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縣于2005年以來,大力推廣美香莎、童子1號、日本99號等高檔草莓日光溫室高效栽培技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平均每座日光溫室(667平方米)產量2500千克以上,收益50000元,全縣現已發展日光溫室(草莓)1600余座,并于2009年獲得了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證。現將日光溫室草莓高效栽培技術簡介如下。
1 苗木準備
種植戶在引進優質原種草莓苗后,選用肥水條件較好的以前沒有種過草莓的地塊繁育苗木供來年使用,一般1株原種苗可繁育出30~50株優質一代苗。
1.1 假植
選擇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做成畦寬1.2米,溝寬0.3米的苗床,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3000~4000千克和過磷酸鈣30千克,于定植前40天左右假植。
1.2 斷根
定植前15天,7天各斷根1次,方法是用小鐵鏟在離植株5厘米的四周切斷根系,深度10厘米,并將土塊輕輕向上松動。注意斷根前1天應將苗床澆透水,斷根2~3天后秧苗出現輕度萎焉時再澆水。定植前2~3天。苗床進行病蟲防治,同時加入愛多收和植物動力2003等。定植前1天用清水澆透苗床,以利起苗時土塊不散碎,保證根系完整。定植前摘除病、老、枯葉,同時拔除雜草。定植苗要求用大苗、壯苗,苗木單株重應在40~50克,葉大、柄短、葉片厚,具有5~6片新葉,根頸粗1.3~1.5厘米,根系發達,有須根5條以上,初生根長10厘米以上,中心芽飽滿,無機械損傷和病蟲害。
2 土地準備
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餅肥100~150千克,德國產氮、磷、鉀三元復合肥50千克。將以上肥料均勻地撒于地中,耕翻后灌水,待地面稍干后整地。或于定植前20天左右,結合整地將肥料施入,與表土充分混勻。
整平地面后起高壟,壟距60厘米,壟面10厘米,壟高25厘米。
3 適時定植
定植時間為9月上中旬草莓花芽分化后。選陰天進行。
為保證成活,可帶土坨移栽。此時移栽相當于1次斷根處理,也可促進花芽分化。若是引進外地草莓苗。應組織好人力,爭取當天栽完,每壟栽兩行,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7000~8000株。栽植時草莓苗用5~10毫克,升的萘乙酸或萘乙酸鈉浸根3~5小時。定植深度做到“深不埋心,淺不露根”,最后壓實土封實。同時使秧苗弓背朝向畦溝。以利采光、通風和管理。定植時先向溝中灌半溝水,并一邊定植一邊大量澆水。以后經常澆水,保持地面不發白,直到草莓成活。成活后結合澆水可施入0.2%的碳酸氫銨、過磷酸鈣(按重量比1:3)混合液,隔7天再施1次同樣的混合液。
4 扣棚后的管理
4.1 適時覆膜與控溫控濕
適時覆膜是日光溫室草莓栽培成功的關鍵,過早影響花芽的分化,過晚導致草莓深休眠,植株矮化發育不良。上蔡縣一般在11月上旬前后,平均氣溫15~16℃時覆膜保溫,選用PVC無滴膜,并于一個月后覆蓋第2層膜(普通膜即可),并經常清除薄膜水滴,保溫后15天覆蓋黑色地膜,覆蓋后立即破膜,將苗掏出。破膜孔不宜過大,以保證草莓根系集中區的地溫大部分時間保持在5℃以上。保溫后溫度調節的原則是前期高,后期低。覆膜至萌芽前。白天溫度25~30℃,夜間8~10℃;萌芽至花期,白天25℃,夜間8~10℃;坐果期,白天22~25℃,夜晚8~10℃:果實膨大期和成熟期,白天20~22℃,夜晚6~8℃。日光溫室相對濕度,開花期30%~50%,其他時間60%~70%,濕度過大時,應在上午10~12時高溫時段換氣排濕,盡量不要在下午通氣。
4.2 人工補光
覆膜后,為打破休眠,應進行電燈照明。人工補光。每天補14個小時左右。直到2月初,電燈掛于離地面1.5米處,每座日光溫室用100瓦電燈30~40個。
4.3 肥水管理
為保證豐產豐收,要及時對草莓苗進行追肥、澆水。追肥一般進行6~7次,即蓋地膜前、現蕾前、盛花期、果實膨大期、開始采收期、恢復期。前期每20天進行1次,后期15~20天1次。每次667平方米施15千克左右的德國產三元復合素肥,隨澆水配成液肥滴灌施入。葉面肥10~15天1次,前期噴0.2%的尿素,花果期噴0.3%的磷酸二氫鉀,花期可混入0.3%硼酸。澆水宜少量多次。保溫前、保溫后、蓋地膜前各澆1次,以后結合追肥澆水,灌水時間一般在傍晚進行,開花前1周停止澆水,開花后結合施肥澆水,果實膨大期應及時澆水。
4.4 植株管理
植株管理主要是疏花蕾、疏果、摘除匍匐莖、枯葉、弱芽。在開花前疏除高級次的花蕾,一般保留1、2、3級花蕾(大果型保留1、2級),及時疏除病蟲果,畸形果,每花序留4~5朵,每株留果12~15個,及時去除老葉、匍匐莖(不作育苗用的),覆膜加溫后,植株長出2片心葉時,在植株心葉部噴灑10~20毫克,升赤霉素,株用量5毫升,間隔1周再噴1次,花期和幼果期各噴1次。
4.5 花期放蜂
在開花前7~10天每座日光溫室放蜂一箱(5000只),對草莓進行輔助授粉,效果良好,可顯著提高坐果率,減少畸形果。
4.6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主要有灰霉病、褐斑病和白粉病,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白粉虱。首先。及時清除病葉、病果、病株。少施氮肥、控制濕度。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防止夜間溫度過低,減少病害發生,開花前后或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5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防治病害。蟲害發生時,可用菊酯類農藥防治蚜蟲,用阿維菌素、尼索朗等防治紅蜘蛛,用氯氰菊酯、天王星等防治白粉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