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市發(fā)展獼猴桃已達70公頃,其中集中連片的基地大陳鎮(zhèn)投產面積已達33.87公頃。但獼猴桃成熟季節(jié)性強,集中上市,導致價格低、果農效益差。
為了延長獼猴桃在市場的供應時間。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效益,2008年10月。在義烏市農業(yè)局指導下,投資26萬元,引進彌猴桃機械冷藏技術,進行了獼猴桃冷藏工作,現(xiàn)總結如下:
1 獼猴桃采收
試驗表明,獼猴桃最適宜的采收指標為:(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6.2%~7.5%;(2)從開花到成熟的時間為21周左右(約147天);(3)果實硬度8.2千克/平方厘米。采收時要輕采輕放,防止機械損傷發(fā)生,同時避免在陰雨天采果。
2 獼猴桃的分級和包裝
果實采收后應及時挑選、分級,以便預冷。按單果重分為四級:130~150克為特級果;100~129克為一級果:80~99克為二級果;80克以下為三級果。選果時還應剔除病蟲害果、機械損傷果及畸形果。
冷藏用包裝箱為長50厘米,寬為35厘米,高21厘米的木條箱,木條間隔0.8厘米左右,木條寬3~4厘米,內壁光滑平整。貯果木條箱耐壓強度要求在500千克,分級后的果實按3層輕擺于箱內。每箱裝果量約為12.5千克,箱外貼上標有品種、產地、凈重、等級項目的標簽。
3 果實的預冷
剛采收的獼猴桃果實帶有大量的田間熱,入庫后呼吸強度一時難以完全緩和穩(wěn)定下來,這時應及時采取各種有效的預冷方法迅速抑制呼吸熱的產生,減少呼吸損耗,以利營養(yǎng)物質的保持。從而延長果實保鮮期。我們采取的具體措施是充分制冷降溫,加強通風換氣。保持庫溫-1~1℃,在24小時內將果實的品溫穩(wěn)定在-0.5~0℃,在常溫中耽擱的時間不超過12小時,待露水消失時裝袋(厚度為0.04毫米左右的聚乙烯塑料袋),裝果量應以上層箱底部不壓傷果實為宜,每袋的頂部果實上放置一小包專用保鮮劑,扎口后堆碼,注意留足夠通風道。
4 溫、濕度管理
溫度在獼猴桃的貯藏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始終維持低而穩(wěn)定的溫度是獼猴保鮮成敗的關鍵。啟動溫度自控裝置,使庫溫始終恒定在(0±0.5)℃的標準范圍,整個冷藏過程中均應嚴格避免溫度的上下波動,減緩軟化速度。因為采用了塑料袋小包裝貯藏,袋內的濕度可基本維持在90%~95%,如檢查小于該值,可在過道地面灑水,通過換氣平衡水分。這樣,獼猴桃可以貯藏3~5個月,耐貯品種可以貯藏8個月。
5 氣體管理
設點定期采樣,測定袋內二氧化碳、氧氣及乙烯的濃度。當氧氣≤2%,二氧化碳≥5%時應及時解袋通風放氣,乙烯濃度勿超過0.03毫克/千克。雖然果實在0℃時的軟化速度有所減緩,但如果貯藏環(huán)境中有乙烯存在,就會引起果實成熟,甚至0.1毫克。千克的乙烯也會加速果實的軟化。因此獼猴桃不能與蘋果和梨一起貯藏,因為蘋果和梨都容易釋放乙烯。
6 勤檢查
獼猴桃入庫1周時應進行第1次檢查,挑出爛果、軟果;第2次檢查隔半月,以后每月檢查1次。應避免帶有酒精氣味和釋放乙烯的物質混入果庫,發(fā)現(xiàn)袋內壁結露時應用無菌的干毛巾揩干,并在以后的貯藏中加強溫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