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需要教師樹立“大語文觀”,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流行歌詞作為學生熟悉的流行文化同樣可以大加利用。本文從音韻和諧、用字準確、修辭精妙、意蘊豐富四個方面簡要分析了如何利用流行歌詞上好《語言文字運用》選修課的問題。
【關鍵詞】課程資源;流行歌詞;語言文字
《語言文字運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的選修課程。它引導學生關注奇妙的漢語世界,體會漢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因其緊貼實際生活,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也給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更大的能動空間。生活處處皆語文,要上好《語言文字運用》這門課,就要整合課內與課外,銜接教材與生活,靈活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建立具有時代性和開放性的教材體系。《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教師“要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加強課內外的溝通,注意開發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學資源,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也強調“在跨學科學習和語文應用的過程中開闊視野,加強整合,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應注意運用生動的實例展開教學,力求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創造性地設計多種形式的活動”。語文的課程資源豐富多彩,圖片、音樂、影視、報刊、網絡等等都可以為我所用。本文僅就利用好流行歌詞這一教學資源談一點看法建議。
一、充分重視流行歌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言文字運用》選修課的教學如果停留在照本宣科,一味地分析訓練,很容易走進枯燥乏味的泥淖。將流行歌詞引入課堂正是激發學生興趣的一劑良藥。現在絕大部分的學生對流行歌曲都情有獨鐘,課余時間常常是曲不離口,MP3、MP4不離手,甚至連走路、騎車都聽著流行音樂。因此,他們對流行歌曲耳熟能詳,對流行歌詞也是爛熟于心。流行歌詞中雖然存在不少粗制濫造、低俗不雅之作,但是也不乏文辭優美、意蘊俱佳的好作品。有著如此豐富學生熟悉又喜愛的語言資源,教師怎能不去好好挖掘開發呢?只要教師轉變思想,仔細鑒別選擇歌詞,認真整合設計,就能充分發揮流行歌詞的教育功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收到意想不到的課堂效果。
二、巧用流行歌詞,感受漢語音韻和諧之美
音樂以旋律打動人心,而漢語言的抑揚頓挫同樣具有音樂般的節奏韻律。《語言文字運用》第二課第四節《聲情并茂——押韻和平仄》主要就是引導學生感受漢語音韻和諧之美。教授這部分內容時,我先和學生共同聆聽了S·H·E的歌曲《中國話》,然后一起分析歌詞中的押韻和平仄現象。如“扁擔寬板凳長,扁擔想綁在板凳上,扁擔寬板凳長,扁擔想綁在板凳上,倫敦瑪莉蓮買了件旗袍送媽媽,莫斯科的夫司基愛上牛肉面疙瘩,各種顏色的皮膚各種顏色的頭發,嘴里念的說的開始流行中國話,多少年我們苦練英文發音和文法,這幾年換他們卷著舌頭學平上去入的變化,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好聰明的中國人,好優美的中國話。”這段歌詞中不僅每句歌詞都押“ang”韻,而且還涉及了七律的平仄格式。因為學生對歌詞相當熟悉,我只要在此基礎上再稍作引申講解,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五律和七律的其它幾種平仄格式。我再讓學生用其它歌詞來印證漢語音節勻稱、韻腳和諧、疊音自然、平仄相間的聲律現象。學生信手拈來,“劍煮酒無味,飲一杯為誰,你為我送別,你為我送別”, “誰會記得我的模樣,誰會記得我受過的傷,誰的欲望誰的戰場,讓我們都背離善良”等等。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嘗試著自己填詞,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漢語聲韻的理解。
三、巧用流行歌詞,感受漢語準確生動之美
中國歷來就有煉字的傳統,對詞語、句子精益求精的斟酌推敲造就了漢語傳情達意的準確生動之美。《語言文字運用》第六課第一節《語不驚人死不休——選詞和煉句》的教學就是引導學生準確生動的遣詞造句。在這里,我把流行歌詞中鮮活靈動的好詞好句拿來和學生們共同賞析。如周杰倫的《菊花臺》“你的淚光,柔弱中帶傷,慘白的月彎彎,勾來過往,夜太漫長凝結成了霜,是誰在閣樓上冰冷地絕望,雨輕輕彈,朱紅色的窗,我一生在紙上被風吹亂,夢在遠方,化成一縷紗,隨風飄散你的模樣”這幾句歌詞中,“勾”字的運用,不僅形象地表達了月夜引出的回憶思念,又契合彎彎月亮的形態特征,達到了形神兼具的效果。“彈”字的運用,巧妙地擬人使讀者如聞淅淅瀝瀝的雨聲,又撥弄出后面作者的款款心曲。正是選字的精當使歌詞充滿了詩情畫意之美。再如《東風破》中的“一盞離愁孤單佇立在窗口”,“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歲月在墻上剝落看見小時候”等等也都是用詞的點睛之筆,大大提升了語言的表現力。
四、巧用流行歌詞,感受漢語修辭精妙之美
要領略漢語的魅力和風采,掌握漢語表達的技巧,就一定不能錯過《語言表達的十八般武藝——修辭手法》。這一節的教學同樣也可以利用流行歌詞。林俊杰在《江南》中唱道“風到這里就是粘,粘住過客的思念,雨到了這里纏成線,纏著我們流連人世間,你在身邊就是緣,緣分寫在三生石上面”。這里頂真、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營造出江南煙雨纏綿綺麗的景象。王力宏在《落葉歸根》中吟唱“遠離家鄉,不甚唏噓,幻化成秋夜,而我卻像,落葉歸根,墜在你心間,家——唯獨在你身邊”,以形象的比喻表達了歸屬般的依戀情懷。李宇春的《花容瘦》“塵世牽掛,相守一世的代價,輪回去尋他,相遇桃樹下,淺淺月色斯人緩緩琴聲和,音容笑情難舍樹下永銘刻,淡淡清香風兒悠悠輕吟唱,青絲懶,影無常,日月兩相望,冬寒凄凄催花殘,遙遙望心寒,一夜恍若隔世墻,容顏情幾堪”則以疊詞、夸張、借代等手法刻畫了上窮碧落下黃泉苦苦追尋為情憔悴的女子形象。
五、巧用流行歌詞,感受漢語文化意蘊之美
流行歌詞中廣泛地融入了中國古典詩詞的意象。民族文化的點點滴滴滲透其中。在《入鄉問俗——語言和文化》這一節的教學中,通過對流行歌詞的解讀,學生更好地了解了民族文化,加深了對古典詩詞意象的把握。周杰倫與費玉清合唱的《千里之外》“芙蓉水面采,船行影猶在,你卻不回來,被歲月覆蓋,你說的花開,過去成空白,夢醒來是誰在窗臺”巧妙地化用了《古詩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刻畫了一段天涯相隔、默默等待的愛情。“芙蓉”諧音“夫容”,我們在這里又一次看到了古典詩歌中經常表現的江南女子采蓮相送表達情意的習俗。《青花瓷》中“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8239;,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8239;……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於碗底,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你,你隱藏在窯燒里千年的秘密#8239;,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8239;”,書法、繪畫、刺繡、瓷器等中國文化元素匯聚其中,煙雨迷蒙的江南,雨打芭蕉的惆悵,隔江相望的憂傷無不是感受中國傳統詩歌意象,感受中國文化的絕好素材。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需要語文教師運用更多的智慧,打開更大的空間。只要我們認真關注生活,潛心思考鉆研,就會發現語文教學資源無處不在。自覺開發利用教學資源,不拘一格地開展教學活動,打造充滿激情、個性、快樂的課堂,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不容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