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conomist 2010年6月5日
經濟政策遭遇緊縮困境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哪個更值得擔憂?對于投資者和決策者來說,沒有比這更值得關注也更為模棱兩可的了:債券收益下降說明很多投資者擔心經濟停滯和通貨緊縮,而金價快速上漲又顯示出通脹預期。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目前,發達國家面臨的主要威脅是通貨緊縮,新興經濟體的隱憂則在于通貨膨脹,而這對發達國家又是長期的潛在威脅。
這一判斷不乏事實支撐。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盡管央行采取了近零利率等政策,通貨緊縮還是步步逼近——今年前四個月美國的消費價格指數僅增長0.9%,是40年來的最低水平;歐元區上漲0.7%;嚴控物價回落長達10年的日本,該指數仍跌落了1.5%。
平衡也面臨壓力,如果通縮趨勢不可逆轉,那么它會比大多數通脹更具有危害性。物價下跌會催生消費者的觀望態度,致使經濟陷入消費疲軟與價格下滑的惡性循環中。從日本應對通縮的失敗來看,這個問題并不容易解決。雖然負債政府很可能利用通脹使債務貶值,但無證據顯示政策趨向于高通脹率。
而對于資產泡沫膨脹的新興經濟體,從緊的貨幣政策勢在必行。巴西和馬來西亞等國的央行已經著手實施,但中國作為最重要的新興經濟體之一,卻盯緊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不放,限制了其提高利率的能力。甚至,采取彈性匯率制的國家也在擔心高利率會導致幣值飆升。
實際上,新興經濟體的緊縮貨幣政策對全球經濟再平衡意義重大,不僅可以緩解本國物價壓力,也有助于發達國家逃離通縮困境。
但是歷史告訴我們,任何政策都不會是靈丹妙藥。發達國家放松貨幣政策時,新興經濟體則有可能出現貸款和資產泡沫;而發達國家在今天為應對通縮采取的措施,有可能就成為明天新興經濟體破產的根源。
BusinessWeek 2010年6月7日
通用救助計劃德國“觸礁”
自去年7月退出破產保護,曾經的“巨人”通用在償還了政府84億美元救助金后,正逐漸恢復生產線,并迎來了2007年以來首次季度性盈利——今年一季度凈利潤達到8.65億美元。通用似乎已為2011年初的IPO搭好了戲臺。
事與愿違。6月1日,通用提出的11億歐元(約合13億美元)的救助申請“觸礁”。由于政府顧問團的強烈反對,德國拒絕為虧損中的通用子公司歐寶汽車(Opel)“輸血”。德國經濟委員會議員Michael Fuchs表示,德國在加入希臘救助計劃后,政府有意進一步縮減財政預算,“通用既然有能力自救,政府出手救助歐寶的希望并不大”。
消息人士稱,即使沒有默克爾政府的援手,通用也能自保,但公司可能會大幅削減德國境內的工作份額。
最后的裁決將由德國經濟副部長Bernhard Heitzer領導的委員會作出,但他本人也直言,“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我從沒掩飾過對通用此項救助申請的懷疑”。
歐寶汽車的重組計劃所需資金共計35.8億歐元,其中將有19.2億歐元來自歐洲各國的救助,通用正在積極尋求援手。據歐寶方面的消息,奧地利和西班牙已經提供了4370萬歐元救助金,英國也承諾支出3330萬歐元,唯有德國“冷面”相向。
一旦重組受挫,根據計劃,通用將從歐寶48000名員工中裁員8300人,為此,歐洲各國政府都表示愿意提供援助,以避免工廠倒閉,最大程度縮小裁員數量。通用曾對外宣稱,“如果到今年9月末仍未找到買家,公司將關閉位于比利時的一家工廠”。
此前,通用已與歐寶工會達成協議,每年削減人工成本2650億歐元,前提是通用承諾投資研發敞篷車和微型車等新產品。歐寶工會主席Klaus Franz表示,這一協議“并不會受到德國政府最終決議的影響”。盡管如此,德國最大工會IG Metall仍將組織抗議集會,向默克爾政府施壓,以期批準通用的救助計劃。
