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美國經濟復蘇乏力,美國對人民幣升值施加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本文對人民幣匯率升值與中美貿易不平衡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通過協整檢驗、相關性分析,得出人民幣匯率升值與中美貿易失衡之間具有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且二者具有正的相關關系。因此,在短期內想通過迫使人民幣升值來改善中美貿易失衡是不可能的。當務之急,減少對華出口管制,維護自由貿易才是美國最好的選擇。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 匯率升值 中美貿易失衡 相關性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勢力迅猛抬頭,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進入2010年,隨著危機影響的深化,實體經濟復蘇乏力,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勢力又一次揮起貿易保護主義大棒,并揚言發起“貿易戰爭”,以逼迫人民幣匯率升值。面對美國官方及民間的壓力,中國政府明確表示,人民幣匯率沒有低估,并且人民幣是否升值,以及什么時候升值不應該由美國人決定。一時間,人民幣匯率與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再一次成為人們談論和研究的熱點。
2008年我國對美貿易實現順差1708.6億美元,2009年為1433.7億美元;其中,2009年中國對美順差占到美國對外逆差總額的45%。針對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美國官方和一些學者認為人民幣匯率低估是主要原因。美國方面認為,由于中國政府操縱匯率,人為低估人民幣匯率,致使中國對美國出口旺盛,而中國對美國產品需求萎縮,造成美國對華貿易嚴重逆差。因此,美國政府長期以來向中國政府施壓,迫使人民幣升值,在美國國內經濟增長乏力時,這種要求更強烈。面對國外普遍的壓力,中國于2005年對外宣布實施匯率改革。截至2008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了21%,但與此同時,中國貿易順差不降反升,對美貿易順差年均增長20.8%。對此問題,美國官方認為,人民幣匯率被嚴重低估,只有進一步升值,才能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而中國及美國的一些學者則認為,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與人民幣匯率之間沒有什么必然聯系,迫使人民幣升值并不能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
長期以來,匯率波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問題一直是理論上研究的熱點,而人民幣匯率升值與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更是近年來各國學者研究的重點。因此,定量分析人民幣匯率波動與中美貿易平衡的關系以及中美貿易結構的關系,對探討推動中美貿易發展,調整中美貿易總量失衡和結構失衡,促進我國外貿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
針對人民幣匯率與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國內外學者從多方面進行了研究。Rose A.K.(2000)通過對匯率變動對于國際貿易影響的研究,認為匯率變動對貿易有系統的、顯著的阻礙影響,匯率貶值會改變貿易惡化條件。蒙代爾(Robert Mundell,2003)認為,人民幣升值與中美貿易平衡之間不存在必然的聯系,升值并不能改變美國逆差的現實。Ste Phen Jeffrey(2006)從理論和數據兩方面對人民幣匯率與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進行了研究,認為人民幣匯率升值對雙邊貿易失衡的影響很小。王勝、陳繼勇和吳宏(2007)通過研究認為,從長期均衡關系來看,人民幣升值還是會在一定程度上消減美國對中國巨大的貿易逆差。孫霄種、宋逢明(2008)通過建立中國與美國、歐盟、日本、韓國貿易的協整模型,進行Granger因果檢驗等方法分析了匯率對貿易的影響,從理論上找出了匯率升值的上限。彭其龍(2009)對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美貿易失衡問題進行了研究,認為人民幣兌美元確實存在被低估的情況;人民幣升值短期內能緩解中美貿易總量的不平衡,但是在長期內并沒有根本性的改善作用。
從以上文獻可以看出,對于人民幣升值與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的研究,目前還沒有定論。因此,筆者認為,人民幣名義匯率變動能否改善中美貿易不均衡需要不斷地觀察和實證。
二、人民幣匯率升值與中美貿易總量失衡的關系
(一)簡單相關性分析
自2005年中國宣布實行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超過20%,但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并沒有減少,反而持續大量增加。特別是自2005年開始,當人民幣加速升值時,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并沒有下降的跡象,反而也加速增加。
表1人民幣匯率統計(1994-2009)
注:人民幣名義匯率或實際匯率是100美元兌人民幣元的年平均數,數據來自國家外匯管理局和人民銀行網站,間接標價法即100人民幣可以兌換的美元數;美國CPI指數來自http://www.gpoaccess.gov/eop/download.html;中國CPI指數來自http://www.stats.gov.cn;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額數據來http://www.stats.gov.cn/,單位為億美元,為中方統計的數據;人民幣實際匯率計算公式:實際匯率=名義匯率*(美國CPI指數/中國CPI指數)。
