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披露在改革時期會計信息失真的種種現象,并且集中對各種會計失真的現象進行分析,真實地反映了現階段會計工作的困難,以及在應對會計失真現象方面的對策,通過這些針對性的辦法來處理有可能出現的信息失真現象。
[關鍵詞]會計信息失真 失真現象剖析 會計應對策略
會計信息失真是一種嚴重的社會現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醫院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隨著現代化信息社會的發展暴露的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了醫院正常的經濟秩序和經濟建設,為了建立良好的醫院經濟秩序,規范醫院的醫院的會計行為,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因此應及時查找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制定相應的對策,保證醫院經濟秩序的正常發展。
1 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多層次剖析
1.1 由于會計法規準則制度本身的缺陷所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當今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盡,會計法規準則制度有些內容落后于經濟現實,會計準則體系也不完善,給不法分子帶來了可乘之機,導致了會計信息失真。例如:醫院的資本支出,如購置設備、大型維修等,按《醫院會計制度》規定,應從修購基金或事業基金中列支。這樣,就不對醫院的當期效益發生影響,既購置固定資產時一方面借記“專用基金——般修購基金”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同時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固定基金”科目,直到該固定資產報廢、毀損等原因減少時,才按原值借記“固定基金”,貸記“固定資產”科目。但這種核算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未能反映固定資產的真實凈值,總資產與凈資產虛增。固定資產以計提修購基金的形式直接增加專用基金,固定資產與固定基金卻一直原值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凈資產不因成本的增加而減少,不能真實反映一定時期醫院的財務狀況。還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和范圍有問題等等。
1.2 由于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工作失誤,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由于會計人員隊伍素質參差不齊,有些會計人員對會計法規制度等都不熟悉,在工作中出現計量確認記錄報告等方面出現的無意識錯誤,或者因為該項經濟業務或現象比較復雜,難以把握特征,就有可能應用不恰當的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從而導致不能恰當的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從而導致不能恰當地核算經濟業務或現象。暴露錯誤不充分,引起會計信息失真。
1.3 由于人為因素進行會計舞弊,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會計舞弊是指在會計工作中,在計量、確認、記錄、報告等方面故意違反國家現行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的規定而產生的錯誤。會計舞弊與會計工作失誤的主要區別是:前者是故意的,經過精心策劃,難以發現,以欺騙會計信息使用者并獲取直接利益為目的;后者是無意的,未經掩飾,容易發現,沒有任何目的。會計舞弊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最為重要的原因,并且危害性也最為嚴重,例如有的醫院領導為了夸大政績采用先轉或虛轉收入的辦法擴大收入,采取不及時按實際支出劣質的辦法減少支出等等。
1.4 由于外部監督力度不夠,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因為受注冊會計師隊伍人員力量,業務素質及機構運行規劃等方面的影響,社會中介機構為了保持它的地位和利益,未能發揮客觀公正的監督作用,它們是以盈利為目的,有些甚至給掌權部門“回扣”,雙方都得“好處”,相互勾結在一起共同造假,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1.5 會計電算化后內容控制制度不夠完善,導致會計信息失真。計算機引入會計工作以后,由有些會計人員的計算機技術不高,加之現有軟件普遍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使計算機的使用單位在內容控制方面存在許多漏洞,從而影響會計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實性,這個問題由于其“不可見性”,其危害性可能更大,會計崗位設置缺乏相互監督,無良好的內控制度等形成“跑、冒、滴、漏”現象,有些會計人員利用工作之便,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使醫院的財產受到重大的損失。
1.6 內部審計人員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現在的內部審計人員由于受體制等方面的影響,縮手縮腳,不能大膽地開展工作,工作上存在走形式,應付的現象,醫院內部無嚴格的審計監督機制,還未實行會計報表審計制度,內部審計形式化比較嚴重。不能有效制止和防范利用會計報表弄虛作假,因此也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2 會計信息失真的應對
2.1 要加強和完善財經法規體系。現行會計制度存在遺漏和不足的地方,抓緊修改,每做出一步經濟改革,應該同時制定出會計準則規章,不讓規章制度落后于新經濟業務之后,具體做出細則,明確守發和違法的法律界限,特別是在準則制定過程中,應采取慎之又慎的態度,避免不法分子利用制度上的空隙,
2.2 強化會計法規和業務的學習,加強財會隊伍建設,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是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保證,會計人員要學習法律法規,加強政治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的培訓,增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也要多進行業務學習。財務管理知識的學習,計算機技術的學習等等,使財會人員成為復合型的人才。促使會計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傳統型向現代型,單一型向全面型轉變。
2.3 對院級領導負責人進行會計法規,會計知識的培訓,提高他們對財經紀律的認識,自覺守法,加強對會計工作的領導。
2.4 提高外部監督隊伍的素質,用法制手段規范外部監督行為。注冊會計師作為維護經濟秩序,公正簽證財務報告的“經濟警察”,理應成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力量,但實際情況卻令人深感憂慮,這一方面需要通過各種培訓提高注冊會計師隊伍的業務素質,更需要通過法律手段嚴厲打擊那些違反職業道德,相互勾結在一起提供虛假報告的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保證這個行業的公正性,從而規范社會審計監督。
2.5 根據會計電算化的新環境,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地內部控制,能夠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會計信息的合法與公允,經濟業務合規合法,并提高經營效率;健全的內部控制,通過適當授權和職責劃分,確保經濟業務合規合法;通過會計工作的內部分工及原始憑證的審核,預防、發現并糾正會計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誤,以此來減少會計信息失真。
2.6 提高內審人員素質和地位,加強經濟責任審計。提高內審人員的地位,充分調動內審人員的積極性,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對醫院的經濟業務多進行事前、事中審計,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工作的作用,監督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結論
解決會計信息失真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需要大家不斷的探索發現有效的控制會計失真現象。因為會計信息與會計信息提供者的利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他們為了避免承擔責任,最大限度地享受權力和利益,在主觀上具有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強烈動機,因此。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公允是會計使用者和管理者與會計信息提供者博弈的結果,這種博弈將會一直持續下去,從而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也是一個較長時期的任務。不能希望一蹴而就,要靠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