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日,吉利集團成功收購沃爾沃。100天后,李書福的一句“對于沃爾沃的品牌價值,我個人和沃爾沃管理層有不一樣的理解”迅速占領了媒體的頭版頭條。此后,引發了各方的強烈關注。李書福隨即做出回應,表示他與沃爾沃之間沒有分歧。然而100天后,李書福這樣說反倒顯示了吉利與沃爾沃之間正在進行積極的溝通,對于沃爾沃的矜持,李書福已經拿出了足夠的“誠意”,這也讓沃爾沃的未來看到“希望”。
11月10日,也許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從來沒想到過將會以如此因由來到被人稱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西湖。當然,他關心的也不會是西湖風景,因為100天前被瑞典人引以為傲的沃爾沃正式嫁入中國,依照中國的傳統,她的新名字應該是吉利-沃爾沃,但是瑞典人更希望看到的是“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
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問李書福到:“沃爾沃是瑞典國民的驕傲,這個國家和這個品牌早已密不可分,瑞典國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吉利將通過什么辦法來保證沃爾沃的水準。”而李書福的回答是“我們不光是要維持沃爾沃現有的水準,而是要讓沃爾沃重回往日的榮耀,超越奔馳、寶馬?!?/p>
在考慮到未來的時候,顯然沃爾沃是有一些矜持的,這個來源于瑞典的百年品牌,正在承受著又一次變革。雖然曾經遠嫁美國的經歷,已經讓沃爾沃有了更多的合作經驗,但是這一次不同的是,她將走進中國,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國度,一個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東西文化的碰撞,沃爾沃是有些擔心的,但是李書福已經拿出了足夠的“誠意”,這也讓沃爾沃看到了“希望”。
建廠
★ 吉利 盡快落地,優先考慮股東
☆ 沃爾沃 步步為營,不可操之過急
在9月15日的沃爾沃首次董事會之前,國內媒體大幅報道吉利官方確認將在成都、上海和大慶建設三家沃爾沃工廠,總產能達到年產30萬輛。而在董事會結束后,李書福明確表示,這些說法都是個人愿望。新任CEO雅各比也表示,沃爾沃在中國選址設廠一事,目前正在進行研究和討論,并沒有定論,希望大家耐心一些,給沃爾沃多一些時間。
在100天后,李書福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了建廠的細節,在談到為什么要在大慶建廠的時候,李書福明確表示:“首先,大慶作為股東來講我們優先考慮。其次,大慶的地理位置與瑞典哥德堡相仿,對于管理、生產經營都是非常有利的,且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要城市,在新興的產業轉型升級中,有更好的機遇。最后,當然還有大慶的東北汽車市場?!睆睦顣5姆治鲋?,不難看出,作為在中國汽車市場經營多年的吉利集團,已經在用戰略發展的眼光去考慮沃爾沃在中國的“落地”問題。
而沃爾沃卻有個不同的觀點,李書福談到:“沃爾沃管理層有自身的商業規劃和發展的理念,他們認為要建廠的事慢慢來,不要急,要建一個地方成一個地方。”步步為營,這體現出了沃爾沃管理層的成熟穩重,但是目前的困難是吉利要考慮到股東利益。雅各比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沃爾沃正在積極規劃中國建廠的具體事宜。
對話
★ 吉利各抒己見,君子和而不同
☆ 沃爾沃冷靜思考,從中達成共識
11月5日,一個名為“沃爾沃-吉利對話與合作委員會”的機構宣告成立。該機構成員包括吉利方面和沃爾沃方面各4人,而在這8名成員外,李書福親任這一機構的主席。每年舉行兩次會議。李書福表示:“對話與合作委員會的成立是對‘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戰略的最好詮釋,這一溝通機制的建立將確保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依法友好地開展對話,從而將沃爾沃在汽車安全環保領域的領先技術優勢與吉利對中國市場和消費者的深刻理解有效結合,實現優勢互補,取得雙贏。”對話委員會的成立,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吉利和沃爾沃分開發展的戰略已經是蓋棺定論,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沃爾沃如何在中國發展,委員會的成立正好為沃爾沃提供更貼合中國汽車市場的建議。
沃爾沃的管理層吸取了全球的精英人才,豐富經驗,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分歧。雅各比在沃爾沃首次董事會后講:“沃爾沃要實現成功,中國將是最主要因素之一。沃爾沃在全球統一標準的基礎上,要有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但李書福的表達更為直接:“沃爾沃的品牌定位我覺得有點窄了,它要賣給高素養的女性、事業成功的、高品位的男性。目前中國這樣的人還不多,所以它在中國銷售的量只有幾萬?!睂τ谶@種討論,李書福認為并非是分歧,而是“君子和而不同”的溝通,在未來將會達成共識,不茍同的態度恰恰說明了這支國際化的管理團隊,正在把沃爾沃當成家來經營,而沃爾沃的管理層也表示將會與董事會達成共識。
經營
★ 吉利 30億美元的資金
☆ 沃爾沃 已自我扭虧為盈
“經營不是交易”,李書福談到:“18億僅僅只是付給福特的錢,而經營沃爾沃粗略算了一下大致30億美金左右?!敝袊鐣茖W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趙英也認為:“吉利完成了對沃爾沃的商務收購手續,只是完成了海外收購的20%?!蔽譅栁值南乱徊疥P鍵在于經營投資。對此,李書福自信滿滿的表示:“下一個100天都已經安排好了,我們基本上到年底就有財務報告,會向全世界公布。”
李書福能夠有這樣的自信,主要是來源于沃爾沃的品牌魅力。他表示:“沃爾沃是非常有競爭力的汽車公司,虧損是因為全球金融海嘯,全球金融海嘯期間,全球所有的豪華車品牌都是虧損的,不光是沃爾沃。”而現在,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步消退,全球汽車市場持續回暖,沃爾沃今年1-9月,中國銷量同比增長52%;全球銷量同比增長12.5%,已經實現扭虧為盈。
產業
● 吉利—沃爾沃的進退 中國汽車產業的新命題
李書福和沃爾沃管理層的討論與其說是品牌的經營問題,不如說是中西文化的一次沖突。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今年中國汽車銷售將達到1700萬輛。這意味著中國新車銷量將達到美國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當然這樣的市場并不能說明中國的汽車產業是成功的,央視財經評論員劉戈就表示:“在過去的十幾年里,中國汽車業走了一條‘以市場換技術’的道路,在市場被外國汽車品牌瓜分殆盡的同時,換來的技術始終拿不上臺面。我們只分享到了汽車工業帶來的一小部分好處。”那么現在正是到了尋求改變的時候,吉利收購沃爾沃100%的股份的意義深遠,比起合資、國產這些手段,李書福挑戰的是一個更大的難題,就是融合。而這種融合既是中西交流,也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新命題,將成為未來中國汽車企業并購國際品牌的一次示范。
吉利收購沃爾沃作為中國汽車史上最大的跨國并購案,正如李書福評價的一樣:“通過對具有深厚技術積淀的國際著名品牌的收購,明媒正娶地獲得一個好出身,徹底改變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在海外靠‘模仿秀’、‘山寨版’起家的壞形象。以根紅苗正的技術淵源,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