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對西南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西南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體育鍛煉的情況,男生對體育鍛煉的喜歡程度高于女生,鍛煉的動機正確,鍛煉的時間和頻率男生均高于女生,鍛煉的項目有性別的差異,鍛煉的場地以學校免費場地為主;西南大學費體育專業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場地器材的限制;西南大學非體育專業的學生體育消費水平低,體育消費主要是在購買體育服飾。文章旨在深入了解非體育專業學生的體育鍛煉的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為體育鍛煉的在高校的全面展開和普及提高提供參考。
【關鍵詞】西南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體育鍛煉;健康
1.前言
健康是人類賴以生存,適應社會和發展經濟的首要條件。現代人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是保持健康體魄,促進身體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是他們成為健康公民的重要保證。1995年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指出:“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的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和習慣是我國學校體育的基本任務。”樹立“健康第一”的觀念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習慣是學校體育的主旋律。大學體育是學校系統進行體育學習的最后階段,是實現學校體育向終身體育過渡的轉折點。對形成終生體育觀和樹立全民健身意識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現代的大學生一旦走上工作崗位無疑將是未來國家的高科技人才的主流。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然而目前我國的知識分子普遍體質較差。根據國家體育總局2001年進行的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仍有64.1%的大學生不是體育人口。可見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現狀不容樂觀。因此,培養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能力應該是高校體育的一個重點。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培養體育意識勢在必行且迫在眉睫。通過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發現,關于普通高校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研究較多。可見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問題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高度重視。因此,本研究試圖從西南大學入手,研究我校非體育專業學生的體育現狀。為引導我校大學生培養終身體育意識,促進高高校體育活動的全面展開。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西南大學非體育專業的本科學生500名。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圖書館、CNKI、互聯網等途徑查閱收集相關文獻資料,并且了解研究現狀,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2.2 問卷調查法
對西南大學非體育專業的學生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發放,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500份,有效問卷480份(女生232份,男生248份),有效回收率96%。
2.2.3 數理統計分析法
應用統計軟件EXCEL和SPSS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描述性統計。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西南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
3.1.1 西南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態度
從圖1可以看到:男生喜歡體育運動明顯高于女生。男生有35人很喜歡體育運動,占總數的14%。女生只有19人,占總數的8%。男生喜歡體育運動的有107人,占總數的43%,女生只有70人,占總數的30%。
3.1.2 西南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
從表1可以看出,出于健身的角度參加體育鍛煉的無論是男女都占了絕大多數,均為29%;為了娛樂的也都排在第二位,分別是23%和20%;而社交這一選項男生占0.8%排在第六位,女生占16%排在第三位;為了調節情緒男生占17%排在第三位,女生占13%排在第四位。 這說明男女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動機是相同的都是為了健身和娛樂,而男生比女生更愛通過體育鍛煉來調節情緒,更多的女生把體育鍛煉當作一種社交的手段,通過交談,了解到女生除了主要通過交談傾述等來調節情緒,部分女生愿意和體育學院的男生一起參加體育鍛煉,既能交朋友,又能鍛煉身體,同時還有人指導,說明我校非體育專業的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意識和動機都比較好。
3.1.3 西南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與頻率
從表2、表3可知,我校非體育專業學生每次體育鍛煉的時間在61分鐘以上的男生占49.19%,女生占28.02%;31到60分鐘的男生占44.76%,女生占41.81%、30分鐘以內的男生占6.05%,女生占30.17%%。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每周6次及以上的男生占14.11%,女生占8.62%;每周4到5次的男生占52.42%,女生占28.02%。每周3次的男生占22.18%,女生占37.07%;每周1到2次的男生占7.26%,女生占18.97%,很少,不定期的男生占4.03%,女生占7.33%。不參加體育鍛煉的都為0。
3.1.4 西南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選擇體育項目的情況
如表4所示,在參加體育鍛煉選擇體育項目上男生排在前五名的分別是:籃球(25.86%),羽毛球(12.07%), 田徑(10.92%),網球(10.92%),乒乓球(9.77%),女生排在前五名的分別是:健美操(20.37%),羽毛球(19.36%),乒乓球(17.68%),籃球(11.78%),游泳(9.43%)。由此可見,男生傾向于對抗性強、運動量大的項目;女生在保留傳統的有氧運動的基礎上,也逐漸傾向于運動量和對抗性較強的球類運動。學生對運動項目的選擇上除了自身的興趣愛好外,還受學校場地、器材和資金的影響, 簡單易行、對場地器材要求不高、同時消費水平較低的運動項目是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首選項目。
