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是我國轉變能源發展方式的重要戰略,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國家相繼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發電電價補貼辦法等一系列的法規、政策和發展目標,有力地推動了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今年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等產業。我國已向國際社會鄭重承諾: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為確保上述目標的實現,2020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應達到1.5億千瓦。風電作為一種技術比較成熟,成本接近常規能源價格的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個重點領域,據統計,2009年全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2268萬千瓦,近3年年均增速94%,風力發電正在成為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
內蒙古自治區依托豐富的風能資源、臨近大電網、開發成本低等優勢,借助國家政策支持,實施開放帶動戰略,風力發電呈迅猛增長勢頭。概括起來講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風電裝機容量快速增長,已初步奠定了我區國家風電基地的戰略地位
截至2009年底,全區風電累計并網發電裝機容量520萬千瓦,占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的1/4,風力發電量98.46億千瓦時,占全國風力發電量288億千瓦時的34.88%,均位居全國第1。其中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巴彥淖爾市等幾個盟市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已達到或超過百萬千瓦。同時,國家已審查通過了我區東部、西部2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規劃,
二是優化了能源結構,為節能減排做出了貢獻
2009年底,全區風電裝機容量占全區電力裝機容量的9.6%,其中,蒙西電網內的風電裝機占總裝機的10.07%。2009年全區風電發電量98.46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4.38%。相對于燃煤機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906萬噸,二氧化硫51360噸,節約標煤約320萬噸。
三是為風電大規模接入電網積累了經驗
20H09年全區風電上網電量占總發電最的4.4%,其中,蒙西電網風電上網電量比重達到了39%,遠遠高于全國風電上網電量0.8%的比重,為全國風電大規模接人電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四是帶動了風機制造等產業的發展
目前全區風機制造企業39家,其中整機制造企業9家,已投產或正在實施的風機制造規模達4100臺套,產能400萬千瓦,初步形成了塔筒、葉片、主軸、輪轂等配套生產體系,成為自治區裝備制造業新的增長點。
五是風力發電產業發展帶動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風資源豐富地區一般都是老少邊窮地區,風電開發增加了當地的投資、稅收和就業,為脫貧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風電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需要深入研究分析的新情況、新問題,突出表現在風電的棄風問題,這也是全國風電面臨的共性問題。據內蒙古電機工程學會和內蒙古電力行業協會對2008年以來自治區30家風力發電企業抽樣調查和80多個風電場普查統計,風電場發電處理好時限發風電電量在17%左右,全年風電限發電量約占風電應發電量的10%左右。限發風電深層次的問題是電網對風電的吸納能力,實踐證明,電網吸納風電的能力決定著風電發展的規模和速度,決定著國家提出的到2020年風力發電設備裝機容直實現裝機1.5億千瓦目標能否實現,它已成為風電發展中很關鍵的問題,電網吸納風電是一個多因素相互聯系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已經引起了國家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最近國家能源局連續召開專題會議,組織科研力量開展風電場接入電網和市場消納能力專題研究,目的是統籌研究風電開發、市場消納和輸電規劃,以推進大規模風電開發與電網的協調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作為國家千萬千瓦級風力發電基地和并網最早的地區之一,遇到的問題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也是國家專題研究大型風力發電并網的重點。我區承擔著研究相關專題和配合工作,這些研究是解決面臨困難的基礎工作,在積極做好配合作的同時,我們也要認真總結我區風電發展的經驗。深入研究面臨的問題,積極尋求立足自身、挖掘自治區電網潛力,擴大電網吸納風電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要積極擴大電網外送規模。
自治區一直在努力爭取風電的外送,并得到了國家能源局和國網公司的支持。2009年12月國家能源局下發文件,要求加強華北電網和蒙西電網聯合調度的管理,提高蒙西電網至京津唐輸電通道夜間低谷時段的送電容量。從2009年12月22日開始,國家電網公司將蒙西至京津唐電網兩條“網對網”外送電通道夜間低谷時段的送電容量從195萬千瓦提高到260萬千瓦左右,部分緩解了蒙西電網風電場的棄風現象。目前國家啟動了我區錫盟煤電基地開發和電網外送方案的研究工作,將綜合考慮錫盟地區風電的外送問題。因此,主動做好自身工作非常重要。
一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研究供需形勢。電網吸納能力
按照吸納能力、電網接人條件,統籌風力發電布局,充分利用和發揮現有電網設施能力。做好吸納能力、電網接入條件、基地開發的平衡與銜接,處理好大基地建設和電網分散接入風電的關系,根據電網接受能力合理安排項目核準的規模和建設時序,繼續控制核準規模和節奏。當前主要是做好電網吸納現有風電工作,加快解決制約風電并網建設步伐,重點解決因電網不配套而造成風電場不能正常運行的問題,
二是努力增加區內用電負荷。提高我區電網自身消納風電的能力
積極采取措施,擴大多邊交易范圍,努力開拓電力市場,增加區內用電負荷,增強蒙西電網自身消納風電的能力,為更多風電場并網創造條件。
三是深入研究風力發電運行特性
把風力發電并網技術作為自治區的研究重點,以建立風力發電出力的預測系統為突破口,電網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資金,力爭在短時間內建沒覆蓋所有已投產風電的預測系統,并制定相應入網技術標準。對新上項目嚴格按準人標準接人,同步建計預測系統,提高預測水平,為合理安排電網運行提供基礎。
四是優化電網運行方式
充分挖掘現有系統調峰潛力,合理安排火也機組的運行方式,特別是在冬季,按照“以熱定電”的原則,安排好熱電機組的運行方式,統籌發揮各類電源和自備電廠的調峰作用。要積極探索適應風力發電的調度模式,盡量減少風力發電的限制出力。同時,加強對已建成風電場發電出力特性的研究,總結風電運行規律,規范電網與風電企業之間契約關系、法律關系,建立風力發電調度管理、監督運行管理辦法,開展陽光調度。定期向風力發電企業公布運行方式和運行記錄,電網要與風電企業溝通,共同研究優化運行的措施,盡可能從合理運行方式中提高風力發電的設備利用小時。
五是研究利用現有燃氣機組等調峰手段,加快智能電網的研究
目前電網已投運2×15萬千瓦燃氣機組,呼和浩特抽水蓄能電站120萬千瓦裝機也將在2年內投運,屆時風電、火電、燃氣、抽水蓄能4種電源相互配合。將進一步提高電網吸納風電的能力,同時也可減少火電對風電的深度調峰及備用。增加火電企業的經濟效益。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大力發展,生物質、沼氣、太陽能發電也將擴大并人電網電網將接納更多利,類電源,因此,智能電網的業設也將提到議事日程。
(作者系內蒙古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