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世紀初預算管理在美國通用電器、杜邦等公司成功實踐以來,此方法很快成為西方大型工商企業標準化的作業程序,并從最初的計劃、協調生產發展為兼具控制、激勵、評價等功能的一種綜合貫徹企業戰略方針的經營機制。在我國,對全面預算管理的研究和實踐只是在近些年才開始。雖然有不少企業如上海寶鋼、濰坊亞星等都推行了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實施效果還不理想,原因在于企業在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時還存在很多問題。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流于形式,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為更好的指導全面預算管理實踐,有必要對全面預算管理體系進行完善。
一、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組織體系的完善
預算組織是預算機制運行的基礎環境,預算目標的實現必須建立在完善的預算組織的基礎上。預算組織是以企業自身的組織結構為栽體的,因此,隨著組織結構的變化,以組織結構為基礎的預算管理方法和程序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信息傳輸手段和知識在管理中的加強對企業組織形式產生了巨大影響。延續了百年的垂直一體化層級結構在逐漸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扁平的、以“作業”、“流程”為中心,由合作小組組成的動態結構。在環境變化的壓力下,企業組織需要利用業務流程再造,針對“一項產品或服務的提供流程被不合理地在企業內部各部門間分割與解肢”所造成的效率下降和權責不明的問題,用“流程主導的企業組織”取代“職能主導的企業組織”來改變這種不良的狀態。隨著組織的不斷演進,傳統的等級制和職能結構中有效的制度和方法在扁平型、面向流程的企業里失去了效力。流程組織及其對戰略的關注,對傳統的以層級組織為基礎的預算管理體系提出了挑戰,如何適應新的組織形式的管理要求,以流程為導向、以作業為基礎單位來構建新的預算組織,成為預算組織構建的新問題。
預算組織應由預算管理組織和預算執行組織兩個層面組成。預算管理組織是指負責預算的編制、審定、協調、調整和反饋的組織機構和人員;預算執行組織是指預算執行過程中的責任單位構架,即各層責任預算的執行主體。但是,它們之間并非相互脫離的兩個層面,而是一種相互協調和配合的關系,對于企業絕大多數機構而言,它們都具有預算管理組織和執行組織雙重身份。當然,不同層面的管理組織的設置原則及其具體形式是有差異的。
二、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目標、內容、方法及調控體系的完善
預算管理工作的首要環節是預算編制,而預算編制過程中最重要的任務是如何確定預算目標。預算目標的確定就成為預算管理工作的起點,是預算機制作用發揮的關鍵。好的目標有利于預算管理工作的順利推進,有利于企業日常管理的有序和協調,有利于企業戰略意圖的最終落實。反之,不好的目標會使預算管理效率與效益大打折扣,使企業日常管理工作處于元序的境地。有鑒于此,預算目標體系的構建就在預算運行體系的構建中居于先前位置。由于預算目標是企業目標或戰略意圖的體現,預算目標的確定。必須綜合企業特定的內外部環境狀況。脫離環境的預算目標是不現實的,也就失去了其規劃和指導的意義。這些環境因素主要包括:預期市場變動、宏觀政策變動、主要競爭對手業績表現和企業往年實際業績及其增長率等。還需特別強調,確定非財務目標(如作業目標)時,除應考慮上述因素外,還必須考慮顧客的要求,設立相應的目標標準。
全面預算管理是一種全過程、全方位、全員的管理,因此,預算內容體系必須涵蓋企業經營業務和財務的全部。為此,預算管理的內容至少應該由業務預算和財務預算兩部分構成,兩者.缺一不可。不僅如此,業務預算和財務預算還是一個整體,相互支撐、相互依賴。是一個完整而緊密的系統。該系統通常以企業目標為核心,以包含企業限制因素的業務預算為起點,按順序編制而成。預算的內容體系中還色舍著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即責任預算體系,全面預算的落實必須有待于責任預算的支撐。責任預算是全面預算按權責關系進行的責任分解,是全面預算的延伸及具體化。
預算管理方法有好多種,包括固定預算、增量預算、彈性預算、零基預算、滾動預算等。各種預算方法均有所長,也有所短。不同企業因環境、技術、成本等因素不同,所采取的預算方法也應該不一樣。同樣的預算方法,運用于不同的企業,其效果可能會大相徑庭。同一企業不同時段對預算方法的選擇也不同。如果企業不重視實際情況而盲目編制預算,可能事倍功半,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企業在編制預算時,不能因為追趕時髦,采用一些先進的預算編制方法,不考慮成本和人員等方面的因素,而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預算方法,尤其應該注意各種預算方法之間的結合應用。
預算調控是指預算執行過程中的日常監督和調整,它是預算目標順利實現的有力保證,是企業預算管理的重要環節。預算調控一般包括預算調整、預算監控與預算仲裁。預算調整是在微調失效的情況下所進行的較大調整。預算監控,是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作用,實際執行情況難免會與預算發生偏離,為了糾正偏差,保證企業按預算目標運行,對預算執行所進行的日常監督和控制,是預算目標實現的必要保證。預算仲裁制度作為實現預算調控職能的必要保障,能夠促使預算管理順利實施。此外,預算調控的實現又取決于預算信息反饋系統的完善與否。因此,先完成預算信息反饋系統的構建,將責任會計核算納入財務會計核算體系,同時進行財務會計和責任會計的核算,同時完善預算反饋報告制度。完善預算調控系統的構建。
三、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業績考評體系的完善
為了正確把握預算管理的各項活動是否給企業帶來了應有的管理效果,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對預算管理的工作所取得的業績進行考評。預算管理的業績考評正是針對這一管理要求,通過設計一系列的考評指標,對企業預算實施的過程和結果,特別是預算編制和預算控制的執行情況和結果進行考評,使管理者認識到隨著預算實施進程的前移,企業的競爭地位有何變化,各項經營管理活動尤其是預算管理活動是否實現了’預期的目標,是否需要對未來的戰略進行調整。預算管理業績考評是預算管理的最后一環。它的實施是對預算管理工作的自我檢查和考評。預算管理業績考評的結果既是對企業過去預算管理工作的一個總結,更是對企業未來預算管理方向的重新定位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同時也是對企業管理者和員工進行獎懲的依據。預算管理的業績考評是企業業績考評的一部分,其主要表現在于對經營者開展預算管理活動所取得的業績進行衡量,看其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以確定對經營者的獎懲。但與企業業績考評不同的是,預算管理業績考評的主體是企業最高管理當局或最高管理當局委托的管理部門,考評的客體是預算管理的實施對象,考評的依據是預算目標水平和控制標準。作為預算管理的最后一項行動,預算管理業績考評既是對預算管理諸多工作步驟的一種檢查和總結。也是完成預算管理工作循環不可缺少的步驟。企業通過實施預算管理業績的考評,能夠向有關方面揭示預算管理目標的實現情況,并促使企業總結成功的經驗,吸取失敗的教訓.以利于更好地實施全面預算管理。
(作者單位:新建縣地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