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內蘊,在其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中,由萌芽初創到成熟完美,由圖象符號到表意文字;書寫的重要工具,由硬到軟,再到硬;漢字的書寫體式亦由形象到篆、隸、再到楷、行、草諸體,書寫體式上漸次遞變,日趨完善、成熟。作為人們交流信息,記錄語言的工具,漢字書法,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書法教學不僅為小學、中學,乃至技校、大專院校所重視,同時也得到整個社會的重視。書法教學要把握好本校學生特點,面向全體學生。為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在技工學校、職業中專秘書專業開設了書法課程,當前我們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提倡繼承優秀的民族文化,書法不僅僅是“技”,是“藝”,更是“道”,幾千年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薪火相傳,書法的代代承接起了關鍵的作用。然而,青少年的書法教育部面臨中斷的危機,伴隨著電腦成長的一代,他們的寫字水平越來越差。如今,許多學生已不懂得什么叫做文房四寶,不懂得執毛筆的正確手法,也寫不出比較美觀、端正的字來了。這種狀況,確實令人擔憂。技校學生學習書法,從大的方面講,是使學生們在書寫的過程中了解中國文學、歷史、古典詩詞,體會漢字的美感,培養他們對漢字以及本民族語言的熱愛,對民族認同的情懷;具體到個體來說,學書法不僅是掌握一種技能,而且是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刻苦的習慣,對學生的身心發育是大有益處的,這是也對技校學生實實在在的“素質教育”,筆者認為應該在其他專業中滲入書法教學。
一、把書法內容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學生在愉悅中開闊眼界,運用和積累相結合,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學校應根據當前技校生的書寫現狀及時代教育的要求,轉變教學理念,把書法當作一門學問、一種藝術引進課堂。技校生自學能力還不夠強,老師引導學生步入書法藝術的廣闊天地,使書法藝術為語文教學服務,并使二者相得益彰,在平時的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強調“身正、臂開、足安、全神貫注”掌握正確的書寫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就要提倡學生練習書法,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書法字帖,在書法練習中嘗試并發現書法與語文學科之間的聯系點,并能將二者融會貫通,不斷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當然,這是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從步入技校進入語文課堂就開展起來,并貫穿于整個技校學習階段。如:抓住學生心理特征,引導學生初步接觸、了解書法藝術;因勢利導,向學生介紹基礎的書法知識,鼓勵學生練習書法,著重強調書法與漢語文字間的聯系;要求學生初步練習課文及文學作品中精彩語段為內容的書法。這些素材也正是學生將要運用到的知識,還能幫助學生認識社會,認識人生。同時還可開發智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愉悅中不斷進取,極大限度地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認知面,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二、學書法不僅是為了掌握一種技能, 而且也是心理素質、審美情操的培養
人的情感隨時有宣泄的可能。如果任其自由放縱,不僅使個人的心理活動失去平衡,還會導致社會秩序的破壞。盡管很多人懂得用理智控制情感,但情感是基于人的本性,光靠抑制未必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最有效的途徑還是通過陶冶,即以情感來疏導情感,以情感來調節情感,以情感來戰勝情感。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祭侄稿》,是為了祭奠他的侄子而書寫的,祭文令人感覺凄愴,書法墨跡更使人感到一瀉千里,悲痛至極,看得出他在書寫祭文時是心靈的宣泄。而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王羲之《蘭亭集序》,卻令人感到當時他與諸位賢人相聚時那快樂、灑脫而又閑適的絕美佳境。張旭作《肚痛帖》,是為了傾述疼痛的情感。當學生有類似情感的時候,就會通過欣賞相應的作品使自己的情感得到釋放。同時,他們也可以通過書法創作,進入到一種純凈而高尚的藝術境界之中,宣泄或淡化某種情感,從而達到心靈充分的自由和解放。書法藝術以抽象、靈動、豐富的線條給人以復雜多樣的美的感受。從書法藝術的形式美角度觀察,有飄逸秀麗的姿態美,有輾轉流動的氣勢美,有疏密錯綜的組織美,有濃淡間出的墨韻美,有厚重輕軟的運筆美……從書法藝術的意境美角度研究,有的作品能使欣賞的心靈處在振奮的狀態,并喚起人們崇敬的心情和自我的尊嚴;有的作品能使欣賞者的心靈處在平靜安寧狀態,并喚起人們對生活親切美好的感受;有的作品使欣賞者感到有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并喚起人們豪放的氣魄和不屈的性格;有的作品使欣賞者感到有一種巧奪天工的和諧完美,并喚起人們協調嚴謹的作風。這種種美感,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比較逐步感受和認識,并能夠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當學生們的心靈經過了這些優美作品的浸潤和熏陶之后,他們就能夠“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藝術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確地加以厭惡;但是一看到美的東西,他們就會贊賞它們,很快樂地把它們吸收到心靈里,作為滋養,因此自己的性格也變得高尚優美”。這是學生的審美素質提高的必然結果。
從以上幾方面可以看出,書法教育的作用,總是滲透著強烈的素質教育因素、提高審美情操,正是因為這種因素,使得書法教育在技工學校教育中成為不可或缺的學科。
三、通過書法教學,培養學生競爭意識,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技校學生正處于成長期,學習、做事容易分神,如果忽視培養他們的專注精神,將直接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能力。因此,在書法教學的實踐中,老師要闡明學習書法,并無捷徑可言,并注重培養學生在練字過程中養成專心致志的習慣。練字可以使學生進入相對靜止狀態,要想練好字必須心靜氣和,不受外界干擾,學生在書法學習中能夠做到持之以恒,對于其他方面的學習同樣能形成鍥而不舍、專心致志的習慣。同時,在書法教學過程中,為了使技校生真正能從學校逐步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生學習書法藝術日趨成熟時,積極培養他們的參賽意識和競爭意識,這是尤為重要的。參賽目的是讓他們都從中得到鍛煉,力爭獲獎更是每個學生的美好愿望。在各類書法比賽中,學生們為了創作出最佳作品,每個人都勤勤懇懇,廢寢忘食。讓他們在經過多次的比賽中得到磨煉,這種磨練不但使他們具備了競爭意識,更重要的是使他們有了自信心和榮譽感以及開拓進取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又恰恰是當代人才所應具備的。
總而言之,將書法教學引入課堂,應該根據學校所開設專業的實際情況,從自身出發,了解和把握住學生的特點,轉變思想和教學觀念,利用各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工具,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促進他們學習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滲入書法教學,有效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自立自強及創新和適應的能力,才能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良好的發展。
(作者單位:廣東省核工業華南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