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秉承為廣西地方經濟社會服務的辦學理念,狠抓人才培養質量,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以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為目標,以服務廣大畢業生為重點,不斷完善就業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模式,強化服務意識,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全員就業工作組織體系和全程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
一、依托行業辦學, 充分發揮行業專業優勢
作為廣西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直屬院校,學院憑借行業辦學的資源優勢,緊緊圍繞廣西經濟建設和北部灣開發建設的需要,始終瞄準建設市場和建筑企業,創建行業急需、特色鮮明的新專業。在2010年招生的30個專業及專業方向中,有25個建筑類專業,占專業總數的83%,基本涵蓋了建筑大類專業,在校生數占全院學生總數的92%。99%以上的畢業生在學業結束時均持有如施工員、預算員、安全員、資料員等職業資格證書。畢業生因“能吃苦、技能強、適應快、留得住、用得上”而備受用人單位好評。
二、建立全員參與的多維就業工作運行機制,提高管理實效
學院建立了畢業生就業工作層級負責工作機制。在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安排下,按“學院到各系,各系到老師,老師到班級,班級到個人”的四級聯動模式開展工作。就業任務責任到部門、責任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形成了“學院統籌、部門牽頭、系為基點、四級聯動、全員參與”的多維就業工作組織運行模式,提高了就業工作的管理實效。
三、構建全程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取得顯著效果
從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際出發,構建了“兩個”中心、“三支”隊伍、“四個”階段、“五個”平臺、“六類”課程等全程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確保了就業工作的有序運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強化“兩個”管理中心,構建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組織機構
學院在招生就業處設有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和畢業生就業服務中心,分別負責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與畢業生就業管理服務工作。實行“兩個”管理主體平行設立、交叉職能的雙軌運行機制,構建了全程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組織機構。
(二)培養 “三支”工作隊伍,構建全員就業指導責任體系
學院重點建設了專職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團隊、兼職就業指導工作隊伍和學生干部隊伍等“三支”就業指導工作隊伍。三支隊伍從不同的角度全方位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共同推進就業指導的全面開展。
(三) 實施“四個”教學模塊,構建全程就業指導體系
依據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將就業指導的知識模塊分解成課堂理論教學、求職技能訓練、頂崗實習實戰演練、畢業跟蹤反饋等四個模塊,將新生的入學教育、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技能訓練、職場適應等職業能力訓練內容貫穿于學生在校學習的3年,形成了全程化、全覆蓋的就業指導體系。
(四)建設“六類”教育課程,完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
學院除將《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列入公共必修課外,還將必選課《新生入學教育》、公選課《大學生創業素質訓練》和《社交禮儀與職業禮儀訓練教程》、活動課《就業指導專題講座》及實踐訓練活動課《職業體驗與調查》等共六類就業教育課程納入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豐富了課程教學內容,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搭建 “五個”服務平臺,構建高質量的就業服務體系
1.就業職業技能訓練平臺。通過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采取頂崗實習、仿真訓練等模式,使學生在真實崗位上得到專業技能訓練,提高就業核心競爭力。
2.就業信息網絡平臺。通過校內、校外兩個就業信息網絡平臺為用人單位與畢業生塔建了信息共享、視頻面試等高效、便捷的服務平臺。
3.就業市場服務平臺。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做法,在鞏固原有就業市場的基礎上不斷開辟新的就業市場,提高了畢業生的市場占有率。
4.特殊群體就業幫扶平臺。堅持實施領導干部和黨員兼任班級聯系人制度。每個班級聯系人都能自覺地為畢業生就業提供必要的幫助;特別是對家庭經濟困難的畢業生,我們開展“一幫一”或“多幫一”活動,幫助他們實現就業,今年共幫助了446位特困生實現了高質量就業,貧困生就業率達到99.78%。
5.畢業生跟蹤服務平臺。通過定期開展畢業生就業意愿調查、畢業生滿意度調查和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等活動,探索就業市場需求規律,為學校人才培養 、招生就業等工作提供依據。
經過全院教職工的共同努力,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連續6屆成功舉辦了大型畢業生就業雙選會,“十一五”期間,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平均達到97%,一直名列廣西高職院校前茅;2006年至今連續4年榮獲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畢業生的高就業率和高就業質量贏得了學生、家長、用人單位、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的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