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商號一直是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妁弱點,但商號在我國有著廣泛的應用,并且具有巨大的商業利益,因此,我國的商號保護制度需要加強和改進。本文主要從商號的保護重要性和商號保護妁具體措施的改進進行論述。
[關鍵詞]商號 人身權保護 企業名稱登記
1 我國商號權保護制度概述
商號是企業名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特定的或專屬的名稱,是商事主體在進行商事活動中用于標示自己并于其他商事主體相區別性標記。商號在企業經營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講商號是企業的名片,我國雖已經建立了商號保護的法律制度,但還存在不少問題。2003年4月的“歐美大地”商號糾紛。原告歐美大地儀器設備中國有限公司通過多年的經營,積累了良好的信譽。而后,被告北京歐美大地儀器設備有限公司在北京登記注冊成立原告認為被告侵犯其商號權,構成不正當競爭。被告則以企業名稱的專用權是指對企業全部名稱的專用權,因此,并不意味著對上述行政區劃、字號、行業、組織形式四個構成要素分別享有專用權為由,認為原告的主張無法律依據?!惫P者認為,本案的爭論焦點在于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利一“歐美大地”的商號權。
目前我國還沒有保護商號權的專門法律,只有關于保護企業名稱權的法律規定,涉及商號權保護的法律規定散步在五六個主要的部門法中,相關的法規,規章也很多,比較零散,繁雜。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涉及商號的相關規定主要體現在《民法通則》《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企業名稱管理實施辦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中,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國的商號保護法律體系。我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在民事權利的人身權部分規定: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伙享有名稱權;企業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伙有權使用、依法轉讓自己的名稱。這說明,我國的民事基本法將商號權規定為人身權的一種。但我國對于商號權保護的法律也僅僅限定在人身權保護方面,而沒有上升到財產權方面,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則沒有具體規定。
商號的知識產權保護起源于《巴黎公約》?!栋屠韫s》第一條規定工業產權的保護對象是專利,實用新型、工業外觀設計、商標、服務商標、商號、產地標記或原產地名稱以及制止不正當競爭?!栋屠韫s》中還規定商號應在本同盟一切成員國內受到保護,無需申請或者注冊,也不論其是否為商標的組成部分,該公約特別禁止采用任何手段對競爭者營業場所、商品或者工業活動制造混亂的行為,而這種混亂行為可能因為使用相同或近似的企業名稱,商號、字號、商標等商業標記而造成。要求成員國必須采取適當的措施,以有效地制止侵犯他人商號等商業標記及商號等商業標記進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栋图s》以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為發展中國家制定的《發展中國家商標,商號和反不正當競爭行為示范法》關于商號的保護中規定:第三者在后來使用該商標,不論是作為商號使用,還是作為商標、服務商標或者集體商標使用,并且類似商號或商標的這種使用可能使公眾誤解,即視為非法。
種種依據表明,商號是要受到保護的,并且有明文的法律規定商號保護制度,商號保護不能僅僅只停留在人身權方面,國內目前僅有《浙江省企業商號管理和保護規定》,顯然不能滿足需要,并且與加入的國際條約不能接軌。
2 我國存在商號糾紛的原因
我國現有的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制度有著嚴格的地域限制,企業名稱只能在登記機關轄區內得到一定的保護,但在此范圍之外,不同行業的企業名稱中的字號可以完全相同而不受任何限制,這種帶有明顯計劃經濟色彩的制度,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民法通則》規定了商號的人身權性質,其財產權性質僅限于法學界的討論和推論,并沒有明確把商號作為知識產權加以確定。反映出現行制度沒有注意到商號所具有的財產權性質,對商號這一無形資產并未予以高度重視。并且通觀《民法通則》與專門涉及企業名稱的專項法規及相關司法解釋,均未有商號的概念性規定,因此有關商號的法律性質、地位、保護等問題模糊不清,使得相同的商號可以被不同區域或者不同行業的企業所使用,其結果是從本質上忽視或淡化了商號的識別價值。
3 完善商號保護的立法建議
大膽嘗試,鼓勵各省制定相適宜的地方性商號權保護法律法規由于全國性的法律修訂或單行法的制定都需要較長的時間,而越來越多的商號權糾紛亟需解決,兼顧成本和效益,各省能夠更快捷、更因地制宜的制定出滿足各自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商號權保護法律法規。如《浙江省企業商品管理和保護規定》的出臺,就是應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而生的產物。奧地利法學家埃利希曾經說過:“法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學,也不在司法判決,而在社會本身”。
與國際接軌,制定《商號保護條例》,建立起受知識產權法保護的商號權法律法規從現實情況出發,在我國直接制定《商號法》的條件尚不成熟,應當借鑒國外制定商號法保護的立法經驗和立法體例(瑞士、荷蘭等國),立足我國實際情況,制定《商號保護條例》,給予商號以特殊的保護,明確商號的概念、商號權、知名企業商號專用權在全國范圍內受法律保護,調整商號的取得、權利行使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確認商號權的法律性質。同時,為加強商號保護,還要修改其他法律,如《反不正爭法》等。
修訂民商法,對商號的相關內容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加以明確例如,德國有關商號權保護的法律規定主要集中在《德國商法典》第37條,其中該條第一款規定:“如果行為人使用了根據本節之規定他無權使用的商號,登記法院則必須通過罰金手段來迫使他不再使用該商號?!钡?款規定:“如果由于他人未經允許而使用商號,致使商號所有人權利遭受侵犯,商號所有人可以要求他人不再使用該商號,同時,商號所有人仍然享有根據其他規定所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日本也在商法典中對商號作了專章規定。
同時,改革、完善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制度,應當實行全國統一查詢。各地區工商行政管理局在進行企業名稱預登記時,應通過計算機網絡從查詢中心數據庫中進行檢索,查詢的企業名稱在全國同行業中不應相同或重復。在此基礎上,建立企業名稱與注冊商標的交叉檢索制度,特別是與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的交叉檢索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