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有著豐富的石煤資源,在能源日益缺乏的今天,石煤的綜合利用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從石煤的特性出發,對石煤在發電、冶金、建材、農業等多方面的應用進行了概述。
關鍵詞:石煤;石煤渣;綜合利用
1 引 言
石煤生成于古老地層中,由菌藻類等生物遺體在淺海、瀉湖、海灣條件下經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轉變而成, 是一種含碳少、發熱值低的劣質無煙煤,又是一種低品位多金屬共生礦。傳統上講,石煤有兩種:一種是含碳量較高的優質石煤,呈黑色,具有半亮光澤,雜質少,相對密度為1.7~2.2之間;另一種是含碳量較少的石煤,呈偏灰色,暗淡無比,夾雜有較多的黃鐵礦、石英脈和磷、鈣質結核,相對密度在2.2~2.8之間。石煤發熱量不高,是一種低熱值燃料。
2 石煤的礦床地質特征
石煤具有高灰(灰渣含量在65%~80% ) 、高硫( 2%~5%) 、低碳( 10%~25% )和低熱(2520~10500 kJ /kg)的特點[1],它是由有機質和礦物質組成的復合體,常呈黑色、褐色、棕色,具纖維狀或顆粒狀結構,含纖維量一般在30%~90%,發熱量5280~16800kJ /kg。干燥石煤的最高熱值可達21000kJ/kg,通常石煤(干基)的主要成分為:有機質30%~90%(腐殖酸10%~60% ) ;灰分10%~70%;氮、磷、鉀含量較多,一般含氮1%~3%,氧化鉀0.1%~2%;有時含油率可達2%~10% ,瀝青質高者可達12%。石煤中含有或富集了較多的伴生元素,如Mo 、V 、Ni 、U 、Cu 、Se 及貴金屬等60 余種。在某些層位中,如一種或幾種伴生元素達到工業單獨開采品位或邊界品位,可作種礦物資源單獨開采,并通過冶煉回收其有價組分。
3 石煤的分布狀況
石煤在我國分布廣泛, 儲量豐富,總儲量達618.8×108t。廣泛分布于我國南秦嶺區的川北、陜南、鄂西北、豫西南和江南隆起周圍的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西、貴州等省,其中以南秦嶺區儲量最豐富,煤質較佳。
4 石煤的綜合利用
4.1作為燃料
石煤是有機碳與無機元素的混合體,它具備一定的發熱能力。但由于石煤碳含量低、灰分高, 給燃燒帶來一定困難。石煤經過簡單浮選后, 去掉大部分灰分,可作無煙煤用, 也可加少量粘結劑制成形煤供民用或工業鍋爐用。隨著工藝的改進和技術難關的突破,沸騰爐、循環硫化床鍋爐燃燒石煤發電已經投入商業開發,因此石煤作為一種能源不僅可在一般工業鍋爐中使用, 而且可用于電廠發電。
4.2 煙氣的利用
石煤在燃燒過程中產生大量大氣污染物,如HCl、Cl2、HF、SO2 等,危害嚴重。因此,在要做好煙塵的回收防止環境污染的同時,也要注意二氧化硫的充分利用,如可以利用其制硫酸,或者制焦亞硫酸鈉[ 2 ],目前該技術已經相當成熟。
4.3爐渣的利用
(1) 提取鉬、鎳、釩等金屬
結合我國石煤儲量大、分布相對集中的特點,可以考慮采用石煤作為能源礦產用于發電,綜合回收鉬、鎳、釩等有價金屬[3],既達到環保要求又能解決能源問題,達到資源綜合利用。石煤發電可以結合浮選技術,當無機雜質含量高時先分別富集。石煤發電項目及廢渣綜合提煉精鉬、鎳、釩等產品工程,經濟利潤顯著。
(2) 建材工業
石煤結構較致密,多呈片狀,層間吸附水少、粘性小。石煤的顆粒組成大多為粘粒級(小于0.05mm的顆粒占到40%),故易磨性和易燒性好。可以利用石煤渣生產碳化磚及其他碳化制品。碳化原理主要是利用生石灰的水化生成氫氧化鈣, 然后與二氧化碳化反應生成碳酸鈣而硬化, 與石煤渣結合在一起, 廣泛用于各種建筑物。由于石煤渣中含有一定數量的伴生礦物和制水泥的原料, 可用鍋爐燃燒后的石煤渣為主要原料, 配以適當比例的石灰、石膏, 用蒸汽養護, 配料、破碎、磨細即得成品水泥[5]。
(3) 石煤渣做助濾劑
如將石煤渣煅燒、活化、粉碎后可代替硅藻土做助濾劑, 用于凈化啤酒、菜油、醬油以及水處理等。
(4) 作為肥料
石煤是古代低等植物沉積而成的一種灰分含量高、熱值低的燃料,它含有十幾種農作物必須的營養元素, 如磷、鉀、硅、鈣、鎂、硫、鐵、相、錳、硼、鋅及稀土等。石煤經高溫燃燒后,也可將這些元素的有效成分而保留在廢渣中。用石煤廢渣作肥料可改善農作物的生育性狀,提高產量。在酸性或缺磷少鉀的土壤中施用,增產幅度更大。將石煤渣球磨成120~180目的石煤渣粉作基肥或追肥施用即可。如把石煤渣粉與有機肥料混合堆漚, 石煤渣中所含的硅、鈣、磷、鉀等元素不但能改善微生物繁殖的環境, 而且還能使石煤渣中的難溶性養分被有機酸活化,使其各種養分達到協調、互補。
5 結 語
我國石煤資源豐富, 發展石煤綜合利用是很有前途的。但地質勘探、開采以及加工工作還需進一步做深做透, 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和有價元素的綜合回收必須加強;此外,還需大力發展三廢治理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鵬.中國煤炭性質、分類和利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
[2] 劉建忠,周俊虎,程軍等.長廣煤燃燒硫析出動態特性研究[J].燃料化學報,2001,29 (4):368~370.
[3] 李有禹.湖南下寒武統石煤中的鎳鉬鉑族元素的地球化學特征[J]. 煤炭學報,1996,21(3):261~264.
[4] 秦純.用碳酸鈉轉化處理黑色頁巖分離鉬鎳的工藝[P].CN:1177012A,1998O03O25.
[5] 朱一平.石煤廢渣的綜合利用[J]. 礦產綜合利用,1983,(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