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發展中,統計對于改制宏觀決策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其主要作用表現在:(1)統計是正確決策的前提;(2)統計是指定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重要依據;(3)統計可以推動技術,工藝和產品更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4)統計有助于指定科學的教育發展規劃.促進人才的培養;(5)統計是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其中在企業改制中,任何改制決策工作的關鍵是能預先掌握該項決策和該項工作的有關信息,這是開展系統工程,進行系統分析的先決條件。
一、統計的原則
在企業發展中,統計數據的制定必須從科學的原則出發,抓住事物的本質和主流,通過嚴謹的邏輯推理.挖掘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
1 系統性原則。
將科學技術統計的對象看成是_個系統,觀察系統內部以及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分析系統內部結構與功能,找出其發展的必然趨勢。
2 類推原則。
類推原則是指經濟事物的結構和變化都有一定的模式,某些模式之間彼此有相似之處。經濟發展過程中,各經濟部門可能不同,各有自己的發展模式;但有些在發展規律上可能有相似之處;有些事件可能是另一事件發展的先兆。經濟發展過程的模式是可以認識的,認識了這種模式,根據上述原理和邏輯推理,就可以設想未來事件的規律。 3 概率性原則。 概率性原則稱或然性原則,是指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而且在偶然性中隱藏著必然性。因此,經濟統計者必須通過對事物發展的偶然性的分析,揭露事物內部隱藏著的必然的規律性。從偶然中找必然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就是統計規律。通過樣本來估計整體;通過局部來預衡全局。這一統計規律是以概率論為基礎的。同時,概率性原則還要求我們必須估計某階段穩定性與長期發展趨勢之間的誤差,即某階段穩定趨勢的概率。
二、企業改制中統計數據的作用
1 為改制企業產品控制提供參考。
產品控制是指在明確的產品設計與控制目標條件下通過行動方案和資源配置的計劃、實施、檢查和監督來實現預期質量目標的過程。其中的檢查環節在整個產品控制過程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而產品檢查結果往往是一組具有一定規律特性的數據集合,這些大量的數據包含著無序的、繁雜的關于產品的信息。要想得到詳實、可靠具有反映產品問題實質性的信息,就必須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在統計工作中適當地選用合理的統計方法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2 為改制企業改革發展提供服務。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之問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并逐步向規范化、法制化的方向發展。改革企業必須要具有超前意識,針對市場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不斷擴大市場份額,才能保證企業持續穩定地發展。比如我們知道很多改制企業在參與市場競爭的投標書由產品介紹、報價、商務三部分組成。標書的商務部分所需資料大都需要統計部門提供,如《企業基本情況一覽表》中的企業人員構成情況、完成總產值、利潤總額、勞動生產率等都需要統計部門提供,統計人員根據所需整理成數據庫。
3 改制企業管理水平的綜合體現。
改制企業統計管理資料是在其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統計文件材料轉化而來的。它與完成工程主體有著同樣的重要性,是企業相關合同的一部分。它是全面反映、記載改制企業主體及產品經營過程的重要文件,是改制企業的直接成果之一,對企業起著指導和依據的作用,它代表著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
三、當前改制企業統計數據工作存在的問題
1 統計數據手段落后。
目前我國相當部分改制企業的統計工作基本上仍處于以手工勞動為主的階段,這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隨著改制企業信息量的增多,推斷統計方法在改制企業中的應用,其計算量是十分龐大的,依靠手工處理是難以完成的,工作手段的落后,使改制企業統計人員的工作時間大都在從事枯燥單調的數字加減乘除中,即使想為改制企業出謀劃策也力不從心。其影響了統計信息的時效性和精確性,也影響了統計分析的深度,導致了改制企業統計工作的低效率。難以滿足市場經濟條件下改制企業對綜合性、超前性信息的需求。
2 統計數據調查方式單一。
