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是杭州市蕭山區技工學校的高技能“明星老師”,每個人都有長達十年以上的教學經驗;他們帶領著學生,把理論融入實踐,又在實踐中溫故理論,這種“理實一體化”的創新教學模式,讓技工學校的技能培育熠熠生輝。
蕭山,猶如浙江省工業領域的掌上明珠,為浙江省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過渡,蕭山對各類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技工教育越發開始凸顯其在培養高技能人才和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上的重要作用。“中國正統的技能教育起源于技工學校,也必將輝煌于技工學校”,蕭山技工學校的許紅平校長說得豪情萬丈。的確,大環境的改善使蕭山技工學校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理實一體,以技能人才培養為核心
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已經不是單純的學手藝那么簡單,要適應現代社會的工業生產要求,需要有精湛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扎實的理論知識儲備,所以今天的技能人才培養不可強求一日之功,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學校多管齊下。為此,蕭山技工學校創新技能教育模式,提出了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的新理念,圍繞這一全新的教學理念進行了多方努力。
“技校生是能夠把圖樣轉變成產品的技能型人才”,在許校長的眼里,技能人才的培養需要學校提供強大的軟硬件設施支持,也需要教師的循循善誘,更需要學生的奮發努力。為此,學校斥資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將理論融入實踐,在動手中推動用腦、在思考中提升技能,在不斷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一支理實一體的骨干教師團隊。
鉗工教師錢鋒:天生我材必有用
至今已有16年教學經驗的錢老師是蕭山區首屆“首席技師”的獲得者,鉗工教學的經驗豐富、技術過硬,只是錢老師白凈的臉上所透露出來的那股書生氣很難讓人將他和“高級技師”聯系在一起。錢老師已經輔導了兩千余名學生,參與社會培訓的學生更是不計其數,可謂桃李滿天下,其中更不乏年輕的模具能手,現任蘇州海拓精密模塑有限公司的生產經理錢小林就是一個代表。
“嚴師出高徒”,回憶起這個得意門生,錢鋒老師滿臉的自豪。“當初錢小林被選為技能競賽的種子選手,成績還不算是最好的。在培養他的過程中,我對他的要求比較嚴格。有時,及時地向他指出問題,他也不生氣,反而更虛心地請教,改正自己的問題。抱著這種良好的學習態度,錢小林一步一步地邁向了成功。”
當然,并非每個學生都適應這樣嚴格的教學模式。錢老師表示,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很重要。對不同的學生,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把鑰匙不能開所有的鎖。只有對學生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后,才能慢慢地調教。學生信任老師了,便會欣然地接受教導。老師在挖掘學生閃光點的同時,還要正確地引導他們。就這樣,錢老師用他獨特的教學方法,牽引著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光芒。
鉗工教師沈震江:以勤奮實現夢想,用技能成就未來
從企業中出來的沈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作為鉗工高級技師,他曾經擔任過機修鉗工、鉗工實習(機械理論)教師及班主任等職。在近20年的執教經歷磨練下,沈震江老師對機械加工工藝流程,工、夾、模具的制造及加工工藝,以及設備的維護和修理都熟稔于心,巧作于手;不僅如此,沈老師在鉗加工教學理論及操作方面,也有著很高的造詣。因此,沈老師的課特別注重學以致用,帶領學生們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落到了實處。
車工教師湯國泰:練好動手能力這一基本功
