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數十載,歷經了新課程改革前后的變化。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已有明顯的改變。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怎樣才能盡快養成與民主、開放的課堂教學相適應的行為方式和學習習慣,形成互動有序、收放自如、活而不亂的課堂教學新秩序,是每位教師首先必須解決的難題,那么傾聽教學在課堂上就顯得尤為重要。現結合我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淺談一下我的一點體會。
一、讓學生學會傾聽
在一節語文課上,我在黑板上寫下“傾聽”兩個字,請學生說說意思。有的說;“是輕輕的聽”;有的說:“是不準說話聽”;有一個學生說:“應該是認真聽。”“太棒了!”我及時表揚了這位同學。接著,我和學生談起了中國的禮儀:當別人對你說話時,你應該用眼睛看著他。說明你很尊重別人,是個可愛的孩子!如果別人對你說話,你不看不聽,說明你對別人不尊重,是個不懂禮貌的孩子!現在,老師想看看哪些同學是有禮貌聰明的孩子。學生們一個個坐得筆直、全神貫注地看著我,期待我的下一句話。可愛極了!在往后的教學中,我經常檢驗學生是否傾聽教師和同學的發言。具體方法是:隨意點名重復剛才教師說的話;把這個同學的意思再說一遍;你同意他的看法嗎?為什么等等。對于那些能傾聽他人發言的同學,我會大力表揚他們。對于一些不能傾聽他人發言的同學,我會嚴肅地說:“不能傾聽他人發言,是一種不好的品質。”誰愿意成為一個品質不好,老師、同學都不喜歡的人呢?所以每當這時,學生們會馬上改正缺點,嘗試傾聽。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是極其重要的,因為,通過傾聽,能引發孩子們思維的碰撞與共鳴,當自己的想法與別人不相同時,在他們的心里會形成一種沖擊,進而形成反思:為什么別人這么想,而我卻是這樣想?如果課上沒有這種靜心的傾聽,也就不會有深層次的反思與對比,也就不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三、讓學生敢于傾聽別人的意見
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能力,我積極提倡學生說“我有意見”。學生不同意某位同學的發言,可以大膽舉手:“我有意見”。然后表述自己的看法或對發言的同學提出自己的疑惑。另外,全班同學都會停下來認真聽他發言,如果學生認為站起來不能很好表述自己的看法,可以大膽走出座位,到講臺前或某一地方表述自己的看法。不管這位學生講得對或錯,都可以得到老師的充分肯定。有說服力和與眾不同的還可以得到師生的熱烈掌聲。有了這些激勵,學生上課總能積極思考,大膽表現自己的看法。課堂上經常出現唇槍舌戰,你爭我辯。待時間差不多時,我就做一個“停”的手勢。課堂從激勵的爭辯馬上恢復到靜靜的等待。
總之,有了傾聽做后盾,學生就能及時思考、發表自己的看法,得到大家的掌聲和肯定。成功需要學會傾聽,學生慢慢感受到傾聽的魅力,感受到傾聽帶給自己的快樂!這樣,課堂不僅有活躍、熱烈的場面,也有靜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