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農村公路的建設情況和目前養護管理體制的不完善,以貴陽市為例,本文提出了適應農村公路建設的管理機制,明確了相應的責任和權利,以盡可能完善機制落實建設和養護資金,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對公路通行能力及服務質量的需求,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關鍵詞]農村公路 建設管理機制 養護管理機制
1 問題的提出
2006年全國交通公路摸底調查后,明確縣道、鄉道和村道均屬于農村公路的范疇。農村公路是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兄弟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基礎設施,它的“通”與“暢”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資陽市現有1206公里縣道,二級以上82公里,三級226公里,四級833公里,等外公路65公里。高級和次高級路面鋪裝率為68.9%,好路率達到58.7%,路況基本良好,但也有近600公里縣道路況較差。有部分鄉道在農村公路調查時為四級公路,實際上達不到四級公路標準,主要是線型標準,如彎道半徑小、縱坡大、局部路段寬度不足,有相當一部分通鄉公路需要改造和完善。
目前,政府實施“民心工程”,加大了投資力度,旨在進一步加快農村公路改造步伐,真正解決“通與暢”的問題。根據四川省交通廳出臺的“十一五”期的補助標準,五年內鄉村公路建設總投資為21億元左右,其中省廳補助資金達6.92億元之多,其余靠市、縣、鄉、村配套,省交通部門采取低額補助形式引導農村改建近2000公里的通鄉和通村公路,解決農民出行難問題。大量的農村公路建成后,如何鞏固建設成果,確保農村公路的使用功能與服務品質,充分發揮其投資效益。農村公路的養護工作已顯得極為重要,已是當前面臨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綜上所述,發展農村公路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抓緊研究農村公路建與養的長效機制已迫在眉睫。
2 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現狀
2.1 建設管理現狀
目前,賢陽市農村公路建設按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統一規劃、分年實施,統一標準、分類指導”的原則進行管理??h道建設,由縣級人民政府或縣級交通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市交通主管部門實行業務指導和管理,建設經費以縣自籌為主,省廳適當補助。列入省計劃改造項目的縣道,以投資額度劃分管理權限,實行省、縣(市、區)審批和竣工驗收、招投標管理等。鄉道和村道,按照<公路法)規定,鄉道由鄉(鎮)政府負責建設和養護。因此,鄉、村道建設均由鄉(鎮)、村自己負責。
2.2 養護管理現狀
資陽市以“條塊結合,以縣為主”,并按“一個行政區域只設一個公路管理機構”的要求,將市、縣的公路管理機構和縣鄉公路管理機構分別合并,建立公路管理機構。公路管理機構負責轄區內國、省、縣、道行業管理。村道未列入交通、公路部門的養護與管理范圍,由鄉、村自行養護管理。
雖然省廳對縣道養護也給予了一定的經費補助,但一是經費有限,二是由于省廳將縣鄉道養護經費捆綁下達計劃,市、縣分解計劃時將主要經費用于縣道的養護,用于鄉道甚少,其年公里養護經費不足千元,更談不上安排必要的大、中修。因此,多數鄉道養護不及時,失養情況比較嚴重,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山區公路路況普遍較差,目前,村道中已有等級公路2831公里,占村道總里程47.31%,隨著“民生工程”的實施,每年還將增加800公里左右的等級公路。村道雖然由鄉村負責,但沒有固定、正常的經費來源,實際上是只建不養,有的有路無溝,有的有路面無路肩,未硬化的通達公路坑洼不平,并普遍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安全隱患較大。由于失養、管理不到位,鄉村公路抗災能力普遍較弱,新建的通達公路在一、兩年內就變成坑洼路,晴通雨阻、影響暢通。長此下去,大量投資將付渚東流,農民兄弟的行路難將會再現。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研結果顯示,現在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3.1 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資金嚴重不足
農村公路建設、養護是長期的任務,但缺乏相應的長期、有效的資金保障政策,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單靠上級擠錢補助,縣級財政沒有固定的配套資金,農村公路的發展仍然受到嚴重制約。
3.2 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責任不明確,管理跟不上。
一是現行《公路法》對縣道的建與養責任規定不夠明確,二是建設管理方面的工作跟不上。
3.3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制不健全、不規范。
3.4 目前農村公路養護缺乏政策法規,無章可循。
4 對策建議
針對當前資陽市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合資陽市的建設管理實際,現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4.1 明確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與管理的責任主體
建議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確縣道的責任主體為縣級人民政府,鄉、村道的責任主體為鄉(鎮)人民政府,并在鄉級政府內設農村交通管護站,并設專職交通管理人員2-3人,負責鄉、村道的建設、養護管理。
4.2 明確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責任
當前農村公路正大規模開展建設,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責任有必要進一步明確。在農村公路建設中,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要求,各級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門負組織領導責任。質量監督部門負監督責任,項目業主、設計、監理施工單位負責工程質量、安全生產和技術責任。
4.3 探討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模式
為提高管理水平,充分應用有限的人才資源,節省管理費用,減少管理環節,提高管理效能,確保管理到位。
4.4 建立長期有效的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保障政策
建立長期有效的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保障政策,是保證農村公路穩定發展的關鍵。
4.5 建立農村公路養護基金。
養護資金來源必須相對穩定。
養護基金的用途可分兩塊,一是日常養護經費,二是大中修經費。日常經費只支付養路工工資、機具、材料等成本支出。大中修由縣級交通管理部門根據鄉村公路使用狀況事先計劃安排。
養護資金切塊包干,縣道養護資金由縣公路管理部門負責管理使用;鄉、村道養護資金由鄉政府統一管理使用。
4.6 制定通村公路養護標準和管理辦法
從省至市縣,目前還沒有一套完善的通村公路養護標準,通村公路的養護尚無據可依。因此,應該盡快制定這一標準,同時,還必須配套出臺管理辦法,以規范指導通村公路的養護工作,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制度,對此,我處已在做這方面的準備工作,參照其他市洲的管理辦法與標準,爭取今年出臺適合我市農村公路養護的一套標準與辦法。
4.7 加大對農村公路路政管理的力度
由于農村公路線長面廣,僅靠目前的專職路政管理人員很難管理,因此,應將路政的管理觸角延伸到鄉村公路,使公路路政管理沒有空白??梢钥紤]聘用鄉村路政協管員分片管理,對協管員應先培訓后上崗。協管員的主要職責是宣傳有關政策,提供信息、及時制止侵路、損路事件,但沒有行政處罰權。
結束語
道路的使用只有同科學的管理與及時、專業的養護相結合,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目前農村公路最突出的問題是建成后的養護管理問題。農村公路本來等級就低,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弱,如果缺乏及時有效的養護,路況必然會下降,用不了幾年,好路就變成壞路了,政府的投資和老百姓的辛勤勞動就會付諸東流,從建養并重的角度,農村公路養護問題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長期無人管養或不科學管養,都會造成農村公路的路況質量下降,服務水平降低,無法達到應有的技術狀況和使用功能,使農村公路不能正常發揮其作用,也勢必造成建設資金的浪費。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高效、科學的公路管理及養護機制已是一項重要的必須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