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經濟是伴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發展起來的新經濟形態,網絡效應是伴隨網絡經濟產生的,其通過改變消費者行為進而影響市場需求、市場供給和市場效率。同時對消費者行為、廠商行為和市場結構的變化等產生影響。從而影響產業結構。生物基因工程制藥產業作為高技術和戰略性產業,已經成為衡量世界各國科技實力的制高點,因此,基于網絡效應基本理論研究生物基因工程制藥產業具有戰略性的意義。
關鍵詞:網絡效應 基因制藥 產業
生物技術是當今國際上重要的高技術領域,它與微電子技術、新材料技術和新能源技術并列,成為影響國際民生的四大科學技術支柱。作為高技術和戰略性產業,生物技術制藥產業已成為全球產業競爭的焦點。伴隨網絡經濟出現的網絡效應產生于基礎產品與輔助產品之間技術上的互補性,導致產品需求上的相互依賴性。
一,網絡效應基本理論
網絡是一組相互連接的結點和許多互相交錯的分支組成的系統。在網絡的形成過程中,多個個體及個體之間相互聯系,且個體與個體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同時個體與個體間連接可能性大,導致節點增多,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越來越復雜的網絡。
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技術越來越成熟,目前的網絡有有形網絡和虛擬網絡之分。結點之間的連接是無形的為虛擬網絡,結點之間的連接是物理連接的為有形網絡。而網絡中的部件之間的連接又可分為水平連接和垂直連接,具有大致相同功能的兩件或者多件產品、服務之間的連接、配合稱之為水平連接;具有不同功能的兩種或者多種產品、服務之間的連接、配合,以實現新的、更優越的功能稱之為垂直連接。組成水平連接關系的用戶形成的網絡是水平網絡,組成垂直連接關系的用戶形成的網絡是垂直網絡。
無論是虛擬的還是有形的,也無論是水平的還是垂直的,網絡都具有一個基本的經濟特征——每個用戶連接到一個網絡的價值取決于已經連接到該網絡的其他用戶的數量,或者說連接到一個較大的網絡要優于連接到一個較小的網絡,這就是網絡效應。
卡爾·夏皮羅和哈爾·瓦里安用梅特卡夫法則形象地說明了網絡效應。梅特卡夫法則是以以太網的發明者鮑勃-梅特卡夫的名字命名的,其含義是網絡的價值與其用戶數量的平方成正比。考慮一個擁有n個用戶的網絡,該網絡對每個用戶的價值與網絡中其他人的數量成正比,這樣該網絡對所有人的總價值與n×(n-1)=n2-n成正比。
網絡效應有直接網絡效應和間接網絡效應之分。直接網絡效應是指同一市場內消費者之間的相互依賴性,即使用同一產品的消費者可以直接增加其他使用者的效用,如電話、傳真及互聯網等。間接網絡效應主要產生于基礎產品與輔助產品之間的相互依賴性。是通過互補(軟件)產品的生產方規模經濟實現的,單一的產品如果沒有與之相互配套的互補產品,是沒有多少價值的。
二、網絡效應對市場需求和供給的影響
直接網絡效應和間接網絡效應都是來自需求方面的,只是間接網絡效應是通過互補(軟件)產品的生產方規模經濟實現的,但這種生產方規模經濟實際上是由需求方規模經濟引起的,以一種“間接”的方式引起網絡規模與產品價值之間的正反饋。
