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津東疆港區的開發建設將進一步強化天津的港口優勢,并帶動天津港成為世界一流大港,向“第四代港口”邁進,促進區域經濟大發展,更好地為腹地服務。在國務院推動濱海新區進一步擴大開放、設立天津東疆保稅港區政策支持下,依托東疆港區獨特區位優勢,東疆保稅港區將集港口功能、出口加工、進口保稅、出口退稅功能于一體,打造成為規模最大、開放度最高的保稅港區。只有將天津港的發展融入世界港口發展的大格局中,才能真正確立天津濱海新區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
關鍵詞:東疆港 第四代港口 區位優勢 戰略思考
美麗的渤海之濱,一座具有6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國務院于4年前就已明確了天津的城市定位:將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
濱海新區是天津重點發展區域,位于天津東部沿海,地處環渤海中心,擁有吞吐量世界第6的天津港,通達全球400多個港灣,服務華北、西北、東北12個省市區。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和通訊網絡,在第一時間與世界相連。這里聚集了國家級開發區、保稅區、高新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是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有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海鹽和1214平方公里可供開發的土地。濱海新區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著世界的眼球。
天津港在環渤海諸多港口中有著獨特的區域優勢和地理位置,處于京津城市帶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交匯點上,背靠三北,面向東亞,是環渤海中與華北、西北等內陸地區距離最短的港口。由于海運價格便宜,在運輸成本上有相當大的優勢。遼闊的經濟腹地,總面積達全國面積的一半。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地理優勢還決定了其成為蒙古國、中亞5國等內陸國家的重要出海口及獨聯體國家未來的中轉港口。
一、東疆保稅港將帶動天津港成為世界一流大港
天津東疆港區是天津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開發建設將進一步強化天津的港口優勢,使其成為濱海新區大開發的經濟增長點、發展中的新亮點,促進區域經濟大發展,更好地為腹地服務。天津港海向和陸向腹地輻射面較大:海向腹地航線通達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陸向直接腹地有天津、北京、河北、山西,土地面積37.3萬平方公里,人口1.26億,分別占全國的4%和10%;年GDP和外貿進出口額約占全國的10%-15%;間接腹地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古、四川等。通過天津港擔負的經濟總量海運任務占全國的1/5。
建設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借鑒了國際通行做法,使其在加快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國務院推動濱海新區進一步擴大開放、設立天津東疆保稅港區政策支持下,依托東疆港區獨特區位優勢,將集港口功能、出口加工、進口保稅、出口退稅功能于一體,打造成為規模最大、開放度最高的保稅港區。作為濱海新區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核心載體,天津港將被打造成為現代化國際深水港,面向東北亞、輻射中西亞的集裝箱樞紐港,中國北方最大的散貨主干港,規模最大、開放度最高的保稅港區,環渤海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港口。
二、自由貿易港區政策是建設國際航運中心,使東疆港成為第四代港口的關鍵
自由貿易港區已成為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最成熟、最活躍的經濟功能區,成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共享平臺。發展自由貿易港區可以提高出口績效,實現技術轉讓,帶動產業升級。加快東疆保稅港區向自由貿易港區轉型,有利于提升天津港口功能、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促進天津更好更快發展、帶動區域經濟振興。建設東疆自由貿易港區是打造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重要環節。港口是國家寶貴的戰略資源,是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物流的重要載體。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積極利用港口的特點和優勢,辟建一定規模的自由貿易港區,賦予其高度靈活的自由經濟政策和監管辦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加強,港口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和競爭的重要戰略資源和優勢。港口經濟具有強大的輻射功能和帶動功能。據有關測算,以港口為節點的產業發展中,港口本身收益為9%,航運業收益為16%,社會收益為75%。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高度重視發展港口,如韓國的釜山港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力保其樞紐港地位;我國臺灣的高雄港自由貿易港區,其國際樞紐大港的地位也較明顯。
天津港于京津冀經濟圈和環渤海城市群的交匯點,依托天津,背靠西北、華北,面向東北亞,連接中西亞,遠及歐洲大陸,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京津冀、華北、西北地區最重要最便捷的海上通道,是東北亞地區通往新亞歐大陸橋最近的起點,是從太平洋到達歐亞大陸的主要口岸,也是中亞、西亞等鄰近內陸國家的出海口,具有強烈的對內吸引和向外輸出的雙重有利條件,具備建設成為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成為第四代港口的區位優勢。
建設東疆自由貿易港區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更好地為腹地服務的客觀需要。天津港海向和陸向腹地輻射面較大。2009年天津港吞吐量接近4億噸,為38111.30萬噸,同比增長7.1%,約占華北地區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的1/3,占全國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的1/10。其中外貿貨物的吞吐量約1/2。目前,天津市約有80%、北京市約有30%、河北和山西省約有50%以上的外貿貨物經由天津港進出,寧夏、甘肅等省外貿進出口額的40%-60%是通過天津港實現的。建設東疆自由貿易港區將進一步發揮天津港的樞紐作用,增強天津對內對外的集聚和輻射能力,實現區域經濟優勢互補互動,有利于形成以京津冀為經濟核心區、以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為兩翼的環渤海區域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提高環渤海地區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三、將天津東疆港建設成為第四代港口是必然趨勢
