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鮮食兼用蘋果新品種‘岳豐’
王冬梅 劉 志 伊 凱 楊 鋒 張景娥 閏忠業 呂 天星
‘岳豐’蘋果是以‘東光’為母本,‘富士’為父本雜交育成的新品種,1987雜交,1991年定植1年生苗2195株,2001年開始結果,2002年383-69選為初選系,2003-2008年連續田間觀察和制汁性能(聶繼云等,2006)鑒定,其早果,豐產性好,抗性強,高糖高酸,維生素C含量高,香氣濃,果肉松脆,出汁率高,無異味,非常適宜加工,2009年通過遼寧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備案辦公室備案并定名。
1 品種特征特性
樹勢強健,樹姿開張,一年生枝灰褐色,皮孔中大,茸毛中多。葉片長8.1厘米,寬4.4厘米。葉片綠色,葉尖漸尖,葉緣復鋸齒,葉姿斜向上。頂花芽平均花數5朵,腋花芽平均花數3.7朵,每朵花平均雄蕊18.5個,柱頭5個,花瓣白色、卵圓形,無重瓣。果梗長2.1厘米,粗3.0毫米,梗洼中深,中廣。萼片宿存,直立,萼洼中深,中廣。萌芽力較強。自花結實率低,5基因型為SIS2。
果實近圓形,平均單果質量230克,最大345克,果形指數0.85。果實底色黃綠,全面著鮮紅色條紋。萼洼無銹,梗洼有少量銹斑。果面光潔,無棱起。果肉淡黃色,肉質松脆、中粗,汁液多,風味酸甜,微香,無異味,可溶性同形物15.6%,總糖12.98%,可滴定酸0.9%,維生素C0.1597毫克,克,硬度11.3千克/平方厘米。
在遼寧熊岳地區4月上旬萌芽,4月末至5月初盛花,10月中旬果實成熟,果實發育期160天左右,11月上中旬落葉,生育期210天左有。適宜授粉品種為金冠、紅富士、雞冠、瑞林等。對炭疽病、早期落葉病、霉心病、輪紋病具有較強的抗性。
一榨+二榨的總出汁率為90%,超濾后色度值93%、透光度99.8%、濁度0.182NTU。濃縮后色度值80%、透光度99.0%、濁度0.827NTU總酸3.16%o濃縮汁棕黃色,澄清透明。稀釋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果汁仍具有香氣而無異味。
2 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在1月平均溫度-10℃以上地區栽培。樹形以紡錘形為宜,樹高3.0~3.5米,側枝控制在15~20個。重視夏季修剪,采取疏、刻、拉、割。等措施,促發分枝,緩和樹勢。幼樹冬剪以長放為主,結果后適度回縮,及時更新,改善光照。
喬化栽培株行距3米×4~5米。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的栽植比例可按4:1差量式配置,也可按1:1等量式栽植。由于成花和坐果容易,需嚴格疏花疏果,留下垂枝,結單果,葉果比控制在
抗寒早熟李新品種‘綏李5號’
孫 偉 高慶玉 吳振林 吳立仁 杜漢軍 劉文東 高 佳
本課題組以抗寒為主要育種目標,于1997年以‘綏李3號’為母本,‘月光李’為父本進行雜交,通過對幼苗的童期進行調查、分析,鑒選出栽培性狀表現好的單株進行高接,2001年選出優系‘98-1-6’,2003年開始進行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表現出抗寒、早熟、不裂果、質優、豐產、外觀美等優點,2010年3月通過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為‘綏李5號’。
1 品種特征特性
樹勢較強,樹姿半開張。一年生枝紅褐色,多年生枝灰褐色,當年新梢平均長87.5厘米,節間長1盤7厘米。葉片綠色,倒披針形,基部楔形,先端漸尖,葉緣鈍鋸齒狀,葉長10.10厘米,寬4.85厘米,葉柄長1.56厘米。萼片綠色,花白色,5瓣,雄蕊22枚左右,雌蕊1個,略高出雄蕊,花藥黃色。果實卵圓形,果頂尖,果實縱徑6.11厘米,橫徑5.20厘米,果梗長0.8厘米,梗洼深而廣。果實對稱,果粉中,果皮底色黃綠色,陽面鮮紅色,果肉黃色,汁液中多,纖維少,不裂果,平均單果質量68.0克,最大89.0克。果實整齊度好,黏核。風味酸甜,品質上乘,可溶性固形物13.10%,可溶性糖6.03%,可滴定酸0.39%,維生素C56毫克/千克,較耐貯運。