對于市場參與者(廠商和用戶)而言,廠商若要取得網絡優勢,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在營銷策略上取得網絡優勢。首先,廠商必須明確市場是否存在明顯的網絡效應。網絡效應大小如何,哪些消費者更注重單獨使用效用而不是網絡效用。其次,在網絡效應顯著的細分市場上,盡早取得較大的市場份額:用戶使用產品的數量越多,網絡優勢也越明顯。另一種是在技術策略上取得網絡優勢。一個廠商的技術與另一個廠商的技術進行兼容,聯盟廠商同時擴大了用戶的使用數量。對于不同用戶規模、投入品、利潤分享結構的廠商,選擇采用事前標準、事中競爭還是事后兼容,收益和風險是不相同的。如果所有廠商都采用相同的技術,所有的產品實現了全行業兼容,所有的廠商則形成了完全競爭市場,產品的無差異化將導致整個市場沒有一個企業能夠獲得網絡優勢和用戶規模,該市場也不存在網絡效應。因此,對于有兼容傾向的廠商而言,其面臨兩方面的兼容決策。第一,外部兼容,即與其他廠商產品的兼容。由于兼容使產品價值無法隨用戶規模增加而增加,同時增加了產品的轉移成本和退出壁壘,從而提高了許多廠商并存于市場的可能性。因此擁有較大用戶規模優勢的廠商往往傾向于不兼容替代產品,傾向于兼容互補產品。但是,如果其他廠商形成兼容聯盟,強勢廠商可能被迫選擇加入聯盟或者結成新的兼容聯盟。第二,內部兼容,即廠商內部新舊產品之間的兼容。雙向完全兼容增強了新進人市場的消費者購買新產品動機,但延長了舊產品消費者更換舊產品購買新產品的時間。新產品后向兼容鼓勵舊產品消費者更換新產品,同時也為競爭對手擴大了市場空間。
三、生物基因工程制藥產業的網絡效應分析
在生物制藥領域,好的藥品會在患者中產生邊際療效的遞增效果,在網絡效應的影響下,患者需求將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而增加,從而促進生物制品用藥量以指數方式上升。
在國外,生物基因制藥行業具有分工極細的特點:某些公司在進行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在行,另外一些公司則擅長設廠實驗,還有的公司則投入大規模生產,某些公司則負責臨床試驗,而其他公司,包括某些大型藥品公司,控制著復雜的市場銷售和分配活動。許多原來高度結合的大公司正加倍努力要分裂為更易管理,更具活力的單位。由于生物基因制藥行業的分工越來越細化,導致生物制藥企業在其產業鏈中所涉及的利益相關者非常多,并且這種利益關系聯系得很緊密,這是生物基因制藥企業所面對的外部環境的一個特殊特點。由于基因藥物關系大眾健康,政府對于醫藥的監管非常嚴格,從基因藥物的研發到臨床過程都需要政府部門的層層審批,以獲得批準生產。生物基因藥物的銷售渠道比較長,要經過“廠商一醫藥批發部門一醫院藥房一醫生—病人”的渠道才能到達最終用戶,這就使得生物基因藥物企業要面對眾多的銷售環節過程中的不同的利益相關人。同時,由于生物基因制藥產業是資本密集型產業,在研發階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風險性又較高,導致生物基因制藥企業必須處理好與銀行、風險投資人等的協作關系。目前,生物基因制藥產業為了達到“產學研”相互配合資源互補,也需要與科研院校、科研公司等合作。所以,生物基因制藥企業所面對的是一個復雜多元的外部網絡體系,在這個網絡體系中,網絡效應對不同的群體有著不同的影響。
生物基因制藥產業是高技術產業之一,隨著產業發展,技術標準在國際競爭中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也逐漸成為高技術企業競爭的制高點。正如Tim Simcoe所認為,一種新產業標準的出現能確立某些企業在市場中的統治地位和另一些企業的從屬地位。對于生物基因技術產業的技術標準而言,網絡效應對其有很大影響。基因藥物是具有網絡效應的產品,其使用將使生產基因藥物的企業面臨U型邊際成本曲線,患者在選擇購買基因藥物時,也會考慮該產品的使用者有多少,使用效果如何,與其搭配使用的互補產品的種類有哪些,等等。當基因藥物的用戶數量越來越大時,在網絡效應的影響下,該基因藥物對某一個用戶的效用也會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而增大。因此,網絡效應在生物基因制藥產業中的應用還是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