BusinessWeek2010年6月14日
立法擴容女性董事
上個月,世界500強企業之一、法國威立雅環境集團(Veolia Environnement)的股東大會上,一群粘著假胡須、男人裝扮的女性闖進會場,就VE董事會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向主席普羅里奧(Henri Proglio)提出質疑——VE董事會現任17名董事中僅有一位女性。
這一幕在近期威立雅、安盛(Axa,全球最大的保險集團)等法國一線公司的年會上不時上演。今年1月,法國眾議院通過法案,要求公司董事會在未來6年內將女性成員的比例提高到40%,否則將不予批準聘任新的男性董事。目前,此項預案尚在參議院審核中,若能通過,法國將成為繼挪威后第二個通過立法約束董事會性別的國家。
公司方面似乎對這一政策響應積極——零售與奢侈品集團PPR近日連聘三位女性董事,已將此比例提高到29%;能源業“翹楚”蘇伊士燃氣集團(GDF Suez)和法國公司巨頭道達爾石油(Total)也相繼表示,愿意力促董事會達成兩性平衡。
今年4月,法國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CEO伯納德#12539;阿諾特(Bernard Arnault)一舉驚人,將現年77歲高齡的法國前總統希拉克的夫人聘入董事局。有不少公司治理顧問對此表示質疑,認為提高董事會中的女性比例用意在于改善法國公司的治理狀況,而不該成為與政治利益掛鉤的“暗招”。
“這種形式上的‘量變’并不能帶來治理‘質量’的變化。”歐洲職業婦女聯盟(EPWN)負責人加尼爾(Miriam Garnier)稱此為誤區,“就像化妝品做表面功夫一樣,這是對法律的粉飾和曲解”。
法國公司董事會素有“男性俱樂部”之稱,因此,增加女性比例將對公司高層權力結構產生重大影響。未來6年內,法國CAC40成分股公司將新“挖掘”170位女性董事,而對于范圍更廣的SBF120成分股公司,這一數字要達到1200。
但對眾多獵頭公司來說,借政策“東風”,生意似乎就要送上門了。
Forbes 2010年6月28日
中小美企禍不單行?
經濟陰霾下的美國政府將目光對準了復蘇“推動器”——中小企業。為激發中小企業促進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今年政府3.6萬億美元的財政支出將有大部分用于貸款項目和稅收抵免計劃。
然而,華盛頓的“盛宴”未必會成為美國中小企業的“營養液”。2002—2007年就業增長率的上升,主要得力于規模在25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而這些企業如今卻還滯留在復蘇的起跑線上。復雜的稅收體系讓高邊際稅率重壓下的小企業處境日艱,但政府收口卻愈來愈緊,銷售稅、資本收益和股息稅、私募和境外利潤等稅種花樣迭新,又催生了更為激烈的就業爭奪戰。
將小企業逼向末路的還有動量交易取代價值投資。為防止通脹,利益導向的投資者開始轉投黃金,認購低收益率的政府債券以抵御通縮,同時借助動量交易工具緩沖市場的瘋狂波動,加劇了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這種“杠鈴交易”策略看似是對政府決策的風險防范,實際上卻切斷了中小企業的資金命脈。自去年開始,長期以來一直穩定的銀行對中小企業商業貸款額度就呈現急劇下跌趨勢,今年又再次下降了8個百分點,而隨著新一輪金融服務監管條例的出臺,該類額度的統計數字恐怕更不容樂觀。
這一困局在未來可能還會雪上加霜——政府計劃自2011年1月1日起提高稅率,美聯儲也未有出手穩定貨幣的跡象,致使利率浮動和通脹預期加大。如果銀行不改變經濟向好大量放貸、經濟衰退就過度謹慎的政策,劇烈的金融系統波動會將資金流驅向大企業,上述各項政策均會扼殺美國中小企業在后危機時代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