通過表1我們可以看出,1995-2004年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化不大,而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卻一直處于上升態勢,特別是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由于雙邊貿易壁壘的減少,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關稅的下降,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呈飛速上升趨勢。自2005年中國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上升加劇,與此同時,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突破千億美元。人民幣升值與美國對華貿易赤字之間呈現出正的相關關系。
根據以上數據的分析,明顯看到人民幣升值與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我們可以用計量經濟學中的相關系數指標來量化這一關系。根據表1中的數據,利用軟件對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間接標價法)與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額的相關系數進行計算,得到二者的相關系數如表2。
表2 人民幣匯率、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額相關性分析
從表2我們可以看到,人民幣匯率(間接標價法)與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額之間具有正的相關關系,但二者的正相關性是逐漸減弱的。而人民幣匯率變動率與中國對美貿易順差變動額之間的相關與之前的結果有所不同,2001-2005年間,人民幣匯率變動很小,由于中國加入WTO組織,人民幣匯率變動率與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變動額之間存在很強的正相關;而人民幣在2005年開始加速升值后,二者之間的正相關性有所減弱。如果僅從2005-2008年時間段來看,卻表現出很強的負相關性。通過上表,我們總體上看,人民幣匯率與中國對美貿易順差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
(二)ADF單位根檢驗
鑒于上述方法過于粗略,接下來將通過Eviews軟件對人民幣匯率升值與中國對美貿易順差之間的關系進行更為深入、嚴謹的分析,以檢驗二者序列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由于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額數值變動較大,所以在進行檢驗之前,我們對數據進行一些必要的處理,將人民幣匯率及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額取自然對數。在此,我們假設兩變量時間序列都服從AR(p)過程,并采用同時帶有截距項和趨勢項的模型,然后根據回歸需要在剔除截距項和趨勢項。運用Eviews6.0計量軟件進行檢驗,ADF單位檢驗結果見表3。
表3ADF單位根檢驗結果
注:表中檢驗形式C表示有常數項,T表示有趨勢項,數字表示滯后期,N表示不含有常數項或趨勢項;*表示變量差分后的序列在5%的顯著水平上通過ADF平穩性檢驗。
根據表3,中美貿易順差以及人民幣名義匯率月度序列的ADF統計值都比對應的顯著性水平為10%的麥金龍臨界值要大,表明兩序列是非平穩的,存在單位根;經過一階差分后,得到中美貿易順差LNNEXSA的ADF統計值、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LNER的ADF統計值比對應的顯著性為5%的麥金龍臨界值要小,說明該兩個序列一階差分后是平穩的,不存在單位根。所以,中美貿易順差和人民幣匯率月度序列都是一階單整序列,即I(1)。在此基礎上,再檢驗中美貿易順差與人民幣匯率之間是否存在著協整關系。
(三)協整檢驗
對兩個變量作協整檢驗時一般采用Engel和Granger提出的E-G兩步法,即首先用最小二乘法對向量進行回歸分析,然后再把回歸得到的殘差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本文的協整檢驗涉及兩個變量,適合運用Engle-Granger兩步檢驗法。由于中美貿易順差和人民幣名義匯率序列都是一階單整序列,滿足協整檢驗前提,所以直接進行第二步,即用一個變量對另一個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再對殘差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如果殘差序列是平穩的,則兩變量之間具有協整關系;反之,則不存在協整關系。據此,對中美貿易順差LNNEXSA的一階差分序列△LNNEXSA與人民幣名義匯率LNER的一階差分序列△LNER進行普通最小二乘回歸,并得到回歸方程的殘差序列,在此設為Ut。殘差序列的單位根檢驗結果見表4。
表4 ADF單位根檢驗結果
根據表4,中美貿易順差一階差分序列(△LNNEXSA)的與人民幣名義匯率一階差分序列(△LNER)線性回歸殘差序列的ADF統計值比對應的顯著性水平為10%的麥金龍臨界值要小,表明該殘差序列是平穩的,因而,中美貿易順差與人民幣名義匯率之間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由此可以得出,人民幣匯率與中美貿易逆差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證明前面分析的正確性。
三、人民幣匯率升值與中美貿易失衡商品結構的關系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短期內人民幣匯率升值并不能改變中美貿易在總量上的不平衡,也就是說,想要通過迫使人民幣匯率升值在短期內改變中美貿易總量上的不平衡是不可能的。但是,人民幣升值會不會影響中國對美出口的商品結構呢?這也是學者們比較關心的問題。
表5 美國自中國進口主要商品構成(類)(單位:百萬美元)
數據來源:商務部國別數據網。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index.asp .
