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棋方接續走棋
2 捉
“捉”在其定義里,也明確了接續再走說。即凡走子后能夠造成在下一著(包括從下一著開始運用連續“照將”或連續互吃交換的手段)吃掉對方子力且得子者,稱為“捉”(含“抽吃子”)。
在明確“捉”的基本概念后,針對各式各樣紛繁復雜的“捉”,運用接續再走說演變下去,再依照棋例予以正確裁決,會避免許多爭議。

如圖1是筆者與棋友齊守先弈戰時,由中炮對鴛鴦炮列陣僅9個回合時形成的的待判局面。
黑方炮6平8捉車是“捉”。紅方車二平四捉士,企圖于下一著吃士是“捉”。
黑方后炮平6的走棋性質如何裁決,我與齊發生了爭執。齊認為后炮平6是“閑”,因為黑方走子后,紅方可以前車進四吃炮,再車四進七吃馬,用一車換取一炮一馬,子力價值相當,誰也不吃虧。我則認為后炮平六是“捉”。因為從下一著起應該讓黑方繼續再走,即炮6進7吃車,車四退三吃炮,這樣黑方以子力價值較低的黑炮換取對方子力價值較高的紅車,構成了得子。數日后,齊經過反思認同了我的觀點。
如圖2,選自亞洲象棋聯合會制訂中棋例初稿。黑車被紅炮牽制不能離線,紅車貌似長兌實屬長捉。既然是捉,我們在紅方車二進二后,還應讓紅方接續再走車二平四吃掉黑車。同理在紅方車二退二后,也應接續再走車二平四吃掉黑車。
黑車走子前后均能吃去紅炮,黑車對紅炮的捉并非產生于剛走的這著棋,走子之前就已存在,因此黑車不算捉,是二閑。本例應由長捉車的紅方變著,不變判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