湯老師為人非常淳樸,雖然頂著杭州地區中職學生車工組總教練的名號卻依然慈眉善目、平易近人。“要以技服人而不是以威懾人”,自從1982年參加工作以來,湯老師從企業生產一線到學校的教學崗位,擔任過車工實習教師、機械理論教師、班主任、機械教研組長、培訓部主任和機械教研室主任等職,對機械制造和加工工藝的了如指掌讓他意識到:若光靠學習理論,只會紙上談兵,這樣是無法適應企業工作的,做一名技能型人才,必須要勤于動手,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
“我們的技工教育應該以動手能力的培養為主,這往往是現在的技校學生所欠缺的,因為職業教育說到底要為企業服務,為企業輸送合格的技能人才,所以我們要注重結果鑒定。”看似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其實卻包含了湯老師對職業教育的深刻認識,他也已經將這一準則貫徹到了教學過程中。
能力提升,以師資隊伍建設為保障
技能人才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的長期培養與指導,因此,教師隊伍建設格外重要。蕭山技工學校在教師隊伍建設上煞費苦心,為了打造一支技術過硬、知識豐富的一體化教師隊伍,學校甚至將師資隊伍建設工作作為關系學校生存和發展的“一號工程”來抓。堅持人才強校戰略,樹立“教學是根、創新是魂、人才是本”的理念,始終將人才作為學校發展的創業之本、競爭之本、發展之本。
“一方面,我們注重技能人才的引進,將企業中技術特別出眾的優秀技能人才請到教學一線,充實師資力量;另一方面,我們要求學校的老師定期下到企業,了解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從而更好地將社會經濟發展對于技能人才的要求與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許校長娓娓道來。除了一體化教師的引進與培養,學校對于新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格外關注,以“新苗計劃”為載體,經常到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高校招攬人才,在低年級本科生和碩士生中,通過雙向選擇招聘人才,讓這些低年級本科生和碩士生利用寒暑假和雙休日來校參加技能實訓,提出實施理實一體化培養計劃,待他們畢業后充實到理實一體化教師隊伍中。
車工教師吳志順:用精湛技藝成就學生美好未來
吳老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之前,曾經任職于蕭山商業機械實業公司,當時的他作為機械加工組組長兼設備維修員,創下了優異的實績,多次被評為市供銷聯社先進工作者。正是因為在企業工作過的經歷讓吳志順老師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為之后從事教學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2002年9月,吳志順進入蕭山技工學校從事技校車工實訓教育和設備維修服務。因為生性積極向上、不甘落后,出身企業的吳老師格外嚴格要求自己,面對自身理論知識相對薄弱這一客觀情況,經常利用授課之余充電、不斷提高理論水平。“進入學校以后才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從同事們身上也學到了很多知識,加上自己肯鉆研,所以收獲很大,還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說到自己的榮譽,吳老師笑得很靦腆。可就是這股不甘于人后的上進心幫助吳老師實現了自我突破,成為車工高級技師、數控車工高級工,其他榮譽也紛至沓來。就是這樣,秉承著一顆熱忱的心,吳老師默默地在技能教育領域耕耘著,帶領學生們不斷前行。
鉗工教師高永偉:從生產一線掘寶,為教學一線煉鋼
高老師的第一份工作是模具鉗工,而且一干就是9年。這段經歷雖然沒有那么轟轟烈烈,卻讓他對機械加工工藝有了自己的見解,對工、夾、模具的制造和加工工藝更加得心應手,無論是鉗加工理論,還是實際操作,高永偉老師都具備了很高的水平。
從事鉗工教學23年以來,高老師將自己在企業中積累下來的豐富經驗內化為寶貴的知識財富,無私地教給了學生。他將實踐與教學相結合,帶領學生在校園里自己動手,不斷提高鉗工工藝水平,并引導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身為浙江省機械教研中心組副組長,高老師一直以其春風化雨般的教學方法,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在鉗工工藝教學領域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雙高級技師王金芳:與學生一起成長
