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風力發電是我國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開發的重點領域。文章以浙江省衢山風電項目為例,從風電場項目在清潔開發機制下的項目開發、運營和經濟收益進行對比研究,并對浙江省風電CDM項目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清潔發展機制風力發電碳減排增加值
一、清潔發展機制的背景
京都議定書建立3個合作機制,其中清潔發展機制允許附件Ⅰ國家的投資者從其在發展中國家實施的、有利于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減排項目中獲取“經核證的減排量”(CERs)。
二、浙江風電CDM項目現狀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的CDM項目,浙江省風電CDM項目為10個,估計年減排量為482,953噸CO2e,僅占全國的0.79%。
截至2010年5月,中國在聯合國EB注冊CDM項目1053個,估計年減排量147129136噸。但浙江省風電CDM項目較少,批準注冊的僅有4個,申請但未通過的有2個,估計年減排量341982噸,批準注冊項目估計年減排量為265759噸。
三、案例分析與研究
(一)衢山風力發電場概況
衢山風電場建設規模為48臺單機,容量為850KW風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40.8MW。根據《浙江岱山衢山風力發電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和1年風能測速報告,該風電場年上網電量為8950萬KW.h,年利用小時數為2190小時,平均容量系數為0.25。
(二)經濟價值分析
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風電場主要技術經濟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不作為CDM項目,沒有CERs銷售收入,該項目的投資內部收益率為8.15%,NPV為384萬元。盡管略高于行業平均收益,鑒于風電運營期限較長,不確定因素較多;投資者無法承擔如在建設期購買設備時匯率變動損失、風電場運營成本提高等影響;尤其是風電機組技術的發展,其更新速度加快,仍缺乏商業競爭力,對投資者缺乏吸引力。
(三)CDM項目增加值
根據實際調研數據得知,2009年風電場運營成本費用比可研報告下降約8%,非發電收入(主要為碳減排量交易)年增加約500多萬元。假設未來其運營成本每3年下降10%,年非發電收入500萬元,在預測該模型下該風電場主要盈利能力指標如表2所示。
表2
從表2對比可見,CERs收入會對內部收益率和財務凈現值產生重大影響,無論是自有資金還是全投資都提高了,項目投資回收期較無CDM支持下的要提前2年左右,顯然,風電場投資具備社會資本的吸引力。
四、浙江風電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困難
目前,浙江省風電產業發展的系統規劃不夠、缺乏整體推進的措施,激勵力度較弱,政策的穩定性和協調性不夠,還沒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浙江省需解決風電產業發展瓶頸問題,關鍵在于最大限度開發省內的風電場資源項目。經對相關風電運營公司、省發改委和寧波、溫州、臺州和舟山等市政府及職能部門調研發現,風電場進展緩慢問題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前期籌建周期長
浙江省風電資源豐富,但對風電資源點開發,政府部門缺乏組織,并無對資源點進行有序的測量、儲備和待開發。風電公司擬開發需自主進行風力勘測,而風電測量工作準則規定,風電場場址處收集至少連續一年度的現場實測數據和已有的風能資源評估資料,收集完整率大于90%,直接導致風電企業前期工作冗長。
同時,風電場址勘測單位的唯一性,造就不少企業單位是否有資金實力和開發經驗,都與地方政府甚至鄉村政府簽訂風電勘測協議,樹立2-3個風電測量點,“跑馬圈地”,測而不開發,只測不進行;同時,有關政府職能部分對風電項目申報、立項和后續開發監管力度不夠,督辦執行無措施。
(二)風電場初始投資大
浙江省風電場可建大多為海島、山上,因此在風電場建設,如在風電機組運輸、建設安裝過程中,相對比在內陸地區如江蘇、內蒙古等地建設風電場成本要高,工期較長;同時,需劈山開路,破壞山地植被,影響地方景觀。在風電場建設完成,因自然災害及國產設備穩定性差問題,造成風電運營維護和單位發電成本高。
(三)風電上網運營中的非穩定性
浙江省風能資源主要分布在遠離負荷中心的偏遠地區和沿海地區,這些地區絕大部分處于電網末梢,電網建設相對薄弱,風電上網的難題短時間難以解決。另外,受風力影響,風電相對不夠穩定,電網企業對接收風電的積極性不高,也被認為是造成風電上網難的一個重要因素。
雖然,國家電網公司將建設有利于風電接入的智能電網,但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難以解決近期浙江風電產業發展問題。同時,各風電項目上網電價差異形成的利益,驅使企業與政府機構間博弈,將間接導致浙江風電發展的不平衡問題。
五、浙江風電CDM項目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發展浙江省風電既可增加清潔能源供應,節約常規能源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又能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加地方經濟收入,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因此,浙江省應以風電機組制造企業為龍頭,機械制造和電氣生產企業為核心,培育零部件供應企業,形成并完善風電產業鏈;積極發揮風電資源優勢,利用清潔發展機制和碳匯交易規則下的額外經濟收益,加快風電建設速度,具體建議如下:
(一)有風可開——制定風電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和實施細則
浙江省風電開發利用雖初步規劃,但尚未公開。同時,因政府部門在風電前期缺位和不作為,造成風電開發企業壟斷風資源和“跑馬圈地”現象發生;浙江省應由相關部門或委托相關部門負責收集、測量和評估浙江省目前風資源;明確浙江省風電產業中長期目標、重點區域和重點實施項目等細則。
(二)“開源節流”——有效實施配套的風電產業支持政策
風電有效開發利用事關浙江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同時又具有現實的公共利益性,但由于受技術瓶頸、投資規模、基礎設施等因素的不利影響,新開發成本往往過高,導致風電發展缺乏投資吸引。因此,有效實施配套風電產業支撐政策,引導、促進和激勵風電的開發利用,如大幅增加上網電價,減免發電企業稅收和有效整合非清潔發電企業,將降低風電投資成本,增加對風電需求和發電收入,提高社會資本投資浙江省風電積極性,促進浙江省風電發展內生動力。
(三)加快風電項目開發進度
加快推進近海風電示范項目建設。浙江省風電區域重心在近海,未來風電容量大多數來源于海上風電場。因此,浙江省應加快近海示范項目的建設力度,積極探索近海風電規劃、設計、建設和運行。通過近海風電示范項目的建設,總結實踐經驗,深化近海風電規劃,促進浙江省風電產業蓬勃發展。
(四)穩定運營——做好電網配套和輔助調節工作
浙江省風電場主要分布在沿海高山、灘涂、近海島嶼和近海海域,多位于電網末端,并網專用輸變電投資較高。電網企業應制定風電配套電網設施建設規劃,并納入電網發展規劃,加快電網建設,為風電發展提供上網保障,避免出現“忽悠”風電投資者“只投入、無收入”的尷尬局面,改變由風電企業投資建設電網配套工程現狀。
參考文獻:
[1]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浙江省能源結構優化和布
局調整研究[R].2008(12).
[2]關偉,關鈞·利用CDM的清潔能源項目開發[J].吉林電
力,2007(2).
[3]王正明,路正南.風電項目投資及其運行的經濟性分析
[D].江蘇大學,2008(12).
[4]吳金城.浙江風電項目的發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
2008(5).
[5]張希良,汪婧,顧樹華.利用清潔發展機制促進我國風力
發電產業的發展[A].21世紀太陽能新技術——2003年中
國太陽能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