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全面啟動新農保試點工作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認真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務實進取,克難攻堅,新農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10年7月31日,全縣實際參保人數161852人,參保率達81.78%,其中參保繳費119710人,發放基礎養老金42142人,發放率98.92%,征繳養老保險費1908萬元,發放養老金1598.45萬元。
一、立足惠民主題,致力改善民生
近年來,興安縣在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的同時,將致力改善農村民生、惠及廣大農民群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列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科學發展的重中之重,不斷地進行探索實踐:2005年,積極爭取列為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有效解決農民看病難題;2008年,在全區率先實施農村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有效解決失地農民養老難題;2009年爭取列為全區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試點縣,有效解決農村基礎設施差的難題。
在被列為全國首批新農保試點縣后,興安縣快速啟動了試點工作。成立了以15個相關部門為成員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在全縣深入開展新農保試點工作調研的基礎上,精心制定下發《興安縣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方案》和《試行辦法》,明確工作責任,細化工作目標。創新出臺推進新農保試點工作一系列激勵政策,真正做到優勢力量向試點工作集聚,優惠政策向試點工作傾斜,財政資金向試點工作集中,井然有序地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
二、把握關鍵環節,科學有序推進
1、深入宣傳發動。一是廣泛動員。為讓新農保制度家喻戶曉、 深入人心,吸引更多群眾參保,興安縣層層召開縣、鄉鎮、村、組動員大會,廣泛宣傳新農保工作的目的意義;印發《興安縣新農保知識問答》4.2萬張,發放宣傳資料18萬份,出版宣傳專欄136期,張貼宣傳標語4000多張,發送手機短信5萬余條;并在縣電視臺、《靈渠資訊》等媒體開辟專欄進行宣傳。二是發放信函。對一些外出務工的農民,通過其家屬和親戚找到其聯系號碼或地址,通過電話聯系和郵寄《告農民朋友一封信》等方式進行告知。三是摸清底數。派出專門工作組,入村入戶進行詳細調查,并進行登記造冊,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四是集中發放。分別到各鄉鎮、重點村舉行60歲以上老人集中領取養老金儀式,以年滿60周歲以上的農村戶籍老年人參保時不用繳費,每月都能領取基礎養老金的事實,現身說法,吸引群眾參保。
2、提升經辦能力。一是提供經費保障。從財政資金中專門列支120萬元,作為新農保試點工作啟動經費;財政預算430萬元,作為財政對參保人員的繳費補貼;上級補助資金,堅持按時足額兌付。二是配強工作隊伍。在縣級經辦機構配備8名工作人員,在全縣10個鄉鎮設立了勞動保障事務所,各鄉鎮還抽調人員成立了專門工作組,在每個行政村配備一名兼職協管員,實現縣、鄉鎮、村上下聯動,網絡健全,運行有序。三是強化能力培訓。分層次分類別地對縣、鄉鎮、村新農保工作人員進行政策法規、辦理流程、操作規程、參保辦法、表格填寫等方面培訓。四是完善辦公設施。給每個鄉鎮保障事務所配備了2臺以上電腦、1臺打印機、1臺復印機。及時安裝、應用新農保信息系統,快速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管理,大幅度提升經辦效率。
3、“手牽手”服務。為真正方便群眾,做好“手牽手”服務、“心貼心”交流,興安縣采取多項便民措施,開展了“三進村”活動。一是證件辦理進村。農村很多老人沒有第二代身份證,無法辦理入保手續。縣公安局抽調工作組到各鄉(鎮)、村屯進行上門服務,加班加點集中辦理身份證和新戶籍本。二是復印設備進村。采用了“摟著打印機、抬上復印機下鄉”的“一線工作法”,免費為參保農民復印所需的證件資料。三是經辦服務進村。興安農村合作銀行特別印制了新農保的現金繳款單,除入保姓名和金額之外的其他項目都已經事先印制好,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農村合作銀行還定期到村屯的指定地點,由村委干部、銀行的信貸員實行一站式繳費服務。
4、部門齊抓共建。實行了新農保工作縣領導聯系鄉鎮、縣直部門包村制度,每個縣四家班子領導聯系一個鄉鎮,每個縣直單位聯系一個行政村。全縣建立起“主管部門牽頭、成員單位參與、上下整體聯動、部門齊抓共建”的工作格局。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主動與各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克服困難,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組織、宣傳、編辦、發改、公安、民政、財政、國土、農業、計生、殘聯、統計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在組織發動、宣傳報道、人員編制、補貼資金配套、工作經費落實、人口數據、農村戶籍以及重度殘疾人、五保、低保等困難對象的核定等工作環節上,根據各自職責分工,積極配合做好各項工作。
三、大膽創新機制,合力克難攻艱
興安縣立足實際,探索創新,科學整合資源,凝聚工作合力。
1、創新激勵促進機制。一是激勵工作先進。縣財政安排專項經費,對完成任務較好的鄉鎮、村實行獎勵。湘漓等鄉(鎮)在縣級獎勵的基礎上,對在規定時間內參保率達到80%的行政村,另行給予獎勵。二是鼓勵延長繳期。率先實行“參保人年滿60周歲,繳費年限超過15年者,每增加一年繳費,其基礎養老金每月加發2元,加發部分的資金由縣財政支出”的獎勵辦法。三是激發村干熱情。縣財政按照每人每年360元、720元兩個檔次的標準,分別對參加新農保的半額補貼、全額補貼村干部實施養老保險繳費補貼,計入其新農保個人賬戶。縣財政代繳養老保險費每年按5%的比例遞增。四是計生獎扶推進。年初,縣財政已專項預算80萬元,對符合計生條件且參加新農保的部分農村計生家庭,在其本人繳費的基礎上,每年給予100元的繳費補貼,劃入其個人賬戶。五是企業讓利跟進。聯通公司興安分公司對參加新農保的新老用戶予以獎勵,凡參保者只要入網聯通預存100元話費或老客戶一次性交100元話費,給予參保人30元新農保個人帳戶資助。
2、創新末位追究機制。對各鄉(鎮)新農保工作進度情況實行日報、周評制度,定期在全縣范圍內進行完成任務數、參保率、發放率排位通報。對連續兩周排在最后一名的鄉(鎮),黨政主要領導要向縣委作出說明,并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
3、創新評比考核機制。為確保年內實現新農保參保率達到80%以上,發放率達到95%以上的目標任務,興安縣委、縣政府與各鄉鎮簽定新農保工作責任書,要求限期完成、按時推進。并將新農保工作進展情況納入年度崗位責任制考核重要內容,未按期按進度完成任務的鄉鎮,年度考核不得評為一等獎;對縣直各單位實施分片包干責任制,對其聯系村、聯系點沒有完成參保率任務的年度考核不得評為“十佳單位”。
(根據廣西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現場會交流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