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適合渤海灣地區生長,是我地農民致富的主要支柱產業,涌現出了一些豐產優質高效園片,667平方米穩定在5000千克以上,最高達到9000千克,80毫米以上的果占80%,三成色以上果占90%,病蟲及缺素癥果僅占8%。但是95%的果園尚達不到此標準,原因是多-方面的,土壤系統、修剪及花果管理等都有影響,其中土壤系統的管理是最關鍵的,本文通過查找土壤系統問題,簡述適宜蘋果生長的土壤條件,找出改善土壤系統的技術集成,為廣大果農提供借鑒。
1 當前蘋果園土壤中存在的問題
1.1 土壤質地差,耕層淺
土壤質地是指土壤中各粒級土粒在土壤中的相對比例。一般分為砂土、壤土、黏壤土、黏土。生產上砂土和黏土園片較多,砂土肥力差、保水保肥能力也差;黏土肥力較高,但土壤孔隙度小、通透性差。砂土和黏土都不利于蘋果生長。而大多數果園在丘陵山地,耕層不足60厘米,根系不能充分伸展,直接表現在地上部不能健壯生長。
1.2 土壤有機質低
根據招遠市736個果園土壤檢測結果,全市蘋果園有機質含量平均僅為0.75%,而有機質是衡量土壤好壞的最關鍵指標,有機質的好處很多:一是養分全面:二是肥效持久而穩定:三是可改良土壤;四是提高土壤養分的有效性;五是刺激根系生長。有機質的缺乏,表現為樹勢不健壯,大小年嚴重,最突出的是果實表面蠟質薄、沒有光澤、不亮、不艷。
1.3 土壤主要元素缺乏、比例失調
同樣根據招遠市736個果園土樣檢測結果,全市氮、磷、鉀微量元素普遍缺乏,平均堿解氮75毫克/千克,有效磷70毫克/千克、速效鉀130毫克/千克、鐵55毫克/千克、錳25毫克/千克、鋅3毫克/千克、銅7毫克/千克、硼2毫克/千克,有效磷多于50毫克/千克的占50.1%,速效鉀低于160毫克/千克的占52.1%,大部分園片16種必需元素除了碳、氫、氧都有缺乏的,而且比例失調,也有超標的,有的有效鐵嚴重超標導致缺硼,有的氮超標導致缺硼、鋅、磷、鉀、鐵、鈣,有的磷超標導致缺氮、鋅,有的鉀超標導致缺鋅、鈣、硼、氮,造成果實成熟時發黃不上色、引發苦痘病、小葉病,大部分果園缺氮、鉀、鈣,也有的缺硼、鋅、磷。
1.4 土壤酸化
據我地多點檢測顯示,土壤pH值4.5以下的占13%,4.5~5.5的占50%,5.5~6.5的占29%,6.5以上的占8%,也就是說92%的果園的土壤酸化,當土壤pH值小于6時,土壤中高純度的鋁、氫、錳、鐵等離子使根系生長受阻。根短小、畸形卷曲、易斷、樹體表現為缺鈣、缺鐵等癥狀,同時錳中毒出現,樹干、枝條粗皮病。果實表皮也粗糙,過酸還能造成根系中氮、磷、鉀、鈣等和有機物質外滲而中毒,還能降低有機質的礦化速率,使硝化細菌活動受阻,使土壤積累大量的氨態氮而中毒,還能使磷、鉀、鉬的有效性降低,對土壤微生物的活動也極為不利。即使往土壤施這些元素,要么流失要么固定,果樹也很難吸收,例生產上年年使用鈣肥,苦痘病有增無減,發生園片幾乎百分之百,影響了果樹正常生長,限制了產量、質量的提高。
1.5 土壤水分供應不合理
我地自然條件是“春旱夏澇秋冬干”,在蘋果生長中旱澇不均勻,很多園片缺水嚴重,加上我地人為的因素,不旱不澆水,習慣大水漫灌,夏季不注意排澇,使土壤忽干忽濕。果實膨大不但受阻果個小,而且膨大一陣停一陣,果皮微裂,直接影響產量和商品價值,新梢生長也是長一陣停一陣,春夏秋梢盲節明顯,枝條不充實,花芽形成難,同時忽干忽濕,造成土壤各種元素無法正常吸收,較難吸收的鈣等元素更難吸收,從而引發缺素癥。
2 適宜蘋果生長的土壤條件
2.1 質地合理以壤土為好,老百姓習慣叫做不砂不黏,這種土壤同時含有適量的砂粒、粉粒、黏粒。一般四砂六黏或三砂七黏,孔隙度10~60厘米耕層達50%,養分含量較高、供應能力較強、保肥性能較好,通氣性和耕作性也較好,適合蘋果生長發育。
2.2 有機質含量高
豐產優質的園片要求2%以上,土壤容重耕作層要求1~1.2克/立方厘米,同樣土壤有機質越高,土壤容重越小,通氣透水性越好。
2,3 養分足且平衡合理
667平方米產量5000千克的果園,一般要求土壤含速效氮110毫克/千克、有效磷50毫克/千克、速效鉀150毫克/千克、代換性鈣1000毫克/千克、有效硼1.5毫克/千克、有效鋅3毫克/千克,氮,鈣比為9~18,鈣/鎂比為8~16。
