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職業學校,我們希望通過課程改革,尋求一條適合車工工藝學科的教學方法。
一、現實情景
鏡頭一:
在項目教學實施過程中,希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小組合作、個人努力來完成某項學習任務。例如:我們在做一次“錐體內外配”加工的項目教學時,課前要求學生了解錐體的應用場合、結構特點,繪圖、劃線、計算、制定加工的方案。上課時,要求各小組匯報一下他們的準備情況,有的小組三言兩語籠統介紹,有的小組準備不充分;在加工過程中,加工方法不夠規范;在進行小組評議時,小組長對組員的評價、個人的評價,一是不夠積極,二是語言表達不清楚。
鏡頭二:
刀具的刃磨是車工工種的一項重要的必修課,能否磨出合適的刀具直接影響工件的加工質量和生產效率。為了實現學校與工廠的零對接,提高學生在以后工作中的適應能力,我們在學生刀具刃磨方面,加大了訓練力度。學生在進行刀具刃磨訓練前,已經進行過加工訓練,對刀具的結構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要求他們從簡單的90°右偏刀開始練習,課后認真學習車刀的組成、角度的組成;了解粗車和精車時應如何選擇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傾角等,這部分內容是磨好刀具的基礎。為了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筆者抽查了部分同學的掌握情況,結果不盡如人意。
鏡頭三:
將原來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變成了跳躍式的教學方法。由原來為學生打基礎的教學方式變成以某一個綜合項目訓練為任務,要求與工廠的生產接軌。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發生改變,教師雖是配角,但對學生起到引導、導向的作用,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專業教師進入學校后,大多脫離工廠,缺少實踐經驗,動手能力偏差。在這種情況下,搞項目教學,對教師的業務素質、能力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面臨更大的挑戰。
二、重塑學生自信,挖掘學生潛能
1.以問題為紐帶,讓學生動起來
問題意識、另辟蹊徑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孩子剛剛勉強學會走路,就試圖擺脫成人的束縛。經過多年教育,學生建立了一個信念:教師的任何問題都是有標準答案的,久而久之,他們的思維不再活躍,失去了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重點之一,是努力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教學。希望學生變被動的接受知識為主動學習,陶行知先生說:“創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考的可能。面對零件從設計、繪圖、加工、檢驗等過程,找出不足,提出更合理的解決方案。向學生提出倡議:(1)當有同學發言時,應耐心傾聽;(2)當學生發言結束時應以示鼓勵;(3)無論同學提問是否合理,大家要認真討論;(4)在每個項目訓練結束后,對最具有價值的提問、進步最大的同學給予表揚并在學生成長檔案中作記錄,以重拾學生失去的自信。
2.實行項目教學,為學生搭建成功的平臺
課程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企業培養實用的技能人才。學生不但要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還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要能吃苦、不怕臟怕累。實施項目教學,在項目教學中,給學生任務容易,想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就不容易了,需要教師大量的付出,將工作做細做實,否則就會影響教學質量。
目前,職業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為項目教學的實施提供了硬件基礎,引入了企業的“5S管理模式”,按照企業的管理模式組織實訓教學,把學校的實習室包裝成企業的“車間”,按照項目教學設計的教學過程,在工作情境中展開教學的原則,把專業教學的課堂搬進實習車間(理實一體化教室)。給學生提供一個模擬工廠的仿真環境,模擬企業的工作過程中,有目的的學習實用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進入工廠后,迅速適應工作環境,進入最佳工作狀態。
三、進行自我調整,做實力型專業課教師
1.做課改的先行者
專業課教師應經常關注本專業的發展,將最前沿的技術信息傳遞給學生們,幫助他們接觸一些技術難題,激起學生解決難題的欲望,這個過程對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要引導學生跳躍式學習,不光是轉變觀念的問題,還有不斷學習、知識更新的過程。
2.做“雙師”型教師
一名專業課教師大學畢業后進入學校,與工廠生產脫節,漸漸地對生產工藝、加工方法越來越生疏。專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過以下方法:一是參加各級各類教師培訓;二是到工廠參加鍛煉;三是參加技能大賽。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賈汪中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