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科研院所知識產權管理,發掘知識產權中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成為科研院所在競爭中制勝的法寶。然而,由于中國經濟市場化時間比較短,無論是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還是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開發與運作知識產權的經驗及技術都還相當薄弱,科研院所知識產權管理還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將對我國科研院所知識產權管理申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分析,井提出一些政策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科研院所 知識產權 管理 問題 原因 對策
引言
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的財產權,也稱智力成果權,它指的是通過智力創造性勞動所獲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這種權利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人身權利是指權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割,是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財產權是智力勞動成果被法律承認以后,權利人可利用智力勞動成果取得報酬或者得到獎勵的權利,這種權利也稱之為經濟權利,知識產權保護的客體是人的心智、人的智力的創造,是人的智力成果權,它是在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領域從事一切智力活動而創造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權利,
1 科研院所知識產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自身的缺陷
1980年我國才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1984年才開始實施第一部《專利法》。目前雖然已經制定了較為全面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并應實際之需作過調整和修改,但是,我國的《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表現出一些本身的不合理性。例如,專利法規定的專利審批期限過長,專利費用過高,導致科研院所往往因害怕在專利申請中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淺嘗輒止。實踐中,專利審查機構由于不受期限的約束,常有任意拖延專利實質審查時間的情況出現。專利的審查期限過長往往使得申請的專利技術喪失先進性,損害了申請人的利益,打擊了申請人的積極性。
1.2 知識產權司法機關執法不力
法律的保護不僅在于立法的完善,更重要的是依賴于有力的執法。然而調查表明,科研院所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指責更多地集中于司法機關的執法不力。法院與仲裁機構在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的處理中無法達到及時、正確的裁斷要求,使得侵權糾紛中無法及時確定權屬,打擊侵權行為。這里除了由于司法機構、組織制度原因造成的工作作風拖沓、辦案效率低下問題,同時也有司法機關人員的專業知識欠缺的原因。
1.3 中介代理市場很不完善
市場經濟中,中介機構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知識產權管理這種專業知識要求很高的市場中,專利代理機構應發揮應有職能。知識產權代理機構不僅可減少科研院所申請過程中所需要的時間,同時還可抓住侵權行為的要害,收集有利證據打擊侵權。然而我國的知識產權中介機構缺乏,人員素質難以滿足相應需求。
1.4 科研院所自身知識產權管理意識不強
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立比較晚,知識產權管理意識比較弱。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4.1 科研院所能真正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在內部建立知識產權制度、運用制度為自己的技術開發和科研院所發展服務的還不多。
1.4.2 專利的申請量少,質量不高。⑧知識產權的管理大多停留在保護層面,還沒進入資本化運作。
2 原因分析
2.1 科研院所行為方面體現出的問題的原因分析
科研院所行為方面存在的問題,即科研院所在知識產權管理方面的行為方式及結果。例如,科研院所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缺少主動性,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缺少戰略等。原因之一是過去體制的慣性影響。我國過去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成果管理體制,轉向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制的時間較短,人們還受過去成果管理體制的慣性影響,從而對知識產權管理缺乏了解和認識,取得的研究成果往往不是申請知識產權保護,而是以發表論文等方式處理。原因之二是由于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不完善,削弱了科研院所實施知識產權管理取得的收益,導致科研院所缺少進行知識產權管理的積極性。
2.2 制度方面導致的問題的原因分析
上面的分析表明,制度缺陷是我國科研院所知識產權管理行為方面存在問題的更深層次原因,其產生的影響更為深遠。那么,造成我國知識產權制度方面缺陷的原因是什么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對制度的形成進行分析。制度不是天然就有的,制度的形成與完善是一個不斷變遷的過程。制度變遷的路徑要分為誘致性制度變遷和強制性制度變遷。前者是指一群(個)人在響應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獲利機會時所進行的自發性變遷;后者是指由政府法令引起的變遷;自發性制度變遷通常也需要政府行動來加以促進。誘致性制度變遷是在獲利機會的誘導下利益各方長期博弈的結果,其變遷是緩慢的,而強制性制度變遷則可由政府直接頒布法令實現。而且,如果誘致性創新是新制度安排的惟一來源的話,那么一個社會中制度安排的供給將少于社會最優。因為自發性制度變遷通常也需要政府行動來加以促進。科研院所內部的知識產權管理規章制度的形成主要是誘致性制度變遷,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也是我國科研院所內部知識產權管理規章制度目前仍不健全的原因之一。而科研院所知識產權管理的外部環境則主要是強制性變遷,依靠政府頒布的法令。然而我國政府過去階段的任務重心是進行經濟體制改革,而政府本身的機構改革有些滯后,這造成一方面立法不完善,另一方面政府機構效率低下,執法不力降低了強制性制度變遷的作用。
3 政策建議及對策
3.1 政府在推動知識產權保護上要發揮更大作用
第一,政府應加強與發達國家知識產權方面的交流,了解世界知識產權法律、政策方面的新進展。從而加強和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立法,制定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知識產權政策和法律。
第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由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涉及的法律法規較多,知識產權本身的專業性很強,使得這方面的執法難度較大,而我國執法人員的水平也有待提高。
第三,政府可引導和加強知識產權中介機構的建設。政府通過制定政策對中介市場加強管理和指導。并逐漸放開,通過行業自律和市場化運作,促進知識產權中介市場的完善。
3.2 科研院所應成為知識產權保護的主體
第一,科研院所領導要增強知識產權管理意識,加強知識產權管理的戰略研究,并與科研院所業務戰略和技術創新工作緊密相結合。
第二,科研院所要完善知識產權管理的組織機構和人員設置。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配備專門的人員,并受科研院所決策層的直接領導。這一部門的職能是制定科研院所知識產權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并監督其實施情況;負責科研院所知識產權的申請、保護工作,開展知識產權管理的策略研究;負責科研院所員工的知識產權知識培訓等。
第三,科研院所應加強知識產權管理知識的學習。一方面加強對員工知識產權管理知識的宣傳與培訓,把知識產權管理意識貫徹到各項工作中去;另一方面,還要學習和引進國內外科研院所先進管理經驗,充分利用專利文獻,為科研院所知識產權管理與運作提供指導。
結束語
知識產權法帶有很深的外來色彩,因此在完善我國知識產權法律的同時,更要密切關注世界知識產權建設狀況,了解國際最新的發展趨勢,才能適應我國不斷深化改革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