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定夫妻財產制是我國婚姻法上一項比較重要的夫妻財產制度,其規定比較符合中國傳統的家庭模式的需要,較好地保障了家庭婦女的利益。本文對這項制度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同時也指出了其不足與完善的方法。
[關鍵詞]法定夫妻財產制 婚后所得共有制 特有財產個人所有制
1 法定夫妻財產制度概述
法定夫妻財產制是指在夫妻婚前或婚后均未就夫妻財產關系作出約定,或所作約定無效時,依法律規定而當然適用的夫妻財產制。
法定夫妻財產制作為一項依附于身份關系的財產制度,有著其自身的一些特點。其主要特點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1 法定夫妻財產制的主體只存在于夫妻之間,其對主體的身份有特別的要求。
1.2 法定夫妻財產制不要求等價有償,這主要是因為法定夫妻財產制的立法強調保護婚姻當事人中弱者的權益,因為直接創造物質財富的一方,離不開另一方在背后的默默支持。
1.3 法定夫妻財產制其有地域性和民族性,婚姻是最能反映一國社會文化、傳統風俗以及特定的人文環境的,因此一國的婚姻法通常都深深烙印著本國的風俗民情,有著自己的本國特色。法定夫妻財產制作為婚姻法里的一項法律制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著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點。
2 我國法定夫妻財產制度的內容
2.1 婚后所得共有制
2.1.1 婚后所得共有制的概念
婚后所得共同制是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所得和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財產,均歸夫妻雙方共同共有,但個人特有財產除外的夫妻財產制度。該項制度強調主體為夫妻雙方,并且這種共有制開始于婚姻關系成立之時,并且存在于整個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謂“所得”是指對財產所有權的取得,而非對財產的實際占有。
2.1.2 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
根據新<婚姻法》第17條規定,夫妻共同財產包括:“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1)工資、獎金;(2)生產、經營的收益;(3)知識產權的收益;(4)繼承與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18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5)其它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的規定,“知識產權的收益”是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實際取得或者已經明確可以取得的財產性收益;”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包括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和破產安置補償費。
2.2 特有財產個人所有制
特有財產個人所有制是與婚后所得共有制相對應的財產制度,是對夫妻共同財產制的限制和補充。其設立目的在于確立和保護夫妻個人財產所有權,縮小與限制夫妻共同財產范圍,滿足夫妻婚姻生活中的個人特殊經濟需要。根據婚姻法規定,以下五種財產均為個人特有財產:
2.2.1 一方的婚前財產。婚前財產是指夫妻在結婚之前各自所有的財產,包括婚前個人勞動所得財產、繼承或受贈所得財產以及其他合法財產。
2.2.2 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這主要是因為這些費用具有一定的人身性質,具有專屬性,應歸一方所有,但如果醫療費是用夫妻共同財產墊付的,那么要扣除這部分費用,剩下來的才應為個人特有財產。
2.2.3 遺囑或贈與合同中指明歸一方的財產。這樣的規定主要是為了尊重遺囑人或贈與人的個人意愿,保護公民對其財產的自由處分權。
2.2.4 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2.2.5 其他應當歸一方所有的財產,這個原則性的規定,是除了上述規定的幾種特有財產外,還可能會出現其他未列明但又確實應認定為特有財產的情況,它可以填補列舉式立法與現實存在之間存在的距離。
3 對我國法定夫妻財產制立法現狀的評析
3.1 我國法定夫妻財產制的缺陷
3.1.1 對法定夫妻財產制的規定重實體輕程序
現行婚姻法對法定夫妻財產制中夫妻財產權利與義務的內容已基本涉及。然而,對于夫妻財產關系發生、變更、終止的程序性規定,婚姻法卻幾乎沒有任何規定。
3.1.2 對法定夫妻財產制的規定重物權輕債權
現行婚姻法較詳細具體地確定了夫妻共有財產、夫妻一方個人特有財產范圍,確定了財產的歸屬,但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財產的流轉則語焉不詳。傳統財產法中沒有處理權這一概念,處理權也無法囊括傳統民法中所有權所包括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四個權能。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必然會廣泛、大量地參與社會的各種經濟活動,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家庭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形式、種類、規模將更趨復雜,婚姻法應順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對家庭財產的流轉關系作出較詳細規定。
3.1.3 法定夫妻財產制缺乏對夫妻財產權的保障制度
法律與道德的根本區別在于法律權利受國家強制力量的保障,凡法律權利受到侵犯,必有法律之救濟,無救濟則無權利。侵犯夫妻共有財產的類型有三種。一是第三入侵犯夫妻共有財產;二是夫或妻一方侵犯夫妻共有財產,如一方非因日常生活需要擅自處分共有財產;三是夫或妻一方與第三人共同侵犯夫妻共有財產。第一類侵權行為適用一般侵權行為法自無疑問,婚姻法也毋庸重復規定,但對第二、三類侵權行為,婚姻法責無旁貸需要加以規范。遺憾的是現行婚姻法對諸類侵權行為不僅沒有提供及時的制度性保障反而予以限制。
3.2 完善我國法定夫妻財產制的建議
3.2.1 建立夫妻財產登記制度
根據我國婚姻法的法定夫妻財產制的規定。個人婚前財產不會因時間的經過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是個人財產經過一定時間卻很難分辨,一些財產的發票、單據的流失以及金錢并無一定的辨識度,造成當事人在夫妻婚姻關系解體時,對財產問題舉證難的情況,不利于解決糾紛。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定的夫妻的財產登記制度,對個人的婚前財產進行一定的登記。
3.2.2 完善知識產權歸屬問題
現行婚姻法第17條規定,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知識產權的收益”歸夫妻共同所有,司法解釋進一步將其規定為婚姻存續期間,實際取得或者已經明確可以取得的財產性收益。但知識產權取得的時間與知識產權轉化為收益的時間往往有一段時間差。應明確規定婚姻法確定的婚姻存續期間的知識產權的收益要求取得知識產權的時間在婚姻存續期間。
3.2.3 增設法定夫妻非常財產制
在特殊情況下,出現法定事由時,依據法律規定或夫妻一方或債權人的申請由法院宣告,撤銷原以法定或約定而設立的共同財產制。從而實現對法定婚后所得共有制進行有效的救濟。