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跑得快,就必須增大步幅和加大頻率。“步頻”和“步幅”是決定跑速的兩大因素,而跑的協調放松能力又是影響步頻及步長的主要技術因素。所以,要想取得好的成績,除要求學生具備堅強的意志、良好的身體素質之外,還要具有良好的技術和正確發揮技術的能力,特別是能較好地掌握和運用途中跑中的協調放松能力,以便在保持較快步頻的基礎上發展步幅,提高速度。
一、培養協調放松能力的必要性
在訓練中,許多同學跑起來不放松、不自然、動作不協調,全身肌肉緊張、僵硬、步幅小,后程減速,甚至是機械地跑動,為什么會這樣呢?
協調放松能力是指運動員在高速奔跑中,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協調配合,使肌肉收縮與放松,能按照短跑技術動作的工作性質協調進行,從而增加跑的步頻與步長。它能增加肌肉收縮前的肌纖維長度,特別是放松拮抗肌群,有助于提高肌肉收縮速度,增加肌漲力,增大步長。例如,跑步抬大腿時,小腿肌肉完全放松才能隨著大腿下壓迅速向前拋伸,這樣,不僅增大步幅,而且著地動作柔和,緩沖自然,減少前蹬反作用力,縮短著地時間,并有助于提高步頻。若是大腿提膝擺動時,小腿腓腸肌緊張,甚至繃腳尖,則步子必然邁不開,步幅小,步頻也會受到影響。只有善于放松不用力的肌肉,才能提高用力肌肉的收縮速度,動作才能輕松自然、協調,也能減少力量的消耗,維持較長時間的高速度運動。
其次,從技術動作看,主要是由于途中跑不善于放松,全身肌肉緊張,技術動作變形。途中跑的動作不放松、不自然、不協調,特別是腿、臂擺動,肌肉緊張,重心上下起伏較大,上體前后左右搖晃,大腿下壓積極不夠,腿腳落地動作不放松,影響了蹬擺效果,使身體不能沿直線運動而妨礙了速度的發揮,一切不應該用力的部位而盲目用力。例如,面部、頸部肌肉緊張,有的甚至兩手緊握拳頭,聳起雙肩,兩手在胸前交叉,伸長脖子,咬住下巴,左顧右盼,縮短了跑的步幅。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放松,更不懂得把不用力的肌肉放松,使力量不能集中于動作的主要階段上,從而影響了技術動作的質量。筆者在平時的訓練中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存在這些缺點。一部分同學在平時不全力跑時,技術動作并不變形,表現得輕松、協調、動作舒展,而在全力以赴,尤其在運動會上比賽時,就會出現上述的缺點。這就說明,由于沒掌握放松的技巧及訓練方法,一旦比賽緊張,就會出現技術變形的情況,不能充分發揮力量而消耗了力量,所以在平時跑的訓練中,對運動員協調放松能力的訓練是很重要的。
二、如何進行協調放松能力訓練
1.學習和掌握跑的技術,是進行協調放松能力培養的基礎
在平時的訓練中,筆者運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訓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放松彈性跑。站立式起跑30~50米,中速跑動,中勻速跑,動作協調放松,腳前掌著地,跑時富有彈性,步長適中、不宜過大。
(2)協調放松大步長跑。動作協調放松,尤其是面部表情、頸部、肩部等保持自然。跑時上下肢擺動幅度大,重心高。隨著距離延長,速度遞增,逐漸加大步長。
(3)協調放松大步加速跑。動作協調放松,尤其是跑時髖、膝、踝、肩關節要放松、自然;勻加速的距離隨著加速能力的提高逐漸縮短;加速達到較高水平時,可轉入到官性跑進。
(4)向前擺臂,提腿直線跑。肩下沉,肘用力,兩臂前后平行擺動;擺動腿從膝關節領先向正前方擺出,腳掌著地方向要正,兩腳落地盡可能在一條直線上。
2.進行跑的各種專門性練習,體會協調放松的能力
(1)小步跑接加速跑。體會髖、膝、踝、肩關節自然協調放松和擺動腿積極下壓著地技術,提高教著地的力量,發揮跑的頻率。
(2)高抬腿跑接加速跑。體會、改進和提高跑時擺動腿前擺、高抬技術,發展腰、髖肌群力量和腿部力量,提高高抬腿能力,改進臂與腿協調配合能力。
(3)后踢腿跑接加速跑。體會擺腿時大小腿折疊技術,發展大腿后群肌力量,提腿時膝關節放松技術。
(4)車輪跑。體會提腿折疊技術和下壓著地技術,發展膝關節的靈活性及腰、髖肌肉力量,要求膝關節完全放松。
(5)后蹬跑。體會腿的擺蹬技術和提高后蹬能力,發展步長。
(6)擺臂練習。提高和完善跑時兩臂擺動技術,發展擺臂肌群力量,要求大臂帶動小臂,手腕要放松,不要握緊拳頭,不要聳肩,前后搖擺時向后的力要大些。面部、頸部的肌肉不要緊,立定的、行進的、快慢相交替進行。
在各種跑的練習中,要強調放松,注意技術訓練,少計時,把注意力集中在用力與放松的體會上。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