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碼大軍的聲音早已漫過了傳統膠片的影子,祿來依然堅守在傳統攝影的陣地。它已不是往日的領跑者,卻跑出了自己的姿態,因為它從未忘記自己為什么上路。
90年前,它是雙鏡頭反光相機的鼻祖;60年前,它的中畫幅相機如藝術品般遙不可及;40年前,它以輕便的35相機與日本對手們熱戰冷戰;如今它以傳統的姿態在數碼時代回旋求生,但這并不影響追求影像質量的攝影愛好者和有著懷舊情結的相機收藏者對它始終如一的追隨。
在數碼時代,相機更新換代速度以分秒計,而祿來似乎停在了時間格里,始終如一地堅持傳統相機的精湛技藝。
對每顆螺絲釘負責
“……我們一定以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對待出廠的每一臺相機,將相機制作得盡善盡美……”這是1921年祿來將第一臺相機投放市場時給國際攝影界的承諾。90年過去了,當我們走進位于德國北部不倫瑞克小城的祿來公司,這段話仿佛穿越時空,觸手可及。
工廠安寧靜謐,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創始人弗蘭克和海德克從一開始就堅信,只有在這種舒適愜意的工作環境中,產品的質量才能達到一流。他們的后代沒有將祿來壯大,但把“工廠就是花園”的氛圍留存了下來。我們從雙鏡頭車間開始探尋祿來的工藝,說這里是一個藝術工坊或許比車間更合適,這里的相機只為收藏而生。
陽光透過德式建筑的玻璃窗曬在手工區的工作臺上,臺面上所有的工具和零配件都像是等待閱兵的士兵,排列得整齊有序。相機的設計圖就鋪設在這些精密的零件之間,造型與1935年推出的原型只有細微的變化。有著36年工齡的卡爾的是制作鏡頭機械部分的技師,從他進工廠開始至今,都做著相同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話說:“圖上的每一條線,每一個點都已經刻進我的腦海,永遠揮之不去。”但我們仍然看到他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用錘子和銼刀在金屬黃銅上一點點錘,一道道銼,嚴絲合縫地進行著他手中的活計。
一臺祿來雙反相機由大約1100個組件構成,每一個熟練的技工完成幾個固定的工序。例如,一個資深的雕刻工,他需要做的就是親手雕刻機身上端“ROLLEIFLEX”10個英文字母的凸字商標,大型對焦按鈕上等距離的直條紋,調節光圈和快門的兩個小齒輪上的斜圓花紋,卷軸鎖鈕上的點密花紋……無論技師們從事的是雕刻還是組裝,或者是調試,他們都要“對每顆螺絲負責”。
如今祿來雙反相機每年的產量只有幾百臺,針對職業攝影師的6000系列稍多,但也不超過1000臺。縱向與祿來建廠時比較,這個數據也萎縮得十分厲害。全廠100多個工人,為全世界懂得欣賞的一兩千人服務,這是擁有者的榮耀,而對制作者既是驕傲也是心酸。
以光榮的姿態 與天時抗衡
祿來的堅持超越了市場的成敗,被深深地刻成了一段傳奇。
中畫幅相機是祿來傳奇中最經久不衰的產品之一,從出生之日起就如藝術品般遙不可及。在萬眾期盼中,祿來試圖生產一款“經濟型”的中畫幅相機去加強市場。1933年經濟型相機“科德Ⅰ型”上市。
“科德I型”在機身外表的貼飾選用了黃銅薄板,然后經沖壓加工成橫豎相間的網格斑紋,再做噴黑和電鍍處理,如此費時的工藝,成本自然高昂。這款定位“經濟型”的相機,因為不夠經濟,并沒有達到預期的銷售成績。祿來意識到,不切實際地追求完美在經濟上會帶來多大的損失。再生產“科德”相機時,就只沿用高品質鏡片,而將外殼換成了軟皮。但祿來不會想到,正是那款沒能贏得市場的“科德I型”,因為獨一無二,量很少,到如今已變成人們爭相收藏的“金科德”。
在和瑞典相機品牌哈蘇的競爭中,祿來也沒能逃過命運的捉弄。1957年,哈蘇剛開始發展機械式單反中畫幅相機的時候,祿來的雙反相機仍然霸占專業市場,此時的祿來不曾了解在六年之后,單反中畫幅成為了市場的主力,雙反相機成了玻璃櫥中的收藏品!當然祿來也并非在已失去市場時,才猛然驚醒。他隨即推出的單反中畫幅SL66,不但在操作上增加了對商業攝影很有幫組的獨特設計,成像質量也受到許多專業攝影家稱贊。看現在還在堅持用SL66的人就知道,并非SL66不如哈蘇。只是先機已失,難以回天。
祿來35是相機中一朵奇葩,小巧精致,拿在手里就是一件藝術品,使用起來鏡頭表現出的高素質令人叫絕。生產期間衍生出的多款豪華的金、銀、鈦的紀念款,引來擁躉無數,連維多利亞女王都以能擁有它為榮。但即便是為祿來帶來廣闊市場的35相機,也給祿來帶來過危機。因為某幾款祿來35推出得不合時宜,加上祿來投入了太多資源到高端中畫幅相機的開發中,收回成本太慢。1981年,祿來陷入財務困境,不得不向法院申請破產。
職業的攝影師和品質生活的追求者們將祿來捧上云端,但誰也沒能阻止它在高處意外跌倒。被這個消息震驚的攝影界紛紛猜測,祿來會不會從此銷聲匿跡。還好,一年以后,祿來就被一家英國公司收購并重整,為了理清債務,它出售了新加坡的分公司。從此,祿來徹底放棄了大眾市場,全心投入專業相機的生產中。破產前開發設計的高端產品相繼上市,其中多款更成為永恒的經典。祿來是跌了一跤,但是它又站了起來。
昨日經典 今日古典
數碼和傳統的戰役從數碼誕生之日起就硝煙彌漫,隨著數碼的普及,消費大軍的聲音已經漫過了傳統膠片的影子。而祿來依然執著于傳統領域,并不緊不慢地推出手動機型。
在人人都與時間賽跑的年代,祿來的做法有些不切實際。所以從2006年開始,坊間又開始流傳祿來破產的消息,祿來也沒有作任何申明。2008年祿來推出了200萬像素的數碼雙反相機,除了經典的黑色版本之外,同時上市的還有為祿來88周年而限量生產的紅色版本(全球限量1500臺)。祿來以自己的方式,向追捧者們展示出獨特的風格。
祿來福萊2.8GX是我對相機最早的認識。它就像我們家的一位老伙伴,見證了我們生活中的精彩瞬間和難忘時刻。如今,我們幾乎不再用它來拍照,而是將它擺放在展示柜中最顯眼的位置接受贊許。2.8GX的金屬鍍鉻部件在全黑色機身的襯托下,透著厚重的質感,讓人忍不住感嘆,一臺過時的相機竟然能如此震撼。
越來越高的像素,越來越高的感光度,讓相機已經變成了潮流產品。但在這個領域里,昨日的經典是今日的古典,今日的相機卻不能成為明日的經典。祿來對傳統相機的堅持,無疑滿足著攝影愛好者對機械快門聲的渴望。這種渴望,或許能支撐祿來走過下一個90歲,乃至更久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