在綏棱地區4月中下旬花芽萌動,5月中旬開花,花期5天左右,8月上旬果實成熟,果實發育期近80天,較對照品種‘綏李3號,早熟近15天,10月中旬開始落葉,以花束狀果枝結果為主,中短枝也可結果,萌芽率87.5%,成枝率38.7%。盛果期產量可達18000千克/公頃。
抗寒力強,在2005—2006年冬季耐最低溫度-42.3℃,持續近7天的情況下,凍害等級最高只達到2級,并能正常開花結果。
2 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黑龍江省北安(北緯48.15°)以南,河南省以北,內蒙古自治區等地栽植。株行距以2米×4米為宜,定植時施足底肥,底肥以農家肥為主,施肥量30噸/公頃;成齡園追施尿素與磷酸二銨(按1:1比例追施),肥量0.33噸,公頃。
需配置授粉樹,授粉品種‘綏李3號’。在整形修剪時適當疏枝,甩放結合,控制營養生長。在花期噴施硼鉬微肥,以提高坐果率。
臍橙新品種‘臍橙52’
趙依杰 郭建銘 陳雪金 余德生 許長同
20世紀80年代初福州市農科所與福州市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閩侯縣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等部門合作,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橘研究所引進10多個臍橙品種(品系),‘臍橙52’就是由‘紐荷爾’臍橙的芽變優株選育而成的新品種,1997年開始在福建省福州、三明、寧德等地建立區試基點,在多年多點區試和生產栽培中表現矮化,早果,豐產,穩產,品質佳,貯藏期長,2006年通過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2009年通過國家工商局商標注冊(商標注冊證5528538號)。
1 品種特征特性
樹勢中庸,樹冠自然圓頭形,矮化性狀突出,枳砧10年生樹株高僅2.08米,冠幅223米×2.57米。樹姿開張,萌芽率高,成枝力和分枝力強,針刺少而短。葉色濃綠,葉長橢圓形,葉緣鋸齒不明顯,葉翼明顯。花為白色,花瓣4~5瓣,花徑3.28~4.58厘米,每花雄蕊平均18-24枚,花絲長1.06厘米,雄蕊花蕾不產生花粉,屬單性結實?;ㄐ蛴?種類型:有葉單頂花,占4.2%~7.9%,著果性能最好,著果率5.7%~20.5%;有葉單腋花,占14.4%~17.0%,著果率1.5%~4.6%:有葉花序,占29.7%~36.5%,著果率1.1%~3.4%:無葉花序,占44.5%~50.8%,著果性能最差,著果率僅為0~0.4%。
果實橢圓形,無核,單果質量180~270克,最大400克,果實縱徑8.98厘米,橫徑8.68厘米;果皮橙紅色,果肉脆嫩化渣,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1.5%~13.0%,最高14.0%,總糖8.5%~11.8%,可滴定酸0.46%~0.73%,維生素C 41.8~53.6毫克/千克,同酸比19.2~25.0。
生長充實的春梢和秋梢是良好的結果母枝,以0.40~0.75厘米粗母枝著果性能最好。4年生產量18000~24000千克/公頃,盛果期產量30000~36000千克/公頃,最高可達60000千克/公頃。在福建省福州地區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果實成熟。
2 栽培技術要點
已在福建、廣東、湖北等地推廣栽培。適宜密植栽培,株行距平原2米×3.5米或2米×4米,山地2米×3米。培養自然矮干的圓頭形樹冠,結果樹采取1次冬剪與2次夏剪相結合。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結果樹年施4~5次肥:有春肥(促芽肥)、穩果肥、秋肥(促秋芽肥)、采后肥。每年5月中下旬、8月下旬和9月初釋放捕食螨,實行以螨治螨等生物綜合防治。降低用藥成本和農藥殘留量,減少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