3.1.5 西南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場地情況
由表5可知:在校內的非收費場館參加體育鍛煉的男生占96.5%,女生占84.2%;在校園空地進行的男生占67.2%,女生占55.2%;在校外的非收費場館的男生占31.1%,女生占18.4%;在宿舍進行的男生占20.7%%,女生占28.9%;在校內的收費場館進行的男生占15.5%,女生占10.5%。可見,體育器材是體育鍛煉的重要保障之一,我校學生體育鍛煉的主要場所是校內的非收費場館和校園空地。因此學校的運動場地、體育設施的類型和規模都直接影響到我校學生體育鍛煉的運動項目、運動方式、運動時間及頻率等。我校體育設施豐富,但滿足體育學院的術科課和專業隊訓練之外,我校的體育場地、器材仍不能滿足非體育專業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致使部分學生有興趣、有時間而卻沒有場地鍛煉,減少了體育鍛煉的時間從而影響到體育鍛煉的效果。
3.2 影響西南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
3.2.1 西南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限制因素
由表6可以看出影響我校非體育專業的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外在的條件。在可供選擇的7項影響因素中男生的主要影響因素分別是:無場地器材占被調查對象的42.34%、無人組織和指導占被調查對象的23.79%、無體育特長占被調查對象的10.08%、學習太緊張沒時間占被調查人數的9.68%、沒有適合的伙伴,沒興趣則占被調查對象的6.05%;女生的主要影響因素分別是:沒有合適的伙伴占被調查對象的28.9%、無場地器材占被調查對象的21.1%、無人組織和指導占被調查對象的15.8%、無體育特長占被調查對象的13.2%、學習太緊張沒時間占被調查對象的10.5%。
3.3 西南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消費情況
體育消費結構是一定體育意識和消費方面的具體反映,通過對我校非體育專業學生體育消費結構的調查研究,可以了解我校非體育專業學生的消費水平,對組織其參加體育鍛煉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從表7、8中可以看出男生的體育消費總體比女生要高,在問卷提供的五個選項中,男生的排名分別是200到300元(32.8%)、300元以上(24.1%)、100到200元(22.4%)、50到100元50 (17.2%)、少于50元(3.4%);女生的排名分別是100到200元(36.8%)、200到300元(28.9%)、300元以上(15.8%)、50到100元(13.2%)、少于50元(5.2%)。男女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形式基本相同,絕大多數用于購買體育服裝,鞋帽及運動器材。
4.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我校非體育專業學生無論是對體育鍛煉情況,對體育的喜歡程度,男生大于女生;鍛煉動機上均以健身為主要動機,動機正確;在鍛煉的時間和頻率上面,男生明顯優于女生。在鍛煉項目上,存在著性別的差異;鍛煉場地主要以校內免費場地為主。
4.1.2 我校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主要表現在場地器材的不足。
4.1.3 我校非體育專業學生中男女生的體育消費水平總體偏低,體育消費主要以購買運動服裝和運動器材為主。對體育雜志及其體育培訓方面的消費很少。
4.2 建議
4.2.1 學校運動場有句很好很顯目的話“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在我校這個綜合性大學的環境下,師范生應特別引起重視,只有自身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經歷去工作,去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4.2.2 發揮我校的優勢,通過組織體育俱樂部、體育社團等促進體育專業學生與非專業學生的交流,讓體育專業學生為非體育專業學生提供指導,帶動非體育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大力支持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一起鍛煉,同學之間相互影響,相互監督,充分調動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形成互相關心,互相學習的氛圍,長此以往,可逐步養成良好的自覺鍛煉習慣。
4.2.3 建議學校所有的體育場所在周末及假期免費對學生開放,盡量滿足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在學生宿舍的空地等地方增加一些健身器材,促進學生參加體育鍛煉。
4.2.4 組織非體育專業學生的各項運動代表隊參加重慶市高校的有關比賽,以點帶面對提高非體育專業的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蘇國英,華建軍,李淑萍.對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科教文匯.2007(1)
[2]張妙玲,吉燦忠.對我國高校大學生體育生活現狀的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6).
[3]張國峰.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現狀及參與動機的分析[J].科教文匯.2006(7).
[4]陳璐.大學生可外體育活動狀況調查分析及對策[J].科技信息.2006(1).
[5]王維琦.普通高校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分析[J].焦作大學學報.2007(1).
[6]黃荔生.莆田學院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研究[J].莆田學院學報.2007(1).
[7]趙鴻斌.影響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因素的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1997(2): 69-71.
[8]徐宜芬.淺談終身體育對高校體育的影響[J].貴州體育科技,1998(3):32-35.
[9]劉一民等.我國大學生體育態度和體育行為的調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1(1).
[10]楊效勇等.普通高校學生的體育行為調查研究[J].體育學刊,2000(6).
[11]趙梅.影響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發展的成因及對策[J].四川體育科學,2000(4).
[12]方敏,等.大學生鍛煉行為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設想[J].四川體育科學,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