底轉變自己的教育思想觀念:一方面改變過去的“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另一方面,要徹底改變老一套的“填鴨式教學法”,也就是弄清“教”與“學”的辯證關系,變老師主動“教”為學生主動“學”。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根據學生的特點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