剛剛通過清華大學模具制造專業的師資培訓并拿到模具工高級技師證書的王金芳,已經成為蕭山技工學校第一位雙高級技師。雖然王老師在模具工項目上造詣很深,但論及本職,機修鉗工才是王老師技能之夢開始的起點。自1999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以來,王老師曾任鉗工實習(機械理論)教師、模具工實習教師、班主任等職,熟悉機械加工工藝流程,特別是對鉗工理論、鉗工操作和模具的制造有一定的專業水平。
蕭山技工學校非常注重新教師的專業成長,而王老師就是學校“新苗計劃”師資培養的最佳典范。王金芳老師特別重視自己的知識補充,因為“要交給學生一瓢水,教師自己需要有一桶水”。他跟學生們在備戰技能競賽的過程中共同進步、共同提高,他也和自己的學生一起屢屢在各種技能大賽中爭得優異名次。“讓學生們先學做人、后學做事,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王老師坦言自己的工作還任重道遠。
教改革新,以產教科研結合為抓手
為了更好地促進技工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蕭山技工學校以生產、教學、科研為抓手,進行了多方努力。學校鼓勵教師進行各種形式的科研探索,每年都會有老師在省、市級課題,甚至是國家級課題中立項、獲獎;學校支持教師根據學校的實際教學需求進行教學設備的自主研發,該校2010年以前的電工實訓設備幾乎全部出自學校教師之手;學校組織老師進行實訓教材編寫,讓教師們在著書立說的過程中更加注重自身理論修養,也更加了解學科性質和教學內容。
電工教師張學純:實干加巧干的技能型人才培養
張老師從事技工教育已經有15個年頭,回溯15年前剛來到蕭山技工學校的情景,張學純不禁感慨萬千。“當時學校才開第一屆電工班,沒有任何經驗也沒有人帶我們,只能自己一步步摸索、前進”。正是在這樣一種自主探索過程中,張老師慢慢意識到了學校教學設備上的不足。“要真正適應我們的教學需要,教學設備必須適當地自主研發,這樣既能鞏固技術,也能增長經驗,還為學校節省了許多開支。”在張老師的帶領下,由學校教師組成的研發團隊幾乎包辦了以往所有的電工實習實訓設備的設計、安裝和維修。一傳十,十傳百,許多學校也紛紛慕名前來取經。目前,隨著教學要求的逐漸提高,張老師開始主持并培養學生們參與直流調試系統和PLC電頻裝置的制作,前不久又研制了PLC觸摸屏,成果顯著。
張學純老師坦言,這些成功的取得也得益于學校領導歷來就重視實訓設備的自主研發。許紅平校長就曾說:“我們老師有完全自主研發的熱情和能力,學校絕對是全力支持的,除了經費上的支持,還以課題形式對老師進行獎勵,鼓勵他們有更多的創新成果。”得益于這樣一種和諧的自主研發氛圍,現在蕭山技工學校的教學設備研發已經自成規模。
電工教師金凌芳:不斷進取、默默耕耘
學校教科室主任金老師一直是電工方面的專業負責人,22年的教學經驗成就了他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經驗。但是金老師遠遠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作為一名老師,你要想把技能教育搞上去,必須要擁有敬業精神和與時俱進的態度。因為電工電子類專業也在不斷地發展,若想不被時代淘汰,只能不斷地鞭策自己,給自己充充電,吸取新的養分。”
他認為,在開展電工電子類專業的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許多工作需要以課題的形式來實施,并進行調研。因此,及時地了解有關專業方面的信息,有針對性地制定專業技術方案,是十分必要的。為此,金老師經常主動下企業學習提高,并將從企業中獲取的信息反饋到教學大綱上,以課題形式落實工作,加強與企業的溝通交流,實現無縫對接,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來調整學校專業設置。
除了獲得許多課題立項,金老師還主編了浙江省職業技能培養教材——《數字電路識讀》,與高永偉老師主編的《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和湯國泰老師主編的《車工工藝與技能訓練》一起,豐富了學校的教學內容。
“厚德健行、精技強能”,在這一校訓的指引下,蕭山技工學校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辦學優勢。擁有這樣一支高水準的高級技師隊伍,擁有理實一體化的教育新模式,“蕭山技工學校一定會培養出更多符合企業需要的優秀技能人才。”采訪最后,許紅平校長意味深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