從2005年下半年,人民幣開始快速升值以來,我國對美商品出口在總量上增長較快,主要對美出口商品在量上也有所增加,除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出口量有所下降外,2006-2008年間,對美出口主要商品基本呈上升態勢。從對美出口商品結構上來看,各主要商品所占當年的出口比重變化不大。通過表5,我們可以看到,2006年和2009年主要商品所占出口比重,除機電產品、紡織品及材料和賤金屬及其制成品三類所占比重變化超過1%以外,化工產品變動超過0.8%,其他的商品比重變化很小。
由此可見,人民幣匯率變動在短期內對中國對美出口的商品結構的影響不是很明顯,當人民幣上升時,2006-2008年間各主要商品對美出口也有所增加,且各主要商品之間的比重變化不大。
四、簡要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本文通過對人民幣匯率升值與中美貿易失衡的關系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1994-2009年間的數據計量分析表明,人民幣匯率升值與中國對美貿易順差之間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變動與中國對美國的出口變動之間存在系統性相互影響和決定關系;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變動與中美凈貿易額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即人民幣匯率越升值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越大。因此,在短期內想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改善中美貿易失衡問題是不可能的。2.從2005年人民幣開始加速升值以來中國對美商品出口的數據來看,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對中國對美出口的商品結構影響不大,二者之間體現出同時上升的趨勢。3.通過1994-2009年間人民幣升值變動率與中國對美貿易順差變動額的簡單相關系數可以看出,雙方的正相關關系有不斷減弱的趨勢,這與通過計量檢驗得出的二者之間具有長期穩定協整關系有一定的矛盾性。未來長期中,人民幣的進一步升值是否會影響并減少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改善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二)政策建議
匯率變動和貿易差額的關系十分復雜,匯率變動改變貿易差額需要諸多前提條件,并且,目前中美貿易失衡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單靠調整匯率是不行的。當前,關于人民幣升值可以改善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的觀點更多具有政治含義,經濟效果不顯著。解決中美貿易失衡的問題需要中美雙方在實事求是、共同發展中美貿易關系的基礎上一起努力。因此,從美國角度出發,消除對中國部分高科技產品出口的貿易壁壘以增加產品出口、維護自由貿易是最佳選擇。同時,美國也應該提高國民儲蓄率、減少政府財政赤字等,這是短期內解決中美貿易失衡問題的有效方法。
從中國的角度出發,巨額的貿易順差以及由此帶來的人民幣升值壓力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潛在風險。因此,在以一籃子貨幣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減少匯率干預,維護自由競爭;擴大技術引進、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優化固定資產投資方向、提高投資效率、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內需、減少外貿依存度等。這些都是減小人民幣升值壓力、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切實可行的做法。目前比較急迫的是,我國應該從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制定我國外貿行業未來的發展規劃,積極引導外貿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Rose. A. K.. One Money, One Market: the Effect ofCommon
Currencies Trade [J]. Economic Policy, 2000, 30(l).
[2]劉偉,凌江懷.人民幣匯率升值與中美貿易失衡問題探討[J].
國際金融研究,2006(9).
[3]彭甚龍.人民幣匯率變動與中美貿易失衡研究[D].浙江大學
國際貿易專業碩士學位論文,2009.
[4]沈國兵.美中貿易逆差與人民幣匯率:實證研究[J].南開經濟
研究,2004(6).
[5]孫霄種,宋逢明.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貿易影響的評估[J].
國際貿易問題,2008(l).
[6]王勝,陳繼勇,吳宏.中美貿易順差與人民幣匯率關系的實
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