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權威市場咨詢公司J.D.Power近期表示,2010年中國汽車市場的全年銷量將達到1800萬輛,增幅將達到30%。此外,J.D.Power公司認為,2011年及以后,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長將會放緩至10%。
這次發布的數據無疑是狠狠的打了自己一個巴掌,早在今年年初,J.D.Power亞太區預測部董事John Bonnel就曾經預測,2010年中國車市增速將大幅放緩,實現8%的增長,年銷量1400萬輛。“中國政策制定者希望中國車市的增速放緩,并出臺相關政策抑制高增長。”
看起來很巧,這次發布數據稱2011年以后車市增長將會放緩的原因和上次非常相似,“中國政府可能于2010年年底取消購車刺激計劃,原因為汽車數量的急速增長會增大汽油消耗,并且可能對當前環境造成極大破壞”。顯而易見,J.D.Power是認準了中國政府會將刺激政策撤出市場,只是它算不好時間,只好今年蒙完了明年再蒙。
一次又一次預測失準
J.D.Power的預測連續不準確的記錄已經讓人到了讓人嘖嘖稱奇的地步,甚至有業內人士戲稱J.D.Power為“汽車圈的貝利”。
2008年底,J.D.Power中國區董事長梅松林曾預測2009年中國車市將實現“零增長”,而J.D.Power亞太區預測部董事John Bonnel也表示2009年預計車市會出現下滑,而后來09年車市的火熱讓J.D.Power一下子陷入了窘境。
盡管08年的不準預測讓J.D.Power陷入了窘境,但是今年年初J.D.Power又站出來預測了:J.D.Power3月在上海發布報告稱,預計2010年中國車市增長將下降至8%,長期看,中國車市在2011年將遭遇拐點,出現一段持續5年的低迷。
在2010年即將過去的今天,J.D.Power自己再一次發布數據將過去的推測推翻:J.D.Power近期表示,2010年中國汽車市場的全年銷量將達到1800萬輛,增幅將達到30%。這個結果已經實屬必然,J.D.Power為何還要拿出來再砸一次自己的腳?確實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了。在發布這個數據的同時,J.D.Power又一次對明年的車市做出了預測,只是這次的預測看起來和其他機構和業內人士的觀點十分相似:J.D. Power公司認為,2011年及以后,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長將會放緩至10%。
雖然同樣是“潑冷水”,但是相比去年在所有人對車市充滿期待時看低車市的預測,J.D.Power這次卻不再和所有人唱反調了,難道J.D.Power從此開始安分守己了?記者看來,這件事似乎并沒有那么簡單,如果所有機構的預測結果都千篇一律,那么這些機構又如何并存?而J.D.Power在別人預測之后的“跟風”預測,又有什么意義?
潑冷水“一潑到底”
這一次J.D.Power的預測不再是“一枝獨秀”,眾多業內人士給出了和J.D.Power相似的預測,或者可以說,J.D.Power給出了和眾多業內人士相似的預測: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丁磊預計,明年國內車市仍會有20%左右的增長;
通用中國汽車公司總裁甘維文曾對媒體表示,因汽車銷售刺激計劃的結束,2011年中國汽車的銷量增長將放緩至10%-15%;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沈進軍表示,一般中國汽車市場高速增長不會連續超過兩年就會有一個回歸,保守估計增幅大概在15%左右;
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表示:2011年中國車市全年增速將有望保持兩位數增長;
……
其實仔細分析不難看出,這些業內人士給出的預測都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保守”,顯然這些人多數來自企業,他們對外公布的預測都是十分謹慎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預測理由十分相似,預測的結果也是十分相似,但是J.D.Power的預測依舊是最悲觀的。不過鑒于J.D.Power多年來屢試不爽的預測不準,記者忽然對2011年的車市充滿了期待。
記者在搜索J.D.Power的資料時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負增長”、“零增長”、“放緩”、“風險”等詞語頻頻出現在這些預測當中,但是多數人對這些預測絲毫不表示懷疑,媒體的大肆宣傳應該也是J.D.Power這一現象的“始作俑者”,按照正常的思維,J.D.Power屢試不爽的預測失準似乎更應該成為新聞點。
仍有增高的可能性
J.D.Power公司指出,中國政府2009年1月減少了1.6L以下車型10%-15%的購置稅,購置稅的減少引發了汽車銷量暴增熱潮。而2010年初中國政府將汽車購置稅的減免部分下調。目前,中國政府可能于2010年年底取消購車刺激計劃,原因為汽車數量的急速增長會增大汽油消耗,并且可能對當前環境造成極大破壞。
盡管J.D.Power說的十分在理,但是各車企卻對2011年充滿了期待,且不說國家的刺激政策并沒有明確提出會撤出市場,即使撤出市場,也并不一定能造成市場增速放緩。目前各車企紛紛將目光投放到二、三線城市甚至四五線城市,中國還存在著眾多尚未開發的市場,這些市場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距離飽和還有相當大的空間。所以,就算國家將利好政策全部撤出,依然不會對市場造成太大的影響。國家統計局此前曾公開表示,2011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平穩增長,預計增長率仍將在9%以上。在宏觀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汽車市場出現滑坡的可能性相當小。
記者在走訪市場時發現,國家的刺激政策在市場上的表現已經不是很明顯了,一位銷售人員表示,現在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了,盡管刺激政策對銷量的提升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很少有消費者因為政策改變自己的選擇。
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賈新光認為,對于明年的車市預測,許多新困難的出現是共識,其中就包括了一系列階段性促進消費政策的淡出,同時他認為,鼓勵小排量汽車消費政策所發揮的杠桿作用是巨大的,但任何刺激性的措施有其時間限制,而且隨著市場其他方面的調整,其刺激效應也會逐漸減弱。目前大排量汽車市場提速就說明,整個汽車市場并不完全是依賴政策刺激。
tips
信息鏈接
美國人買車都看J.D.Power?
許多消費者并不知道J.D.Power,在百度中輸入J.D.Power,會出現這樣一段文字:“J.D.Power全稱為J.D.Power and Associates公司,建立于1968年,是一家全球性的市場資訊公司,主要就顧客滿意度,產品質量和消費者行為等方面進行獨立公正的調研。”
除此之外,還可以看到一系列J.D.Power的“推薦”:“J.D.Power權威推薦 江淮同悅全國熱銷”、“比肩國際 J.D.Power銷售滿意度榜單出爐”等等。
很多媒體在提到J.D.Power都給消費者傳遞了這么一個信息:“J.D.Power在美國可謂家喻戶曉,其對汽車產品客觀公正的調研已經成為北美及加拿大地區消費者購車前必參考的“圣經”。”但是美國人買車真的都看J.D.Power嗎?答案當然是不。
“美國人買車之前根本不看J.D. Power。”一位旅居美國的朋友語出驚人,他說,“對于美國普通的消費者來說,最有影響的肯定是消費協會的排名,比如美國的《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即便如此,多數消費者買車還是按照自己的需求。”
而這對中國消費者公開的“欺騙”到底意欲為何?其實,不管J.D.Power有什么目的,但是消費者并不買賬似乎已經是既定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