2.4 平穩的含水量
保持土壤水分的穩定供應,是生產精品蘋果的關鍵之一。在生長季節土壤一直保持濕潤狀態。不可忽干忽濕,絕對含水量保持在20~40厘米土層19%20%,相對含水量70%~80%,從外觀看10~40厘米土壤土層手握成團,一觸即散為宜。
2.5 酸堿適宜
一般要求pH值6.5左右,6~6.5有利于鋅、鐵吸收,7有利于氮、磷、鉀、鈣、硼、鎂的吸收。
3 改善土壤系統的技術集成
3.1 客土改造
對已建立的果園,可進行砂摻黏、黏摻砂進行深翻摻合,需要的話進行客土改造,從果園外運進有機質含量高的壤土,或把深層砂土掏出來換上壤土。
3.2 深翻
對土層不足60厘米的園片,要進行深翻,最好用挖掘機進行,株間可進行爆破松土,株挖4個60厘米以上深、直徑15~20厘米的穴,每穴放上0.3千克炸藥,炮口蓋上玉米秸稈,最好在冬季進行。
3.3 增施有機肥
有機肥的種類很多,一是牛、羊、雞、人等動物糞便,若是純的話,千克果千克肥。若含泥沙等不純的話千克果3千克肥,667平方米最小施入量2500千克純糞便。二是雜草和植物秸稈落葉。在施動物糞便基礎上,每年覆蓋在行間和株間,厚度最小10厘米。結合秋施基肥,每年埋入地下,使下層土壤肥沃。也有蓄水作用。三是河灣淤泥土,也可運往果園。
3.4 種草
作物秸稈雜草缺乏的地方,可以在行間種植三葉草等綠肥,最好秋季種上。防止雜草與三葉草競爭,也是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好辦法,還可以改善果園小氣候、利于天敵活動,要大力推廣。
3.5 測土配方施肥
根據有機肥不足、氮不多、磷超標、鉀不足、中微量元素不平衡、土壤酸化的嚴重實際,結合果樹需肥特點,提出了“多施有機肥、增加化肥合理配方、補充微肥、調整酸度”的施肥原則。在化肥使用上,幼樹和初結果樹要以氮為主磷鉀配合,含量45%的每株2~3千克,結果樹:一是測土配方,按照每塊果園實際測得的結果,對照適宜的土壤養分含量和土壤容重及肥料利用率,缺什么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二是按產量施肥,適用于用單質肥料自行混配的園片。氮肥:667平方米施尿素量=目標產量(千克)乘以0.412/18,4(千克)。磷肥:測試值<50時,667平方米施過磷酸鈣量(千克)=目標產量(千克)乘以0,00068乘以2.3/0.12/0.22;鉀肥:硫酸鉀量(千克)=目標產量(千克)乘以0.00513乘以1.2/0.5/0.45;三是按常規施肥,一般結果大樹,要求施化肥量667平方米年施純氮、磷、鉀分別為50、35、55千克,折尿素100千克,磷酸二銨80千克,硫酸鉀110千克,或19:11:20的復合肥300千克。中微量元素在土壤里不超標的基礎上,667平方米施硝酸鈣30千克、硼砂3千克、硫酸鋅3千克。最好每年進行測土。
3.6 平穩供水
始終保持土壤有充足的水分,只要20-40厘米土壤手握成團掉地就碎,就不用澆水,達不到成團就要澆水,不要等樹萎蔫了、土干了才澆,灌溉提倡少量多次,最好采用管灌、微噴、滴灌等節水措施,干旱缺水的山地果園宜采用穴貯肥水法,還可使用抗旱保水劑增強土壤蓄水抗旱能力,還可以使用FA旱地龍葉面抗旱劑。雨季要注意排澇。
3.7 調整酸度
由于面上土壤偏酸,所以要調整酸度,解決的有效辦法就是施生石灰,不僅中和酸性,還能減輕錳、鐵中毒,還能減少磷的固定,利于微生物活動,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667平方米撒施150千克左右,連施2年后再測定pH值,接近中性為好。過多的石灰也有負面影響,土壤板結、磷的有效性降低等。
3.8 起壟栽培
起壟栽培是土壤管理制度的一項改革,據我們試驗,幼樹生長明顯好于平地栽培,前3年新梢年抽生長度較不起壟長30厘米以上,大樹普遍返旺結果多、667平方米增產500千克以上,而且質量好,方法是:新建園。先起20厘米高,2米寬的壟,把苗木栽在垅上,結果園把行間土分2年堆到株間,若行間取土過深傷根時,可園外取土培到樹根莖與根莖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