據調查,目前我國改制企業統計資料的收集主要依靠上級布置的定期報表來掌握信息,很少根據改制企業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調查方式收集資料。隨著改制企業的發展與發展,許多改制企業成為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經濟實體,各改制企業有各改制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這種單一的調查方式不可能全面收集改制企業內所有改制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基本信息,更談不上捕捉改制企業外部瞬息萬變的市場信息,因而使統計信息的涉及面受到了限制,從而影響改制企業決策的科學性與可行性。 3 統計基礎工作不規范。 (1)許多改制企業缺乏必要的統計工作制度;(2)改制企業統計調查只是簡單的收集資料,很少有統計人員能從改制企業經濟管理決策和發展的需要出發及時搞好市場調查,收集國內外的最新信息資料;(3)許多改制企業普遍存在缺乏具有對改制企業生產經營決策起參謀作用的統計分析報告。即便有也是反映情況的多,提出合理化建議的少;數字文字化的多,現代統計分析方法運用的少;一般性分析總結的多,多角度、深層次分析的少。(4)改制企業核算中,會計、統計、業務三種核算,難以做到數出一門,既增加了基層統計人員的負擔,又難以保證統計數據的準確。
四、加強企業統計數據建設,提高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措施
1 加快統計數據自動化建設步伐。
在統計數據管理與實現中,很多需要計算機技術才可以實現。為此用先進的計算機硬件系統和軟件武裝企業統計部門。加快統計信息網絡建設,能使統計資源得以高效率、高層次、高質量的開發利用,這也有利于提高統計數據質量。計算機具有精度高、運算速度快、邏輯判斷能力和記憶能力強、儲存量大的特點。不僅可以減輕統計人員的強度.同時大量的統計數據儲存于計算機的磁介質中必要時可以快速的進行檢索和查詢,提高工作效率。
2 改革企業統計數據調查體系。
當前企業改革使企業經營方式和經濟關系多元化,面對這種復雜的統計調查對象,全面統計報表制度顯得力不從心。抽樣調查具有靈敏快捷、環節少、干擾少等優點,在許多國家被采用。我國改制企業也應建立以抽樣調查為主體、其他統計調查方法為輔的多種統計調查方法并存的統計調查方法體系。同時在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改制企業作為市場競爭的主體,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合理的確定本改制企業的統計指標體系。
3 構建統計數據質量評估體系。
企業統計數據的質量需要合理的評估體系,建立健全完善的統計數據質量管理體系,有利于提高統計數據的完整性和透明度,確保統計數據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首先我們建議建立責任制和考評制,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統計數據質量檢查。必須建立相應的責任制和考評制。盡可能做到每一季或兩季都由統計檢查機構派出統計檢查員到科室參與指導統計數據質量檢查。每一項檢查都應定有考評分,考評分高就說明統計數據準確度高:質量好。反之,質量差就要追究責任。同時由于改制企業統計的評估對象包含單位眾多,審核機構沒必要年年對每個部門都進行審核,我們認為,可取的方法是抽樣審核,將假設檢驗方法應用于統計數據評估體系中。根據既定的置信度的要求,設計必要的樣本量,建立原假設和備擇假設,計算樣本統計量并利用它來檢驗被審核單位的統計工作過程是否有嚴重的違規、或工作結果是否有嚴重的失真。
五、基于Apriod算法的某企業IT產品統計數據收集與預測
1 IT產品統計數據的預處理。
本文的數據來源于某公司行政中心2009年1月到2010年9月間隨機采集的本公司銷售的500個IT產品的數據。所有數據均來源于實際銷售產品,真實可信。首先我們對IT產品的統計數據進行了預處理。通過觀察研究,發現初始數據中存在著大量的數據噪音和冗余數據等問題,如屬性“產品噪音處理”有諸如“出現連續性噪音0—3分鐘”等取值且極不規范。對于這種情況,本文采取了如下方法對數據進行預處理。不過對取值既有文字又有離散數據的屬性根據具體情況將文字描述量化分類,轉化為離散屬性,如對“產品噪音處理”,本文將不規范描述如“0”、“1分鐘”、“3分鐘”、“3分鐘”等量化為“0”一“無噪音”,“1”一“噪音時間小于1分鐘”,“2”~“噪音大于1分鐘且小于3分鐘”,“3”一“噪音時間大于30分鐘”。
2 IT產品統計數據的挖掘。
同時500個IT產品共有5個產品屬性,為了挖掘出各種癥狀屬性之間的關聯,使用Ap~oH算法對數據進行關聯規則挖掘。A=舒適性;B=安全性;C=經濟性;D=質量性。屬性取值為“1”代表此項屬性存在,“0”代表此項癥狀為不存在。如序號為l的產品統計信息顯示此IT產品舒適性好。500個IT產品的共同屬性與評價見表1。
上述資料表明500個IT產品的舒適性最佳,表明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某公司設計的產品越來越注重舒適性,但是質量性還欠佳,需要大量改進,從而促進公司的發展。
總之,在企業改制的今天,統計工作也應與時俱進,迎合新形勢的發展做出適當調整。我們認為,隨著企業的發展,改制企業統計制度必然會從更寬闊的思路去推動改制企業工作的有效、有序的開展。
(作者單位:廈門水務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