進入21世紀后的“第四代港口”理論,使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的突出特點成為了新時代國際貿易發展的方向。因此,港口面臨著如何優化原有功能,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和拓展功能的新課題。集裝箱將成為第四代港口的主要貨物,港航聯盟和港港聯盟成為第四代港口發展的重要趨勢,物流體系的一體化和網絡化成為其發展方向。港口作為國際運輸的樞紐和國際經貿的支撐點,參與經濟腹地資源要素分配與綜合物流配送的作用更加受到重視,因為港口擁有海、陸兩大輻射面的優勢,第四代港口不僅起到連接世界性和區域性生產貿易和消費的中心紐帶作用,并主動策劃積極參與各種經濟活動,在更大程度上為這兩大輻射面服務。天津東疆港的建設應遵循第四代港口的發展趨勢。
1 港口與所在城市的關系上,已形成布局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以臨港產業為城市產業主體的發展模式,使整個港城密不可分,交融在一起,發展成為“港城相濟”。
2 在港口的地理布局上,出現主輔相配的網絡化發展趨勢。以全球或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的港口為主體的、地區性樞紐港和支線港為輔助的港口網絡基本形成。港口日益成為其所在城市的公共信息平臺,以現代的數碼、定位信息和網絡技術為支撐,各類可以對物質流、金融流、商務流、人才流進行主動、有效、實時監視和處理的控制系統已紛紛亮相。
3 在港口間發的關系上,遵從市場經濟規律,倡導“競合”理念。會出現合作與競爭同在,從競爭對手走向聯盟與合作的伙伴,以合作為主導的發展趨勢。從國內外港界的經營和管理的分析看,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利他是為了更好的自利。各港口所在的城市或所直接輻射的陸向經濟腹地,都在集中力量發展其本區域的港口,并盡可能使本國、本地區的物流量經由本區域的港口去處理,減少經由他港中轉。
4 在港口的自身建設上,呈現出進一步走向深水化、大型化和專門化的發展趨勢。在目前排名全球前30位的集裝箱港口中,有80%的港口具有15米以上的深水泊位,10萬噸級以上的集裝箱碼頭,20萬噸級以上的干散貨碼頭以及30萬噸級以上的原油碼頭也屢見不鮮,而且更大噸級的超大型深水碼頭已在建設和規劃之中。
四、國內港口發展戰略及天津東疆港建設的戰略思考
區域內港口群的合作將大于競爭已經成為潮流,就環渤海經濟圈內的港口而言,天津港應集中力量發展集裝箱業,為津京冀服務。青島港、大連港分別以山東半島和東北三省為其主要經濟腹地。三大港口互為補給港,互助合作、優勢互補,就像麥當勞與可口可樂、肯德基與百事可樂的優勢互補與合作就是很好的成功范例。同時,還要建立起內河航運與港口間的合作機制,從國家的層面為物流企業和港口提供信息支持,搞好多式聯運的服務工作。發揮國家在整體上的宏觀調控能力,加快建設適合我國國情的物流信息公布機制。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港口大國,沿海港口吞吐量、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港口煤炭吞吐量、鐵礦石進出口量均居世界第1位。“十一五”期間,吞吐量需求繼續保持著高速增長,港口功能將進一步提升,對城市經濟的促進作用更加顯著。為適應港口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實現從港口大國向港口強國轉變的歷史性突破,作為天津東疆港建設的發展戰略有如下思考。
(一)充分利用天津東疆港區建設的歷史機遇,實現港口功能直接向第四代港口轉變升級,使現有的在航道、裝備現代化和信息化方面得到提升,在此基礎上實現向第四代港口的跨越,融入更多先進的管理理念。
(二)綠色物流由于降低成本、節約資源而與節約型社會的建設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港口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港城的海陸開發與建設及港口運作過程中,倡導優先使用先進的環保技術與生態技術,通過集約化經營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發展綠色港口。
(三)建立高效的口岸監管系統,推進發展自由貿易港,進一步提高港口效率,完善口岸大通關模式,實現全天候、一站式通關。銀行、稅務等相關機構的服務也應相應延時服務,開展網上納稅、網上付費,推進海鐵聯運,集中審單,實行屬地接放,全面拓展口岸整體服務功能。
(四)順應供應鏈物流服務大勢,積極探索港口經營戰略。滿足市場精細化、敏捷化、柔性化,港口與其他物流活動構成無縫供應鏈物流體系。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平臺,強化港口間的協調。在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的同時形成精細化的港口作業,通過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差異化的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營造敏捷化的港口,將港口真正納入現代供應鏈管理之中,順利跨入第四代港口的行列。
海運運量占全世界貿易總體運量的80%。我國運輸船隊總數、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首位。近幾年我國一直是世界上港口最繁忙的國家。港口已成為保障一國經濟順利運轉的生命線,是國際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區域經濟發展意義重大。我國的港口發展水平很不平均,雖然已有三大港口進入世界前十位,有七大港口進入世界前二十位,分別是香港、上海、寧波、天津、深圳、青島和廣州(香港作為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其港口的建設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但與我國貿易總量的強勁增長相比。港口業的發展顯得滯后,如何發展我國港口是我國從一個貿易大國到貿易強國的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天津港應借東疆港的建設之風直接跨入第四代港口之列勢在必行。
天津濱海新區的蓬勃發展,需要在東疆港的建設之際,借資金優勢迅速發展壯大。在這種情況下,也更應該大力發展天津港與其他國家港口的合作,為濱海新區及周圍地區的企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只有將天津港的發展融入世界港口發展的大格局中,才能真正確立濱海新區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