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一直是經濟領域里關注的問題,浙江省的經濟高速增長和各主要城市的快速發展是緊密聯系的。但是浙江省的經濟發展不同區域存在著顯著差異,其中,杭州、寧波、溫州和紹興的GDP貢獻率超過10%,而衢州、麗水、舟山等城市的總貢獻率還不到10%。近年來,學術界對浙江省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差異和因素從不同視角進行了研究。1987年Lester出版了《合作與競爭效用理論》指出完全市場競爭并不是最好,大量事實表明競爭與合作共有的市場是更好的。因此,競爭與合作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
一、競合網絡系統
學術界大多認為競爭與合作同時存在。我們認為競合是多個個體(包括個體、群體或組織)之間在利己與利他行為同時存在的一種關系狀態,是由某類群體中個體之間在利已與利他行為同時并存方式下為個體與群體達到利益的一種活動過程。參與競合活動的所有個體構成競合系統的基本單元,他們之間連接構成一個網絡系統,競合網絡系統中的個體都是同時利己與利他的,在某些目標上是完全利己的。
一個競合網絡系統的基本要素有:個體(局中人)、主體(控制者)、項目(決策)、策略(方案)、回報(目標)、規則(契約或約束)、環境和時間等。現實生活中很多經濟系統都屬于競合網絡系統,稱為經濟競合網絡系統。例如,區域經濟系統就是典型的競合網絡系統,所有參與經濟活動的企業和集團構成個體,主體一般是由政府或主管部門,但更多是以聯盟形式構成的虛擬主體,特別是同一行業中個體經常為了競爭相互之間結成同盟。競合網絡系統的穩定性和協調性控制主要是通過規則或契約來實現競爭與合作強度。這種競合規則是給出競爭與合作的可能性,所以制定規則是主體或個體之間保障競和系統穩定協調發展的重要因素,競合規則是系統協調發展的必要手段。競合規則分為兩類,一類是競爭規則,另一類是合作規則。
競爭規則是個體在競合系統中必須執行的公共法則,個體完全遵循利己主義,一切規則按自己的利益出發。競爭規則具有幾個作用:對每個個體是公平的,會減少系統個體總數量,提高個體競爭實力,弱的個體會被自然淘汰。競爭可定義為在他人的成本付出基礎上追求個人利益。在經濟競合系統中競爭規則主要是通過3種方式來帶動經濟效率的:1促進資源優化配置;2推動創新與企業家精神;3減少交易成本。
合作規則是一個基本競合系統中相對某項目上制訂的具有一定時間效應的法則,是基本競合系統中所有成員需要遵守的規則。在經濟競合網絡系統中,其中所有的個體形成聯盟或其中一些個體組成多個聯盟進行合作競爭。合作可能會給參與個體帶來更多利潤,增加個體的競爭力,合作不會減少個體數量。當一個競合系統只有一個主體時,個體的生產效率會減少,甚至產生與競爭規則相反的方向發展。
總之,在競合系統中需要有合理的競合規則才能保證整個系統的協調發展。當競爭規則為主時,系統的個體競爭會變的更加激烈殘酷;當合作規則為主時,系統的個體之間的競爭能力會下降,但系統的整體收益可能會增加。主體可以通過調節競合規則有效協調個體之間競爭與合作活動。
二、浙江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通過對浙江省各個城市區域經濟在資源、人才、科技和教育投入等方面發展的在競爭與合作方面的差異分析(詳細數據分析略),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全省在經濟方面的整體競爭力、規模競爭力、技術創新能力、抗污染能力、融資能力、適應環境和資源政策變化能力等方面的不協調發展,直接影響了全省經濟整體協調發展,主要原因是城市之間缺乏合作,政府對落后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仍然不夠。要解決這一難題需要對整個系統提出一系列的有效的競爭與合作規則。
(一)加大城市中各行業制度創新力度。提高系統總體競爭力并協調發展
經濟競合系統研究表明,經濟系統的市場化主要的特征是自由競爭力強,合作力弱,這是導致許多個體在競爭中被消滅的主要原因。
(二)建立省內各種競合模式,促進結構優化升級。提高城市經濟競爭合作力協調發展
合作是提高個體在系統中生存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有效的合作模式可使得競合系統變得更強大穩定。下面我們提出區域經濟競合系統的四種競合模式。
1 核心模式:是以某個城市中一個比較強的個體與其他城市許多弱的個體構成基本競合系統。選擇省內城市中的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間相對穩定的分工協作體系來構建。以某個城市大企業與其它城市的中小企業可以建立以大企業為核心、中小企業為其分工配套的縱向生產協作體系,達到城市之間的區域經濟合作目的。
2 聯邦模式:是若干個體組成聯盟形式的基本競合系統。建立區域經濟競合系統中以若干相似行業的中小企業進行跨區域的一種聯盟,他們之間主要靠業務協作,有時缺乏核心企業,可以在服務業中建立,如在旅游業中旅行社、景點、運輸公司、旅館和餐館之間的一種聯盟。
3 連鎖模式:是指在省內各城市之間同行業的個體企業聯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效的基本競合系統。這種模式可以在商業行業中進行,形成一種連鎖式經營,有時規模大到跨區域壟斷市場,具有很強的合作力和競爭力,減少城市之間的競爭損耗,提高各城市之間的協調能力。
4 集團模式:是由許多不同城市的各種行業的個體組成的一種集團聯盟的基本競合系統,它有時可以積聚不同行業的各個城市中許多企業在一起形成集團優勢。這種模式在制造業、商業、服務業中同時形成,形成產、銷、修一條龍經營。這種模式對于城市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加強省內各個城市與外部城市的合作。提高城市的自身競爭力協調發展
競合系統不僅可以通過系統內部的合作提高個體自身的競爭力,也可以通過與系統外其他的競合系統中的個體合作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浙江省內各城市的企業可以通過與上海、江蘇等省市的企業合作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四)發揮政府的主體作用,提高省內各城市協調發展
政府應通過制定政策保護城市之間企業在競爭中發展,特別是制定優惠政策,幫助經濟落后城市,在財政投入、人才流動、資源和資金投入方面給予傾斜,建立發達城市支援不發達城市的各項措施,特別是加大城市之間在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的合作(合作規則),達到浙江省區域經濟保持長期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