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的分工與協作,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布局優化是蘭州白銀經濟圈建設的主要內容。經濟圈的發展必須以產業分工與合作為基礎,一方面,經濟圈產業分工合作能夠促進區域專門化產業部門的發展,提高區域經濟資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經濟圈內產業分工與協作可以避免產業趨同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一、蘭白經濟圈產業分工協作的基礎條件
區域分工合作的動力來自于經濟規律下各區域的發展差異、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無論是區域之間的經濟合作還是生產要素的流動與組合,均建立在產業發展的異構互補和梯度轉移之上。目前蘭白經濟圈內幾個主要城市在資源差異、產業結構差異、產業的空間梯度轉移等方面決定了產業分工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一)區域資源差異
區域擁有的勞動力、資金、技術和資源等生產要素是區域產業分工的決定因素,蘭白經濟圈內各城市有各自的資源優勢。具體來講,白銀市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有銅、鉛、鋅、金、銀、石灰石、石英石、芒硝等30多種,是全國最大的有色金屬工業基地和能源化工基地。定西市土地資源廣闊,水能資源蘊藏量達87.84萬千瓦以上,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已查明的野生中藥材資源有313種,是馬鈴薯、花卉、中藥材等農作物的最佳種植地。臨夏旅游資源豐富,有馳名中外的拉卜愣寺、松鳴巖風景區、劉家峽水庫、黃河三峽等景觀,特別是濃郁的民族風情對國內外游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蘭州市是甘肅的省會城市,基礎設施較為發達,科技資源優勢突出,研發孵化機構多,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科技人才占到了全省的80%以上。以上各市在優勢資源上的差異性為經濟圈產業分工合作提供了依據。
(二)產業結構差異
區域之間生產要素秉賦的差異性決定了區域之間產業結構的不同。白銀市依托礦產資源優勢,有色金屬、能源、化工發展為其主導產業,產業結構呈現“兩頭輕、中間重”的局面,即第一、第三產業比重較輕,而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比重較大。定西市的馬鈴薯、花卉、藥材種植有較大規模,是全國三大馬鈴薯主產區之一,從產業結構看,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比重較大。臨夏第三產業發展比重大,依托其地理位置和優勢資源,民族特色旅游業和商貿成為支柱產業。蘭州市二、三產業比重較大,2007年第二產業中工業占GDP的36,56%,主要為石油化工、高新技術、有色金屬等產業,第三產業比重超過50%。總體來說,定西市第一產業具有優勢,可為蘭州、白銀提供農副產品等方面的服務,蘭州市第三產業突出,可承擔經濟圈的服務功能。
(三)產業空間梯度轉移
產業的梯度轉移是區際關系協調與區域經濟布局優化的需要,相對落后地區接受產業轉移與傳統技術對其本身的發展利多弊少。蘭州市作為經濟圈中的核心城市,一方面由于空間發展的限制需要將一些傳統的產業轉移出去,以解決蘭州市城市污染嚴重、用地不足等方面的問題,給新興產業、第三產業騰出空間;另一方面可以縮小蘭州與周邊市、縣的發展差距,有利于圈內資源整合和分工合作。
二、蘭白經濟圈產業分工的指標測算
本文選取的指標是區位商和克魯格曼專業化系數,數據采用2008年甘肅年鑒的數據。區位商的計算公式為:LQij=(Yij/Uj/(Tij/T)
其中,LQij為j區域i產業的區位商,Yij為j區域i產業的總產值,Yj為j區域所有產業的總水平,TI為所選區域i產業的總水平,T為區域的總水平。若LQij大于1,則說明j區域i產業專業化程度較高,有可能成為區域主導產業,LQij越大,說明i產業的專業化程度就越高。克魯格曼專業化系數是:
這里選取qj和qk分別是兩地區的總產值,qij和qk分別表示兩地區的i產業的產值,如果GSIjk數值較大,則兩地區的產業關聯度比較密切。

由表1可以看出,蘭州市經濟水平最為發達,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在區域內都占據優勢,特別是第三產業中的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業專業化程度較高。白銀市第二產業在區域內占據優勢,特別是第二產業中的工業區位商達到1.35,專業化程度較高。定西市和臨夏州與核心城市蘭州發展差距較大,但農業相對于其他產業具有優勢,第一產業區位商分別達到3.85和2.69。整體來看,蘭白經濟圈各個城市都各具優勢,產業分工具有一定的基礎。從表2可以看出,作為蘭白經濟圈中心城市的蘭州和白銀兩市之間產業關聯度較小,其他各城市之間的相關系數都小于0.7,說明蘭白經濟圈還在發展初期,核心城市產業輻射力不夠,其他城市間的產業聯系較弱,這是今后城市圈發展的重要內容。
三、蘭白經濟圈產業分工合作的政策建議
(一)支柱產業錯位化發展
蘭白經濟圈內各主要城市依托各自的資源優勢和城市功能定位,以錯位化發展為原則,做大做強各自支柱產業,盡快形成經濟圈內產業的分工模式。
蘭州市作為經濟圈的中心城市應承擔起對整個區域的服務功能,利用交通樞紐的地位,建設區域的物流中心;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強化蘭州商貿中心的地位;吸引國內外商業銀行、金融機構在蘭州設點,開展業務,把蘭州建成西北金融中心。白銀市以蘭州的科技資源為依托,在承接蘭州市部分轉移產業的同時,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制造等新興產業,大力提升產業規模和產業層次。定西市以馬鈴薯、中草藥,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同時圍繞“蘭白都市經濟圈”這一發展中心,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使定西成為蘭州的肉蛋禽蔬等鮮活農副產品供應基地。臨夏市依托旅游資源優勢和地理優勢,發展以民族旅游和清真食品為主的民族特色產業,同時借助其商貿業本身的優勢,發展成為蘭州與藏區間商品流通的大市場。
(二)加強蘭白合作
作為經濟圈的核心城市,蘭州和白銀從城市規模、經濟總量等指標看發展差距較大,從專業化系數看兩市之間的產業分工與合作不足,對區域輻射力不夠。因此要加強兩市的合作,盡快形成兩市合力。政府可通過引導,促進兩市間的跨區域項目的達成,整合兩市產業園區,提供對企業的信息服務,建立技術交流的平臺。
(三)建立產業分工合作的協調機制
把經濟圈視為一個大系統,全面創新和完善協調機制、制度和組織,形成統一的區域發展規劃,實現經濟發展的區域整體性。加強城市合作,盡快突破行政區域限制,建立區域內的協調機構。政府應充分發揮在產業分工合作上的宏觀指導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強大支撐作用,實現以市場調節為主,政府推動為輔。各級政府間相互協調,建立地方政府間的協調機制,為區域產業分工合作提供制度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