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年,我國某股份制銀行董事長率一干人馬到美國走訪,我被介紹去給他們做兩天翻譯。與在首都華盛頓見美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Ernst Young的高層探討上市問題。一天在費城,見一個銀行的客人。該銀行是Ernst Young必然重視的大客戶,所以出席“工作午餐”的人員級別都不低,在四季酒店租了一個商務套房,雙方人員在長桌兩邊一溜排開,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會談。而且,Ernst Young自己配備了一個本公司的華裔雇員,肯定比我更熟悉金融業務及公司業務,所以根本不用我翻譯,我就成了“打醬油的”,在一旁獨坐看風景。這風景一看,心中暗想,這Ernst Young的人難道沒跟中國人打過交道嗎?租了高級酒店,出席人員級別甚高,足見對這次會面的重視,可是……完全是按美國人思路啊。只見旁邊擺的美麗的午餐——完完全全的美式冷餐,連個湯都沒有。全是沙拉、拌菜、奶酪、火腿、面包、水果等等……四季酒店的擺盤當然不用質疑,高雅,精致。用料也不用質疑,肯定是蔬菜新鮮奶酪上乘,可是,可是,你們請的可是中國人啊!
果然,此種所謂美式工作午餐,大家是到冷餐臺取了各自所需,然后邊吃邊聊,吃完了以后更加正式地聊。一個地方分行的行長正好站在我旁邊取菜,果然嘀咕上了:怎么都是冷的?連個湯都沒有?我只好指給他熱水筒和紅茶包……也只有那個是熱的了。
相比之下,回到中國我也有機會參與了一個美國公司到中國來談生意的會談,然后跟一家大國企的老總在包間里吃飯。上述的國內銀行一行人去華盛頓,他們是客戶方,Ernst Young是要維持及發展他們這個客戶的,可是這么打發中國人的肚子可真是太不明智啦。然而中國這邊廂的這頓飯呢?中方還是客戶方,美方仍然是要來拓展中國市場的,但是舉措之一是有可能收購一家公司,而該公司則是那家大國企的一個服務商,想讓大國企幫他撐撐場面,以向美方展示他們有多么雄厚的客戶。于是乎,這頓午飯吃得賓主盡歡,肯定把美國人給鎮住了,席間的菜肴倒也罷了,這個級別用不著鮑魚魚翅,但是海參總能一人一條——雖是我最受不了的海參吃法,放在小米粥里煮,號稱營養。需知,老美第一根本不吃海參,第二吃也是浪費,第三……粥,西方人里最最喜歡中國食物的,到了粥一般也都敗下陣來,他們完全不能領略中國人對于粥的愛好。如果你碰上一個能跟你一起喝粥的老外,那他的中國化程度可就不是一般級別了!
總之,這段午飯,雞鴨魚肉倒也罷了,海參對老美是浪費,但是席間開拉菲紅酒一瓶,茅臺一瓶,讓老外感到了級別之高。且有幾位對于茅臺非常適應,頻頻干杯,聽我介紹說他們很喜歡之后,老總一高興,讓手下每人準備一瓶茅臺給他們帶走!
我想老外估計是完全暈了,到底誰是潛在的客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