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帶領湘軍征剿太平軍的過程中,曾國藩一直覺得自己的權力太小,處處受掣,可是皇上因為他是漢人,對他信不過,又不放權給他。后來,朝廷的正規軍在與太平軍交戰時全線潰敗,曾國藩認為正規軍失敗了,朝廷只能依靠自己所帶的地方軍——湘軍了,覺得這對于自己可能是一個好機會。
這時,胡林翼的手下派人送過來一封信。曾國藩接過信封一看,覺得奇怪,因為信封上寫的收信人并不是他的名字,而是胡林翼的大名。打開細看,明白了內情。原來這是朝廷重臣肅順寫給胡林翼的一封密信。肅順在信上講述了江南大營潰敗后,皇上非常生氣。兩江總督何桂清臨陣脫逃,皇上一氣之下將其就地免職,打算再選一個可靠之人接替何桂清的職位。思來想去,皇上覺得正在任鄂撫的胡林翼不錯,就打算讓胡林翼接替兩江總督的職位。不過肅順并不同意,說道:“胡林翼才學優長,足堪江督之任,但若調離,鄂撫一職則無人可代。”皇上問:“叫曾國藩任鄂撫如何?”肅順說:“六年前,皇上命曾國藩署鄂撫,幾天后又撤銷前命,曾國藩想必心中不快。事隔六年,又叫他任鄂撫,顯得皇上恩德不重,不如干脆叫曾國藩作江督。胡林翼與曾國藩是好友,必定會協調合作。那時上下同心,東南局面將有轉機。”皇上一聽,覺得有道理,點頭同意了。
肅順為此給胡林翼寫了一封信,將這詳情告訴了他,并且在最后安慰胡林翼,說胡林翼向來深明大義、顧全大局,不會因為此事心存芥蒂。還鼓勵他與曾國藩同心協力,一起消滅太平軍。寫完這封信之后,信的一角還加上了一行小字:“請送與滌生一閱。”滌生就是指曾國藩。
兩江總督是曾國藩渴盼已久的職位,從咸豐三年帶兵以來,他就一直渴望能有這一天。因為兩江總督在當時就是與太平軍作戰的最高統帥,也就是全國軍事力量的最高統帥,如果有了這個權力,曾國藩所帶的湘兵再也不會處處受掣、四處受氣了。一想到這里,曾國藩對肅順就有說不出的感激之情。肅順是朝廷的重臣,現在他又主動提拔自己,這樣的靠山,在別人看來,可真是求之不得。
曾國藩帶著感激的心情,提起筆來,想給肅順寫一封感謝信,借此套套交情。可是他一邊研墨,一邊思考,他想起了肅順在信的一角寫的那行字“請送與滌生一閱”。這種提拔兩江總督的事情在朝廷還沒有公開宣布之前,應該屬于重大機密之事,肅順卻提前透露給自己,明顯是在討好自己。曾國藩開始冷靜下來了,他仔細想了一想肅順的這個人及他所做的事。
肅順是宗室貴族,雖然精明干練,很有魄力,敢于重用漢人,瞧不起滿蒙親貴中的昏聵者,但是他剛愎自用、目空一切,盡管得到了皇上的重用,但是在朝廷中的人緣極為不好。本來,他與恭親王關系還行,可是得到皇上的寵幸后,就連恭親王也不放在眼里了。自古庸主旁邊多權臣,雖然曾國藩不敢說當朝的皇上是庸主,但是肅順絕對可以算得上是權臣了。而且這個權臣不懂得收斂自己,驕橫跋扈,獨斷專行。歷史上這樣的權臣有幾個是最后有好下場的呢?
曾國藩左思右想,決定不給肅順寫感謝信,等皇上的任命旨令下來,再給皇上寫謝恩折,自己不能與肅順有私下的聯系,而是依靠朋友、名士間接地往來著。
果然不出曾國藩所料,肅順的下場果真很慘。慈禧掌權后,以政變罪將肅順等八大臣除掉。同時,慈禧還到處搜羅證據,將肅順的黨羽一網打盡。一些官員寫給肅順的信件,都被當作是其黨羽的證據。可是在這過程中,卻沒有發現曾國藩的只言片語。慈禧本來是懷疑肅順與曾國藩關系不一般的,因為她知道肅順曾經保舉過曾國藩,結果卻沒有找到任何他們往來的書信,慈禧不得不發出“曾國藩乃忠臣”的感慨。(摘自《特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