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幣匯率的基本態勢
由圖1所示,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自2002年1月——2009年9月,呈階梯狀。這表明人民幣匯率變動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一是2002年1月——2005年6月,人民幣匯率變動處于穩定階段,1美元兌換人民幣的數額基本維持在8.2元左右。二是2005年7月——2008年4月。我國因巨額貿易順差及外匯儲備,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匯率由2005年7月的8.2369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逐步下降至2008年4月的7.0007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這是人民幣的升值階段。三是2008年5月以后,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壓力,人民幣匯率變動甚微基本維持在6.89~6.82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之間,這是人民幣升值后的又一新的穩定階段。
二、人民幣匯率變動的主要影響因素
人民幣匯率變動的經濟影響十分重大,并且可能波及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主要方面。引起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基本因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我國的經濟增長、貿易差額、外匯儲備、通貨膨脹、貨幣發行、利率及股市等方面的表現。
(一)相關分析
本文在有關文獻的基礎上,以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影響因素為分析對象,通過相關分析等計量方法,基于2002年1月至2009年9月的月度數據,分析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影響因素。經過計算相關系數,見下表。
從表中可以得出:我國外匯儲備與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密切程度最大(相關系數達到0.9653);其次是貨幣發行量(M2)、按現行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及貿易差額,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9653、-0.8797、-0.7134;股市的表現與人民幣匯率變動的相關性較大,最高股價指數和最低股價指數的相關系數維持在-0.5~-0.7之間,并且A股的影響程度要稍大于B股;國內物價變動的影響較小(相關系數為-0.3944),而各影響因素中相關性最小的是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平均利率。
綜上所述,我國外匯儲備、貨幣發行量(M2)、國內生產總值(GDP)、貿易差額及股價指數是與人民幣匯率變動相關性較大的主要影響因素。
(二)主要影響因素的統計特征
1 外匯儲備。人民幣匯率變動與我國外匯儲備的動態變化如圖所示。由圖可見,外匯儲備與人民幣匯率呈正向關系,即當外匯儲備增加時,人民幣匯率上升(人民幣升值)。我國外匯儲備的鮮明特征是增長迅速,其總量由2002年1月的2174億美元,快速增長到2009年9月的22725.95億美元。我國的外匯儲備增長過快、規模過大,勢必推動人民幣匯率不斷下降,這也是造成人民幣升值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

2 貨幣發行量(M2)。根據匯率傳導機制理論,當貨幣供應量過多并傳導溢出到外匯市場上導致本幣供過于求,本幣相對外幣就會貶值,反之匯率上升。然而,我國人民幣仍屬于非完全自由兌換貨幣,其供應量在外匯市場的傳導溢出機制還不完善。如圖可見,2002-2009年,隨著我國貨幣供應量的不斷增加,人民幣匯率上升(一美元折合人民幣數下降)。其原因在于,我國貨幣供應量的增加,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進一步加劇了貿易差額的擴大,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3 GDP。我國自2002年以來,國內生產總值快速增長,對人民幣匯率的變動有著深遠的影響。其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我國經濟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增長促使更多出口產品的生產,擴大貿易差額,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二是經濟增長率高使得我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被看好,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增強,促使人民幣匯率有上升趨勢。
4 貿易差額。我國貿易差額總體呈上升趨勢,除2003年和2004年的少數月份有較小幅度的貿易逆差外,其余月份都處于貿易順差態勢。貿易差額與我國貨幣匯率呈正向關系,如圖所見,2005年7月到2008年4月,我國因巨額貿易順差,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其數值由8.2369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逐步下降到7.0007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貿易差額有個較大的回落,其數值由2008年11月的400.9億元急劇下降到4個月(即2009年2月)的82.5億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5 股價指數。同以上四種影響因素相比,股價指數與匯率的相關性稍顯遜色??偟膩碚f,股價指數能夠影響匯率的變動,并且其往往領先于經濟活動的變化,因而具有一定的預測性。以上海(A)最高綜合股價指數為例,2006-2007年年底,我國股指急升與人民幣升值幾乎同時發生,匯價序列與股指序列呈負的關系,即股價上升匯率下降(人民幣升值),換言之,股價上升的幅度越大,美元兌換的人民幣越少。

三、結論
(一)從人民幣匯率變動的相關分析看,我國外匯儲備與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密切程度最大(相關系數達到-0.9653);其次是貨幣發行量(相關系數-0.9653)、按現行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相關系數0.8797)及貿易差額(相關系數-0.7134);股市的表現與人民幣匯率變動的相關性較大,且A股的影響程度要稍大于B股;國內物價變動的影響較小(相關系數為-0.3944),而各影響因素中相關性最小的是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平均利率。由此可見,我國外匯儲備、貨幣發行量(hi2)、國內生產總值(GDP)、貿易差額及股價指數是與人民幣匯率變動相關性較大的主要影響因素。

(二)本文初步分析了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影響因素,這種分析僅停留在描述性分析層面上,并以較為完善的市場機制為基礎;然而,我國經濟從計劃經濟轉變成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則本身就在變化。同時,我國目前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就使得本文結論的適用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制度進一步市場化,在利用和完善本文結論的基礎上進行多元回歸分析,以期能預測人民幣匯率的變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