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根本保證。近年來,北海市堅持把“產業興市、人才強市”作為發展的根本大計,以高層次人才引領產業高起點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科學分析形勢,全面確立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思維
在推進北海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實踐中,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才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有利時機,作出了人才發展“四個優先”的決策部署:位置優先,把人才發展擺在最突出的位置;積累優先,瞄準未來發展,作好人才儲備;投資優先,優先投資人才開發,建立多元投資機制;開發優先,在整體發展中,優先開發人才,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牢固樹立“抓人才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使人才優先發展成為全市上下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
二、采取非常舉措,強力推進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的實施
一是抓好科學規劃,提升人才先發的導向力。堅持規劃先行,引領人才先發。在人才總量上,科學預測趨勢,確保人才與經濟發展相匹配;在人才結構上,以“兩高”人才為重點,統籌各類人才發展;在人才引進上,推動人才向經濟建設一線集聚,向優勢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轉移;在人才培養上,體制內外同等對待,提高人才發展整體效應。
二是堅持優先投入,提升人才先發的驅動力。牢固樹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理念,優先保障人才投入。設立人才小高地建設專項資金、高新技術發展基金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扶持資金等,為人才創新創業加油助力。
三是完善配套服務,提升人才先發的吸引力。堅持“高端人才、高度支持,特殊人才、特別對待”,開辟“綠色通道”,實行重點扶持,給予安家補助,重獎優秀人才,集聚、培養、激勵產業人才的配套政策得到落實。
四是加強載體建設,提升人才先發的集聚力。積極打造人才匯聚的創業平臺,先后建成工業園區、出口加工區、高新技術產業園、留學人員創業園等9個經濟園區,聚集了全市70%以上人才。鼓勵重點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研發機構、中試基地和實驗室,推進人才與產業對接、科技資源與產業資源融合。近年來,博士后工作站、人才小高地、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企業孵化器等平臺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400多名,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
三、服務產業發展,把人才先發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
一是推動人才集聚與產業集群互動。突出在石化、電子信息、臨港、旅游等重點產業和優勢產業上引進和培養人才,催生了一批高科技企業。特別是近兩來,全市累計吸納近千名電子信息類人才前來創業,中電集團、德昌電機等龍頭企業紛紛進駐。2009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產值突破百億元,占全區電子信息產業產值的半壁江山。
二是加快人才集聚與自主創新融合。選擇在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生物能源等8大特色產業建立人才智力引進示范基地,啟動“百名博士北海創業行動”,引導高端人才向重點產業聚集。近年來,北海工業經濟連續保持30%以上的增速,其中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9%。
三是促進人才集聚與產業升級并進。實行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高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三高聯動”,齊頭并進。輸配電網混成控制系統、網絡計算機產業化項目、珍珠貝提取天然牛磺酸產業化工程等一批領先項目全面實施,填補國內空白。高層次人才加盟,正在推動著全市產業不斷向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藥等新興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